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原创: Inner explorer 新人类扬升意识

 2019-04-11

 

 

开悟和三昧

 

三昧也叫三摩地,三摩地和开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见性到证悟,开悟的全部过程都是在三摩地里逐步完成的。开悟要求三摩地的圆满,三摩地不圆满就不会有证悟自性的可能。开悟首先需要见性,见性不需要很高的三摩地,只要你能够认出你的本然状态。大部分的见性都发生在三摩地修习当中,只有少部分是借助外力的作用。还有一种方式是两者同时发生的。

 

没有三摩地的开悟是头脑上的开悟,仅有三摩地而没有觉悟也不是真正开悟。开悟是意识契合到真理的绝对领域带来的根本转变。要让意识契入绝对的领域,任何相对的事物都要在三摩地当中平衡、相容或停止。有句话说,你就是遮盖住你的神性的面纱,除非你不再升起任何作用,面纱就不会揭开。

 

见性的状态值得用一个章节来专门描述,见性最大的意义在于找到了通往自性的道路,但是达到自性仍有一段旅程。要让这种“见”达到成熟稳定必须依赖三摩地的修习,让那些有碍于“见”的事物消融,否则绝无可能和自性融为一体。在见性的最初,自性就象清晨初升的太阳,还不能够驱除大地的寒气;或者如太阳躲在云霭中半隐半现的状态,它的轮廓是模糊难辨的。

 

三摩地是心专注在某种意识境界中形成的固着性。有些人可能从一开始就进入三摩地的修习,有些人则是从见性后开始。但不管哪一种方式,都需要在正确和科学的方式引导下,这样所花时间就不会很长。但是仍然会有很多人停留在三摩地的某个层次,直到生命结束也没有开悟。所以悟性和修习用功要平衡发展,拥有“见地”也就是正确的灵性观念才会得到最好的结果。

 

开悟和三摩地的根本不同在于,在三摩地里面有进和出的过程,也许在三摩地里面会有一些开悟的体验,但是随着三摩地的消失,体验也会消失。但是开悟没有进和出的对立,因为开悟是达到了你的自性,而自性是超然于一切对立的,它的状态是永远不会变的。在修习过程中很重要一点,就是你必须去体验和认出那个始终不变的东西是什么。

 

有些人可以一次性静坐好几个小时,并不代表他们已经进入到三摩地的境界当中。妄念是影响进入三摩地的主要因素,假如一个人平时的欲望较多,这种欲望的动力就会形成一种挥之不去的头脑执念。或者一个人平时太沉迷说话、评论是非,想要头脑安静也会非常困难。有些人似乎很努力用功,但是在生活中并没有正确处理好关系,导致形成某些情绪上的压抑和愤怒,这些压抑和愤怒也会形成妄念。还有些人以为自己头脑很安静,其实大部分时间都在昏昏欲睡,失去了觉知的意识,这显然不是什么三摩地。

 

除此之外,头脑的自然惯性就决定了征服头脑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所以平常就需要对头脑持续地保持觉知,在生活中注意保持平衡,遇到问题不逃避、努力从至高的角度处理之;然后带着放下一切的精神进入修习才有可能获得成功。有些人喜欢把问题带到修习当中去思考和处理,这样用来体验三摩地和觉悟自性的时间就很少,实则是对资源的浪费。

 

有些已经体验到三摩地较高层次的人,可以利用三摩地发展某些特殊能力,比如灵视、出体、长时间不进食、让身体飘到空中,甚至一些秘法的修行者可以将自己的身体观想成神邸的形象。这些都不代表灵性上的高级,和开悟也没有任何关系。开悟和解脱幻相有关,想让一个人舍弃一块普通的石头很容易,舍弃一块质地奇特的石头却很困难。作为幻相中的幻相,神秘能力容易迷惑世人的眼睛,让人心变得贪婪执着。幻术不可能用来达成更高灵性状态的条件,更不能让人开悟。

 

除非这种能力是自然到来的,并正确地用在灵性服务的目的上才会有助于开悟。对幻相的执迷是人的普遍心理,神奇的高级幻相更是让人心生向往。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人可以待在某种境界里很长时间的原因,因为他没有放下这种境界的意愿,他着迷于这种境界带给他的微妙满足。没有准备好放下一切,因此那个绝对的真理无法向他显现。

 

