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22

 

 

放下责任,你才会感受到爱、开心和喜悦!

 

一个家是一个能量的平衡。比如说,当你觉得这个家没有了你不行,总是自己累得半死,其他人都装死装活。“罗马绝对不是一天建成的”,其他人为什么会这样?你可能会说:唉,他们每次到最后都会这样、那样……是的,他们也许有他们的问题,可是某部分你也有一种强烈的、被需要的渴望。

 

于是,我想引导大家回来自我觉察。比如亲子关系,所有的父母亲当然都很爱自己的小孩,都在尽身为父母的责任。可是,为什么你越尽责任,孩子离你越远?为什么你越尽责任,孩子越没有办法跟你谈心?为什么你越尽责任,孩子长大之后巴不得赶快离开你的身边?

 

因为你们尽的是自我的责任。自我永远只想用现实、用实际和物质实相。所有父母亲对孩子的责任,就是要确保他的自我将来功课好,找一份工作,养活自己,以便很好地适应在物质世界。这些都没有错,但是,这一切都是在关心孩子的自我。

 

你们有没有问过孩子最喜欢的课是哪一堂?也许孩子最喜欢的只是“下课”。一味地逼孩子念书,那你知道孩子对书的看法是什么吗?

 

举个例子,美国的游泳运动员菲尔普斯,一届奥运会就得到了二十一枚奖牌。据说他有过动症,在教室里坐不住,差一点要被退学,后来是妈妈恳求游泳教练收留了自己的孩子。因为如果参加游泳队,就可以继续念书,不用被开除。结果一进游泳队,他被发现是一条飞鱼,成为人类史上单一最多奖牌的获得者。

 

试想如果菲尔普斯的父母亲只是尽责任,所谓自我的责任,只是要求功课,那飞鱼可能就完了。因为很多父母亲知道自我面对现实世界是很不容易的,要顾及工作、赚钱、养家,生活所有的方方面面,所以很多父母亲对孩子的责任,都是确保孩子将来在社会上能够适应得下去。但是,你们听过孩子的心声吗?有没有真的贴近过孩子的感受?

 

再举个例子,以前我妈妈和我二姐的关系。二姐喜欢打篮球,妈妈反对,觉得女生打球没什么用;二姐卫生习惯不好,妈妈反感,觉得将来怎么当好别人家的媳妇。妈妈一直想教育二姐去符合传统女人的角色,可是二姐并不需要妈妈给她的这些东西,二姐要的是妈妈在感受上贴近她,可是妈妈却要尽她身为母亲的责任,妈妈常挂在嘴边的一句:“我是妈妈,我不教育你谁来教育你?”母女常常起冲突,关系恶劣。

 

我有个个案,儿子吸毒,父亲得知,回家把儿子全身衣服剥光,用铁铐把儿子双手拷在窗边。这个爸爸在尽责任,用这个方法制止孩子成为社会的败类。可是,这个孩子为什么会走上吸毒之路?也许一直以来这个爸爸教育儿子,就只停留在尽父亲责任的层面,从来没有了解过儿子内心的感受。

 

讲句实话,很多夫妻后来在关系里是不是只剩下责任?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喜的是起码还有责任,忧的是只是剩下责任。倘若人家问你:“还爱他吗?”你会回答:“亲情啦。”你们的关系,真的只剩下责任了吗?

 

我在治疗的一位忧郁症患者,越治疗越让我感到心惊。她未婚,之前的工作辞掉了,目前在待业的状态,生活过得算蛮平顺的。可是,问到后来她告诉我:“许医生,我现在活着就只是一种责任了。”我吃了一惊,她不觉得有什么生命值得期待了,就是因为一份责任而活着。我开个玩笑来讲,不活也算了。

 

如果你们的婚姻都只剩下责任了;或你们对孩子就只剩下责任了;或者你们每天上班,就是因为一份责任;或者你们每天下班要回家,就是因为一份责任……看起来好像是一个很好的理由,起码还为了责任。可是,生活的乐趣在哪里?生命的热情在哪里?

 

比如,我对我妈妈,以前我真的有一种感觉:我是儿子,照顾母亲是我的责任。直到有一天我突然开悟了,我发现我对妈妈没有责任。放下责任,于是我每次去看她时,只是感觉因为我爱她,想跟她说说话,所以更多的是开心和喜悦。我想,这才是一个家庭爱的能量的平衡吧。

  

摘自|许添盛医师讲座

文字整理|美卿

编辑 | 麦田心灵

图片|来自网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如是說 的頭像
    如是說

    如是說999

    如是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