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摘要:我们的未来是什么,取决于现在做了什么,未来有成佛的理想,从现在起就要做出像佛的样子,用慈悲的观念去善待一切。成佛乃是对于事物的最终本质的醒悟。这不是一个制造过程,而是一个现实化过程。基本的思想其实就是每个存在者自身都有着佛的本性。这种达到最终认识的能力,这种内心改造的潜能,在每个存在者身上都是现成的,因此,佛的道路乃是一种重新发现。

在原始佛教中,佛的解释是已证得真理的人,也可指已经大彻大悟的修行人。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就是这样一个人,并把他简称为:佛陀。后期的大乘佛教除指释迦牟尼为佛外,还泛指一切觉行圆满者。宣称十方三世,到处有佛,其数如恒河沙子。大乘佛教所指的佛,已从人间的佛扩充至宇宙的其它空间,佛已成了无所不能的高级生命体。

四大文明古国的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以及古希腊、古罗马、古波斯、北欧神话、日本神话,全是创世信仰,世界各地都流传非常多关于创世的神话与诗篇,虽然十几种天神不同,创世的大体方法却是不谋而合,而且与时下的实证派科技越来越相近。自古以来,在全世界的宗教中,否定创世主信仰的只有佛教,以及少数新兴宗教。而后期的佛教也开始慢慢地演化,出现了创世主的影子,如大乘藏密宗称为“大日如来”(毗卢遮那佛),《大乘义章》说:“显法成身,名为法身。”即说他是以佛法成身,体现了人格化的真理 ( 佛法 ) 。《法华经》云:“十方诸如来,同共一法身”,法身佛无相,万佛一体;法身佛是真理;是无所不在,到处都在的;是永在、恒常不变的;是万物的创造主……。从这里可看到,大日如来 ( 法身 ) 就是创世主,“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归还此法界”(华严经)。

18 世纪的尼古拉 . 特斯拉是一位超越爱迪生的奇特发明家,一位不用计算而直接画出设计的图纸(有 1000 多项发明),自称从阿克夏纪录(阿赖耶识)里寻找到创意信息,同时又是一位神秘的预言家,尼古拉 . 特斯拉的伟大预言:“太阳系有防护罩,通过旋转进行共振放大才能脱离太阳系的囚牢,才能转移到任何一点上。”不久前泄密的科学秘闻证实了和当年的预言完全一致:三界(佛教观点)是有范围的,大致就是太阳系 9 大行星范围。在三界的外面有个壳儿,把三界和周边的宇宙部分隔离开。三界内的环境都是特别制造的。现在的科学家已经发现这个现象了。

上述并不是想证明宇宙中确有一位高高在上、像人一样的创造神。依笔者的观点:创造神就是我们自己,由我们的共业形成的意识创造了物质宇宙(缘起论),意识先于物质存在(唯识论)。而这里的意识就是我们称之为的“灵”,最新科学发现的“超弦”这样的具有独立生命意识的最微小的生命体。物质宇宙是人类妄念的产物,因人及人类世界的时空存在而存在,物质宇宙是人类的概念。在另一个灵性世界,佛或鬼神世界里是精神宇宙,所以山石都挡不住她们,我们望洋兴叹的光年距离对她们毫无任何约束,因为灵性世界的灵速要远远超越物质世界的光速,因此,在灵界可以看到地球的未来,如果比光速还快,也就是说在太阳发光之前就可以知道太阳要发光。即,可以看到未来。

精神宇宙和物质宇宙具有完全不同的时空概念,它们重叠在现在人类科学所认定的宇宙之中。而我们认为的多维次空间,反映的是宇宙另一种表现形式。

这种将物质宇宙比着是幻想宇宙,精神宇宙比着是实体宇宙的方法,它们相互交融形成多维次空间的观点是笔者修炼证悟后得到的结果。

对神佛来说,地球严格意义上说是地囚,三界是另一个意义的囚笼。人是原神佛世界犯错误的生命,由于染污或造业(恶业)从高级生命层次发配来地球改造的,地球是人给自己制造的安乐窝。囚住人类的是物质世界的时空,时空决定了生命的振动频率即生命的层次,而物质世界的时空是人类欲望的产物。

