close

 

2017-07-15

 

若你每天禅修,最终会有勇气应对死亡

 

问:那样的体会增强了妳修持内观的信心吗?

 

答:是的。我体会到以往所犯的错误,是一直在理论层面寻找对死亡的了解,但仅仅是在理论层面了解死亡,无助于我直接面对它。


 在理智层面,我们全都知道,自己随时有死去的可能,但我们并不相信,这种真相会实际发生在我们身上。

 

那只不过是抽象的意念。我们相信它,却感受不到所相信的真相,它对我们如何过生活,并未发挥真正的作用。它是一种对生活无关痛痒的真相。

 

禅修却是对生存的无常本质,时刻相续的真实体验;而有了这样的体验,死亡不再是抽象的,因为它的实相就在每一个真实觉知的当下。

 

我在多伦多的玛嘉烈公主医院,展开放射线治疗。我在医院的住宿处待了五星期,每天去医院两趟,接受这种痛苦不堪的治疗。这段期间,无论在哪方面,我都感觉不到平衡。我身受极大痛楚,根本不想外出。我感觉身体不适,并开始失去希望。当身体感到极度不适,便容易失去希望。

 

那个时候,我的心不大安详,却想起某位内观老师曾经告诉我:若妳无法保持心的平衡,那就只是觉知妳的心并不平衡,那样妳仍然在往前迈进。这正是佛陀的教导有力之处。它并不讲求马上成功。当事情并不顺利,我依然可以如实观察当下的实相,觉知它终究是无常的本质,并在那里卷土重来。

 

为了移除肿瘤并拯救我的腿,进行了历时13小时的外科手术,而复原过程是艰辛的。我终于可以回家了,并开始接受物理治疗。

 

目前是20064月。癌症消失了,春天来临,而我得以再度活动自如。然而,我出院一星期后,便接获通知,癌症转移到肺部。这实在是噩耗,因为癌症一旦转移,预后并不乐观。院方告诉我,有百分之二十的机会可以再活五年,而那当然是让人难过的消息。

 

我为此事气恼了三、四天,之后就像200510月当时那样,我领悟到必须观察恐惧与失望,并且等待。

 

我再度非常感恩,手上有一项工具,可以应付这种状况,应付我的心以及恐惧的束缚。

 

在这些情况下,大家都设法伸出援手,可是最终你得要面对自己的心。

 

你要独自面对人生的无常与苦恼。

 

于是我会静坐禅修,一小时又一小时,最后我终于可以安详以对。我可以谈及死亡的可能性,甚至拿它来开玩笑,那实在是让人惊讶。

 

一旦接纳了自己的处境,我领悟到死亡这个概念之所以难以接受,并非因为死之将至,不是因为我的一生要在53岁而非一直憧憬的83岁结束,而是我居然会死的事实。

 

我领悟到自己一向以为,死亡不会发生在我身上,问题并不在于中年早逝,或死于癌症。

 

我赖以接受死亡的一种观念,就是科学家爱恩斯坦所说的一番话:我们害怕死亡,是因为执着于自己是独立个体的想法,倘若我们将自己看成是宇宙逐渐展现的一环,有其复杂、神秘之美,就不会那么害怕。

 

这就是禅修让我在经验层面体会到的状态,了解自己是宇宙逐渐展现的一环,有其神秘之美。

 

我们在禅修当中,一小时又一小时,体会身体一切感受的生灭,体会感受的无常。我的实相、整个身心结构皆是无常,一如整个宇宙,时刻都在变化。我所构成、参与的一切,也是时刻不断在变化,却也因此而美丽。

 

爱恩斯坦临终时说,必须优雅地迎向死亡,意思是说没有恐惧─我们全都无法逃离。我们生命的本质,就是神秘宇宙逐渐展现之际,不可或缺的一环。

 

我正是透过禅修练习才领会到,原来我可以切身体验,自己是这个神秘又复杂的宇宙,逐渐展现的一环。现在我认为,若我可以对整个身心结构不断变化的本质,持续保持觉知,死亡将不会那么难受。

 

这要持之以恒地练习。

 

 天主教隐士托马斯‧梅顿(Thomas Merton)曾说:「在静默之中得以战胜死亡。」他指的是精神上的静默。

 

在静默之中得以战胜死亡,是因为当你的心安静下来,便能够体会生命的本质。在那些时刻当中,恐惧的掣肘会松脱。

来源: 内观禅修Vipassana

(图文來自网络,版权属于原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如是說 的頭像
    如是說

    如是說999

    如是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