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20-05-27

 

 

 

Q树洞君你好!我有个三岁的外孙女,现在发现特别不好带。大人和她说话,她根本听不进去,想干啥就犟着干啥!不好好吃饭,吃零食是目的;吃饭只是因为妈妈说不吃饭就不准吃零食。惹得大人生气了打她屁股,孩子哭得很伤心,大人也心疼。每当她有需求时就显得特别急躁没耐心,比如洗脸,她就一直催得很紧很着急,整天让大人神经紧张,非常困惑。请树洞君回复我,怎样带好这样的孩子!谢谢!

 

A您好,看到来信,树洞觉得您一定是很负责任照顾外孙女的外婆或外公,对于孩子这种情况,您一定又焦虑又无奈。不过,您家宝宝存在上述情况,其实是很常见的叛逆状态。

 

孩子生长发育过程中会有三个叛逆期,23岁时出现的叛逆行为是人生第一个叛逆期,称“宝宝叛逆期”;79岁左右,则来到人生第二个叛逆期,称为“儿童叛逆期”;在1218岁,是人生第三个叛逆期,这是大家最常见最熟知的“青春叛逆期”。不同的叛逆期,有不同的个性发展、心理生理发育特点,应对的方法也不同。

 

在“宝宝叛逆期”,不管是喂饭、穿衣还是洗脸刷牙,孩子都不甚配合,稍有不满意就摔东西,撒泼打滚。这个阶段的孩子,“不”字当头,一哭二闹,一意孤行,每天都在说着各种不要,而且有着莫名其妙的规则感和固执。在孩子23岁时,很多家长都能感受到这样的烦恼。您年纪大了,一定不要太过焦虑,以免影响到自己的身体(我的一个病患就是因为孙子的叛逆期,着急焦虑导致血压升高的)。不急,慢慢来,我们是有对策的。

 

叛逆原因及处理对策:

1. 自我意识萌发:23岁孩子的这些行为,是因为孩子初步具有自主意识,开始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孩子通过说“不”,和大人“逆”着来,感受“自我”的力量,显示自己“长大了”还“很能干”。首先,家长要调整心态,给予孩子更多的耐心,理解孩子并非是故意跟大人做对,这只是他们成长的一个阶段。

 

2. 思维局限:这时候的宝宝,思维大多是单向的,不会变通,是因为他们的大脑真的没有发展到可以变通的程度,不会转弯,思维处于不可逆的单向状态,想什么就是什么,不管你怎么劝,总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干。面对这种不可逆转的想法,家长只需要冷处理,或者装看不到,或者采用延迟满足要求的方法,便可以摆脱眼前的困境了。

 

 

3. 语言局限:孩子的“叛逆”并非都是无理取闹。孩子掌握的字、词汇量很少,无法真实表达他们的内心想法;有时一些家长缺乏耐心,又不认真观察,不了解孩子心理特点,便会错误理解孩子的本义。孩子本来说向东,家长理解成了向西,这难免会让宝宝急,甚至闹情绪了。家长要先允许孩子把焦虑、恼怒哭出来,待孩子情绪稳定之后,家长要有更多的耐心与尊重,试着用中立、尊重、平等的态度,与孩子敞开沟通,用倾听、好奇、理解的方式,帮助孩子说出感受,有效沟通,达成共识。

 

4. 孩子的游戏心理:2-4岁的孩子们有一种游戏心理。大人们经常制止的事,他们反而会觉得很好玩儿。比如插座很危险,千万别动,当心电着,可是有的宝宝偏就在家长的提醒下变得更好奇,硬是去动一动。对于此种情况,拔掉电源,只要不是原则性、危险性行为,不鼓励也不对抗,尽量顺从,敏感期过去,孩子自然会改变。

 

5.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孩子身上的所有问题,基本上都是父母亲或抚养人自己的问题。孩子的叛逆,往往代表夫妻之间,只是表面一致,没有真实的交流和沟通;或是父母(抚养人)自身内在的矛盾没有整合统一;也就是说,抚养人的内在有一个想叛逆的“自我”,只是把叛逆的能量投射给了孩子。孩子就是我们内心压抑的、扭曲的、不认识的另外一面。比如,有的父母亲(抚养人)平常都是规规矩矩的,而他们的孩子却不守规矩;有的父母亲(抚养人)一生都不守规矩,他们的孩子反而非常懂事、乖巧。有时候,父母亲(抚养人)和孩子常常会走向两个不同的极端。

 

处理的方法是一个是反向操作法,即许医师说过的:“他说什么,你都说好,他还叛逆什么?叛逆个屁。”另一个,父母(抚养人)透过孩子这面镜子,经常地来关照自己内心存在的问题,甚至发现我们一辈子从来都没有认识过的自己。如果父母亲(抚养人)开始真正面对自己的问题了,孩子也就不会有问题了。

 

家庭其实就是一个快乐地学习和修行的地方。孩子的叛逆是来帮助我们的,让我们与他/她共同成长的。最后,真诚地祝福您和您的家人在快乐的学习历程中,突破一个个挑战,成就彼此!

 

Conn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