神佛世界一直在感召人类通过修炼改造重回原住地。本文要说的,就是在人类世界的另外,还存在一个高级生命世界,她应该是我们曾经最早的过去,也应该是我们的未来,希望“人的结束就是神的开始”,从现在开始,走上一条成佛之路,也可以说是一条回归之路。

根据佛经说法,修行成佛的方法有八万四千门,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只要有坚定的信念,正确的方法,人人都可以成佛。佛陀曾说过:“点燃你自己的明灯,没有人会给你解脱。认识自己,达到涅槃,你就是佛。”

小乘佛法遵循佛陀的原始教义,重视个人的苦修,最后在佛的引导下达到解脱成佛。

大乘佛法认定成佛必经菩萨路,菩萨是要靠他人成就的,指的是服务他人取得功德,服务他人造就自己,最后达到“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成佛。

藏传佛教认为在大乘佛法的基础上再增加了上师的加持(密传咒),所以称金刚乘,比较大乘佛法更容易成佛。

三乘佛法,学法无穷,可是千年以来,为什么成效远不及信众所期望的?这里不能不说道我们学佛过程中的种种误区。

最初的佛教是无神论,信仰的是人——释迦牟尼,视释迦牟尼为导师,他只是把宇宙人生实相告诉人们,为人们指明解脱之路,不能保佑人。修行界著名的一行禅师认为:“佛法的一个基本特质就是现证涅盘,当下得解脱,不必等到死后或来生。” 又说:“净土就在当下,否则永不实现!”这句话强调,净土就在当下一念心的清净与安住:如果当下这一念心不能安住,不管生在那里,净土与你完全无关。因此,从现实人生的角度看,佛教所讲的解脱,首先乃是一种精神解脱,并非是肉体脱离轮回,而是精神超越轮回,人能否获得精神的永久解脱,取决于自身能否获得对缘起论所揭示的宇宙万法的存在本质的确认性证悟。

释迦牟尼以肉身成佛,只是一个象征,他的成佛过程,做的便是示现给众人看并且示现出成佛之道,以使众生了解,因为痴愚的众生很难真正了解佛是什么。其实释迦牟尼佛早已成佛,真正的佛是法身,只要人的肉身存在,就无法解除物质世界时空的束缚。像这样的人间佛,古往今来,具有大智慧的人,即达到佛境界的人,并不少见,像耶稣、穆罕默德、老子、孔子、印度教和瑜伽行者中的上师,等等,比比皆是,只是属于不同的信仰体系而形成了自己的称呼,称呼不必太计较,那只是一个名相。

要清楚这一点:“佛是彻底觉悟的人”,指的是在精神境界上已达到了佛的标准,只有在涅槃以后,去掉人身这张皮,进入到另外一个时空世界,才会成为佛高级生命体的位格。

时下很多人学佛大多谈神通感应,对人间佛的经验不屑一顾,和自己的身心毫无瓜葛,就算能通天遁地,也无法灭除自己的烦恼,如此学佛又有何益?《金刚经》说过:“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一旦步入了外道,它也能显示一些神通,甚至经常会看到诸如这个菩萨那尊佛,其实都是天魔所变,天魔也能伪装成那么很善的样子。修行应该本着本心不应该外求啊?“自心归依自性,是皈依真佛”(六祖坛经)“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都有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但是一切都晚了,你已经成了天魔的“核原料”了,你已经不再是你自己了。而这一切也只有在你自愿的前提下才能实现的。为什么魔那么喜欢人?因为人智慧刚开,能发愿力,可又看不到真相、尚在迷中,又傻又单纯,好骗!