开悟也有它的特殊能力,但开悟的能力更主要和解除别人的心灵限制、为他人播撒开悟的种子有关。三摩地的不同层次,可以依据入定所需时间、费力程度、身心解离状态来简单划分。

 

初步的三摩地,通常需要二十分钟左右才会进入状态,有一个调适身心的过程。比如调整呼吸、观照念头、平复情绪、等待时机等等,所以它不是每一次都可以达到最佳的入定状态。但如果达到最佳状态,它的呼吸就会变得非常平稳,微细得几乎感觉不到。头脑进入到无妄想的清明状态,但时不时还会有一两个妄念的出现。这种入定最大的变化是身体的粗重性将完全消失,感觉不到身体的存在。有一种光明由内而外地散发出来。

 

较好的三摩地,通常会在几分钟之内进入状态,不需要很多的调适过程。在入定当中心跳、呼吸、脉搏都会暂时停止,有着极其强烈的光明和定境感受。但这种光明和定境需要用心地维持才能保持较长时间,不然就会退失。这种入定最大的变化是,不仅身体的粗重性感受不到,而且关于心理上任何细微情绪感受也会消失。身体带来的任何情绪和不适感仿佛象一层皮脱落了一般。见性非常需要这样的没有身体和情绪干扰的状态,它有利于让本然自性呈现出来。

 

较高的三摩地,无需努力地在几秒之内就进入状态。这种入定不仅具备前面三摩地的特点,而且完全从头脑的想法中脱离出来,无论头脑在诉说什么仿佛都和自己无关,不会引起情绪反应。从一个心理和生理的喜乐状态逐渐过渡到无苦乐感受的状态,这种状态是无欲无求的,也是解脱的。尽管如此它仍然没有达到圆满阶段,因为它仍然需要依赖呼吸精微能量才能维持这种状态。

 

而且它也有一个急需突破的问题,那就是如何让意识跳出身体完全融入到“一”的领域当中。假如这种融入是以想象力为基础,那仍然是意识的境界而不是真实的样貌。所以在这种不断地意识尝试想象当中宣告失败,而只能是靠等待和臣服。在这里它还有一些微细的努力存在,仍然没有达到无为之境。

 

证悟后的三摩地,只需一个意愿就进入到三摩地当中,几乎感觉不到时间过程。在这里不仅包含着前面三摩地的所有特性,而且处于超然当中,不受一切境界的影响。在这里心的活动处于寂灭状态。心是所有行为活动的中枢,是善恶业的仓库。心的寂灭代表着行为者及行为对象的分别性不存在,心的感受和感受对象的分别性也不存在。因此无论发生什么都没有一个作为者,完全是无为的。没有作为者自然也没有自我动机,因此是无我的。心一旦寂灭,自性的特性就会一览无余。就象晴空中光明朗照的太阳。

 

在这种无为里面,所有想要努力和达到目标的欲望动机都无法产生,以及相反的不努力的欲望动机也无法产生。因为心的动力不存在,虽然其微弱惯性存在。不过这些惯性因为没有主宰者,所以没有力量。二元对立已经平衡,所以心停止发生作用。一个人证悟时发现自己不管修习和不修习本质都没有区别,自性不会通过修或不修而有所改变。这会让他彻底地放松下来,所有因目标带来的紧张感都失去了意义。

 

这就是无为得道的意思。所以一个证悟的人就是跟随道的人,而不是跟随妄想之心的人,他的心无法再产生个人性的动机,他不渴求任何东西。因此他的行为不为一般人所理解,他的行为方式和他人的需求和反应、以及道的自然意愿有关。

 

修习三摩地一段时日,会有各种各样的感受和境界出现,但是这些都和见性、证悟没有关系。见性要在无形当中去领悟自性的奥妙,证悟要在无为当中去感受永恒和不变易。只要对暂时的境界中有所追求,就会有迷失的危险。有些隐居山野或长期独居的人容易在三摩地当中出现很多境界,里面的内容通常带有诱惑性和神奇性。这是内在的贪嗔痴引发出来的意识幻境,通常是一种测试和考验。一般的修习者则不必担心这个问题,如果你已经学会在生活进程中去认真处理好你的贪嗔痴业力的话,这些障碍就不必要出现在你的三摩地当中。

 

【全線閱讀】《yachak》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如是說 的頭像
    如是說

    如是說999

    如是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