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8
Q:我家孩子从小由奶奶带,睡觉的时候习惯用手指绕奶奶的头发,绕几次就扽一下,七八岁了还那样。现在十一岁了,上学上课的时候就用手指插进自己头顶的头发,那样夹,搓,拽,把额前头顶的一片头发都蹂躏得焦了。还有一段时间,把一小片头发都拽没了。我问他,他就说拽着玩;又说作业字多的时候就想拽。请问这是怎么回事?如何解决?谢谢!
A:欢迎您来到树洞。孩子的小动作估计让您感到有些担心和焦虑,您一定是很爱孩子的父母亲,密切关注孩子的成长。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总会给父母带来各种意想不到的挑战,让我们措手不及。
《儿科神经病学研讨》2018年刊登的一篇研究报告显示,多达70%的发育期儿童会有一些看似无意义的重复行为,例如抖腿、咬指甲或用手指绕头发。这些小怪癖是一种感官自我调节的方式。由此可见,孩子这些古怪小习惯背后,其实是一种有目的性的无意识行为。
通过摸、挤、戳、用手指绕头发……这些坐立不安的小动作,其实都显示着孩子对触摸物体的渴望。在反复触摸柔软的物体或轻轻抚摸自己头发的时候,身体会对手的接触做出反应,释放一种带来积极感受的神经介质。除了镇定作用之外,这些小动作还可以帮孩子集中注意力。
同时,“小怪癖”也是孩子的需求不能得到某种满足时“自我安慰”的一种替代方式。如果他们的“不满足”一直没有被重视并得到改善,那他们自我安慰的方式就会一直延续,直到成为一种下意识的习惯。
另外,除了感官刺激不足之外,孩子形成“小怪癖”还可能有以下一些原因:
1、情感缺失、缺乏足够的关爱:孩子的情感需求被忽略,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和及时的抚慰,于是找到一种办法来自我安慰。
2、用来排遣不良情绪:用来排遣焦虑、寂寞、紧张、沮丧、压力等不良情绪。比如,如果孩子的生活环境、看护人经常更换,或父母对孩子要求过严,经常训斥打骂,家庭关系紧张等,孩子在较大心理压力下,会通过“小怪癖”来排遣内心的压力。
3、父母态度不当导致的行为强化:态度不当包括两种,一种是过于重视,比如当孩子偶尔做出小动作时,父母严厉训斥,令孩子更紧张,起到了强化这种行为的作用;另一种是不够重视,比如看到孩子出现某种行为时,听之任之,不及时找原因进行矫治,久而久之形成习惯。
由此,我们家长就需要自我觉察了:孩子小时候感官发育时期,是否存在对触摸物体刺激得不到充分满足的情况?孩子从小由奶奶带,是否因父母不在身边,存在情感缺失、缺乏足够的关爱?孩子在更换生活环境和看护人后,是否出现焦虑、寂寞、紧张、沮丧、压力等不良情绪,而父母没有及时觉察、帮助和疏导?对于孩子的需求父母平日态度是怎么样的?在他出现小动作时,家长的态度是怎样的?是否过于严格、紧张等等?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孩子身上的问题,基本上映射了父母亲的问题。如果父母亲开始真正面对自己的问题,孩子也就不会有问题了。当然,这并不表示孩子没有自己需要面对的问题。当我们透过孩子身上的问题,很真实地面对了自己的问题时,其实,我们就是在真正地帮助孩子。
对孩子的小怪癖感到尴尬,是一种常见的心态。父母总是希望孩子改掉坏习惯,不再被其他人指指点点。但当父母及其他亲近的人想要阻止这类行为时,孩子的负面感受会更严重,反而加重小怪癖行为。在要求孩子改变之前,请问问孩子自己是否感到尴尬?如果并非如此,而且他的小怪癖不会影响生活的其他方面,那先顺其自然。
其实改掉毛病是没问题,只不过以孩子的自制力,那不是说想改就能改的,可能会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至少以下三条得满足两条吧。
一、孩子内心里想要改
必须是“我想要改”,而不是“爸爸妈妈让我改”。如果是后者,孩子是没有内驱力的。一旦没人看着,他就会放松自己,叛逆点儿的甚至会故意和父母对着干。
二、父母要提供足够的支持
首先是精神支持,给予足够的关爱,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发现孩子存在情绪问题,及时疏导,帮助孩子以适当的方式缓解压力;发现孩子再犯的时候,不要有情绪,温柔提醒一下即可,并且做好提醒几千次上万次的准备,不要指望孩子一夕之间就能改,他又不是机器人。
其次是环境支持,如果是男孩,给他理很短的寸发或光头,让他失去这个坏习惯的基础环境。
三、找到替代性解压的办法
可以给孩子一个很好捏的解压玩具经常握在手里,用来缓解他的压力。最好的办法是釜底抽薪,让孩子处在更宽松的环境,拥有更丰富的活动。没压力、不无聊,小动作自然会少。另外,更多的户外活动、更有质量的亲子时间,还有父母家人的好心情,也会让孩子电力满满,更少精神压力。
当然,最最重要的是父母的心态——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同时也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只要这个小毛病在可控范围内,不会影响身体和正常生活,有一点也无伤大雅,换个角度看,也可能会很可爱呢。
愿每个孩子的“小毛病”都可以被温柔以待。祝福您和孩子!
Connie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