克里希那穆提在他的修行经验上就提到:“多少世纪以来,我们总是忽略眼前的事,而去追寻一些遥不可及的东西。我们总认为真善美都在彼岸,而不在自己家中。我们宁愿长途跋涉到世界的另一端去寻找上师,却不愿关心眼前为我们服务的仆人,我们连日常生活的挣扎与欢乐都还不了解,就自不量力地想捕捉那不可思议的境界。”   

一些修行人的追寻、疑问和渴望都是想踏在彼岸的土地上。彼岸暗示着有个此岸,从此岸到彼岸一定存在着空间与时间。这才是困住你,使你产生渴望的东西。这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时间和空间都会造成分割,游到彼岸必须花费时间,而空间则是从此到彼的距离。此想要变成彼,然而却发现不可能办到,因为时空的距离永远无法解决,它动不动就是几十万几百万光年的距离,其中不仅存在着比较,同时还有衡量。一个会衡量的人,必定也会产生幻觉。此岸和彼岸的时空距离,其实只是心中的妄念罢了。一旦你的慈悲和智慧显现时,时空便消失了。只有当妄念和欲望进入时,时间的空隙才出现。如果你认清了这一点,此岸就是彼岸,这时,解脱就出现了。

以上所说的,始终在强调这么一点:学佛首先得从人生开始,解脱首先应关注于当下。“诸佛世尊皆出人间,非由天而得也”,一个连人都做不好的人是不可能成佛的。这就是在二千五百年前,佛教提出的“个人在觉悟后可成佛”的思想,这在当时非常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灵界记闻》的作者史威登堡有一番和佛陀相似的灵界经历。佛陀在瞑想入定中,在自性的关照中映现出佛国和三界世界。之后,他便对身边的弟子们讲述灵界的概况。因此,弟子们也渐渐地掌握了佛国和三界的实相,并相信有这样的世界存在。佛陀是应身佛下凡,所以天界的一切原本就在他的心识之中。史威登堡体验的是另外一种境遇,他的灵魂时常脱离肉体,在指导灵的引导下走遍了灵界,了解了灵界的实相,作为见证向世人介绍了灵界的见闻,鼓励人们提起勇气走向未来的天国而不可沉浸于地狱。显然,她们具有相同的一面,即身负上界的使命,解救众生于人间的苦难之中。这样的案例历史以来发生了许多,可以说,几乎所有宗教领袖都有这样的经历。

在学佛过程中,“入定”是必备的功课。所谓入定又叫禅定,即:只要一心一意做事,全神贯注在一件事上,就是禅、就是定!禅门里有句话:“心境一体就是道!”就是定!不过我们这里的入定指的是已具有一定功夫的定,类似于佛教中的四禅八定。入定意味着人在世间,心可以感受到灵界之存在,灵魂可以去遨游灵界,并且可以用灵性世界观看待世间。灵性世界观实际就是大智慧,这是佛陀在修行过程中所获得的典型的成佛经验:“深入发掘自己的本质,并从中发现内在的睿智”。人只有在入定参悟过程中,才能调整心与境的距离,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有信众可能会认为像念佛、祈祷等并不需要入定。念佛的目的是往生到西方极乐,西天极乐是成佛的中转站 ,“ 阿弥陀经”里清楚告诉我们,到了西方极乐,那边的鸟啦,那边的诸佛菩萨,都会向你宣说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修“三十七道品” , 并不会像念佛那样简单了。而基督教的祈祷,是指发出具有目的性的精神波动,它需要保持和谐的心,这其实也是一种入定,我们“人定发出念力”的行为便是祈祷。祈祷相当于是一种反省形式,这在佛陀的八正道内容当中多有论述。

入定重在自己的体悟,和学习无涉。有的人念了一辈子经,敲了一辈子木鱼,结果仍然没有开悟。有时候不但没有开悟,反而离悟道越来越远。因为他们已经拘泥于佛法了,而佛 的至高境界是要破一切“执”,最后连佛法、佛本身也不能执著。

入定的根本意义在于消除时空感,使修行人在保持肉身的状态下,精神意识进入到灵性空间。世人或许认为,倘若剥离时空物质的观念,我们的思想也就随即消失了,因为人的思想依赖这些观念。但愿他们明白,带着时空物质观念的思维是受到限制和束缚的,只有脱离这些观念,我们的思维才能自由发散。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思想就能超越肉体和世俗的局限,这正是佛菩萨获得智慧的原因。修炼到位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处于深度入定时人对时间的感觉会完全失常,平时几个小时的功夫会表现为一念之间,在佛教中有说法:“四禅八定一念而过”就是这个意思。人只有在入定之中才能证悟到超越人体生命的智慧,究竟到生命的实相和宇宙的真理,只有在开悟以后,才算进入真正的修行,古大德、善知识曾言道:“开悟之前,无论你修何法门,如何用功,都跳不出盲修瞎炼的范围”。

人类把永恒理解为永远的时间,而在灵界,永恒的表达是恒定的状态,灵界没有人类的时间观念。整个入定的频谱有很大的变化,低级的和鬼魂打交道,以致产生了通灵人、巫师、神汉等角色,高级的诞生了像佛陀、耶稣、老子等这样的宗教领袖,她们可以证悟到空性、无我甚至无上正等正觉(绝对真理)的境界。整个宇宙都是至上意识的一种显现。人类最高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完全觉知宇宙的灵魂和超越因果的束缚。因此,成佛的精神在于个体对于至上的了悟和将有限的个体意识融入无限的至上意识里。

入定参悟并不是一种对真理的简单理解,那只是人类的思维。佛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是空、无境界。看起来“空”与“无”好像是相似的思想,但在其背后包含着时间论和空间论,从时间论做思考的是“空”的思想,从存在论或空间来思考的则是“无”的思想,简而言之,对“当时间静止时,物质宇宙包括“自我”是不存在的,这就是“无”的思想。时间在“空”的思想中是流动的,所谓“空”,就是空掉所有物质世界带给你的妄念、捏造,而不是什么东西变成空了。我们可以把无我、空性看成是同一个境界,而严格地说,无我更接近于那个佛只能认识到,无法达到的无上正等正觉的境界。(道理见“佛说阿难求无上正等觉经”)

入定参悟的真实意义不是你学到了什么,那个最珍贵的佛性原本就存在,不需要去学,你能做的是放下,是把那些不符合至上意识的所有都舍弃,心性的纯净一旦和空无达到一致,你就是佛!你已经具备了成为高级生命体的能量,涅槃后,你的灵性将无视三界的束缚,创造出属于你的世界!

只要不是罪恶深重的人都不要担心生死涅槃后的去处。《灵界记闻》的作者史威登堡如是写道:“人类不很了解灵界,是因为受制于肉体存在的人,受制于自然界物质界的智慧所造成的,但这也有其意义,因为若是全部的人都真正觉悟到灵界的存在,以及其永恒性的话,恐怕很多人都不要这个肉体的生命了,自己了断自己以便早日进到灵界,就会造成灵界与人界的不平衡。自然界为了使人类保全自然界的生命,而用不可思议的智慧,将灵界的存在及永恒性隐瞒起来,直到人死之时,才会知晓。”

所以说,肉体生命的结束就是灵生命的开始,人死后进入灵界!我们有很多书籍都把这个“灵”写成“神”。众所周知,在灵界,有佛也有魔,有天国也有地狱。成佛与成魔只在一念之间,佛与魔具备基本相等的能量。在佛经中有这么一个典故:佛与魔在人身上立赌约,看谁能改变这些人,时至今日,一直是魔占上风,人被欲望所控制,没有了感情、亲情、爱情,人与人之间多是互相利用,少有互相关怀、关心。有几多人知道,佛为此掉下了眼泪。佛只能指明行进的道路,改变人性的堕落只能依靠人自己! 天国与地狱的选择,完全取决于人在世间的点点滴滴,什么样的信仰,为人的品格,决定了生命未来的方向。因此,急于离开这个世间并不可取,应该充分运用好你在世的一生,“人身难得佛法难求”,这就是先师们一直以来谆谆教导的修行在当下的真意,也是我们下面所要说的各种学佛方法的意义。

禅定固然可以把我们带到空无的境界,但是,如果你不强调有一颗慈悲的心,在最后的关口就很可能因一念之差而陷入魔口,因为慈悲是唯一能带来平等的方法,而平等就是空性最重要的本性和精华。所以为魔,魔有争强论胜的心。所谓“诤是胜负心,与道相违背,便生四相心,由何得三昧?”魔争不到第一,便生嗔恨心、嫉妒心、障碍心。唯有慈悲,才是克制魔最好的方法。曾经有一段时间,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佛教被批评为“教在大乘,行在小乘”,个中原由就是太过强调内向参究自心,而忽视在众生中积极修六度万行慈悲心。

大慈大悲菩萨行,就是无上菩提心,它的本体就是利益一切众生、让他们获得如来正等觉果位的希求心,《现观庄严论》中所说:“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按现代社会的说法,就是“在做自身的磨练,使自己成长的过程中,需促进理想社会的建设,扩大幸福的范围,完成自与他之间的大和谐,杰出的人不应给周围带来不和谐,而应该通过自己的成长,去增进社会大众的幸福”。换言之,这就是“将自己通过觉悟所获得的幸福还原予世人”的思想。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想。维持“自利”和“利他”的同时,在顺序上还不能忘记是“从自利到利他”,首先要利益自己,怎么说呢?自己要先去除无明;体悟所有的智慧,才有能力去利益众生。就像乞丐无法布施财物给穷人是相同的道理。在大乘佛法中,这是成佛的必经之路。它的意义在于:在入世的修行中,通过行善,聚集足够的资粮,用造善业来平衡自身的恶业,使你的身心念力处于良性似佛的状态。

具体的做法常有:圆满布施之道。目的在表达佛陀的度生行愿,依此而引进菩萨修行次第的修学。怎么布施呢?我们必须要把布施放在当下,一般来说布施就是你供养佛菩萨或是你送给穷人一些东西等慈善行为。

做最平常的善念善事。在任何场合都要遵守公共道德,和气待人,善结良缘。多说谢谢你、对不起、没关系,经常用发自内心的真诚,面带微笑,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去对待周围的人们,不仅能锤炼自己善良的本性,更是一种取得她人善念回报的最简单的方法,佛法中有把这称为现世报。

吃素虽然谈不上是功德,可是它可以避免造恶业,杜绝因食动物肉造成的动物意念对你的怨恨。

念佛。念佛可以增强和坚定你定向净土的念力,所谓“在世的信仰决定了生命未来的方向”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念力,信仰也是一种念力。念力符合方向,不为其它所动,最后必可心想事成!

持咒和诵经同念佛存在相同的意义,它们的区别只是念力向往的目标不同,最后的归宿仍是意念抱团的某个佛土。

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就会有什么样的生命形态,这是真理。我们的未来是什么,取决于现在做了什么,未来有成佛的理想,从现在起就要做出像佛的样子,用慈悲的观念去善待一切。

学佛是为了什么?为了消除痛苦,痛苦是无知的结果,应该彻底消灭的乃是无知。而无知,就实质而言,是对“我”和对现象的牢固性的眷恋。减轻自己的痛苦是一种责任,减轻他人的痛苦是一种义务,但这是不够的,应当医治痛苦的原因本身。无论医学的进步能有多大,人们只能暂时减轻痛苦,而这些痛苦还要不断地重新出现,并且通过死亡来达到最高点。人们能够阻止一次争端,一次战争;但如果人的精神不改变,别的争端和战争还会发生。

成佛乃是对于事物的最终本质的醒悟。这不是一个制造过程,而是一个现实化过程。基本的思想其实就是每个存在者自身都有着佛的本性。这种达到最终认识的能力,这种内心改造的潜能,在每个存在者身上都是现成的,就像一块天然金块,即使它被裹在沙石中或是被埋在地下,其纯度也是不可改变的。学佛成佛的“道路”,就是要清除所有遮蔽这种真实本性的沙石和泥土,即消除我们身上的无知和痛苦,以能够看见这种本性的真正面目。所以说,如果我们并不拥有这种潜能,想要达到成佛也就像企图使一块煤变白一样徒劳。因此,佛的道路乃是一种重新发现。

张工/文

 http://ztg126.blogchina.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如是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