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Inner explorer 新人类扬升意识
2019-04-19
开悟和见性
心的本性没有生和死,不住在任何事物上,象真空一样并非一个实体。了解并实际体验这个东西就是见性的初步。进一步,体验到心之本性如如不动,能变化出情感和思想但又不染于这些情感和思想。更进一步,体验到心之本性是一种无需我之作用的本然状态,在本然里也没有一个“我”的存在。最后,心之本性无内无外,无有中心。认识到万物的本性和心之本性是同一个东西,认知和认知对象也是同一个东西。二元对立是一个假象。
唯一的我就是心之本性的真常我,执着于变化的心有一个“我”的实体就产生了小我。小我活在幻相的争斗里,努力维护自身的存在感,努力带来挣扎的痛苦。只有小我会痛苦,真我从来不痛苦。深刻认识这个问题是见性的基础,认出小我的机制就能认出本性的实质。只要能认识和体验心的本性,就有机会从生死轮转的假象中解脱出来。人心最害怕的是生死轮转带来的各种受苦,见性不仅仅是为了结束受苦,也是为了认识、体验和融入真我。
心代表的是我们的心智能力,包括思想和情感两个部分。头脑是运用思想的工具,基于固定的思想形态,头脑无论怎么思考它都受限于这个思想模式。情感也是如此,基于固定的情感形态,不管理智怎么告诉它什么是正确,它也仍然脱离不了习惯性的反应。能彻底改变心智的不是心智本身的努力,而是自性的引导。通过认识和体验心之本性,可以转化那些没有和本性和谐一致的心智模式,这不是立即否定心的状态,而是让心成为反映本性的一个诚实渠道。
为了感受到我们的自性,心要在善恶的天平上获得平衡。不去助长小我习性,不倾向于任何一个极端,对一切心智二元保持神圣漠然态度。关注无常的心智,心的模式就越得以巩固。通过正向性的自我忘记来消除心智经验,这样自性的本然状态才容易显露出来。对心智模式的深入觉察能够打破心智的无意识循环,通过对小我心智的了解和探索态度,而非谴责和掩盖,唯有这样才可能客观地认识自己。
在本性当中没有善恶的分别,一切好坏现象都是平等的显现。但是心智有思善或思恶的倾向,如果停止思考善恶,则会倾向麻木迟钝。获得平衡的关键就在于保持在中间,不思善恶,但又没有失去意识的警觉性,唯有如此才能超越心智制造出来的种种假象,关闭头脑的引擎。通过觉知来反观自性。
心的不平衡状态,不仅受到小我心智的影响,也体现在不断地向两个相反方向的自然摇摆当中。比如动久了想静,静久了想动。这是一种自然趋势,要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不仅要利用这种趋势,还要不断防止心的过度激情和兴奋,同时又要避免陷入冷漠和怠惰的消极当中,所以这里面的平衡非常难以掌握。必须非常用心去体会才有可能。唯有从动和静的形式当中都能找到一份内在的平衡,才容易进入到自性的安定当中。是自性的光辉让我们的心进入到一种美好的临在体验当中,也是自性的本然让我们意识到某些细微的偏离状态,从而能够去调整它。
关于见性的方法,任何有利于净化思想和情感并带来平衡的方式都是可行的,任何增加思想和情感负担的方式都是有问题的。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方式,只要能够持续地保持心灵的安稳状态。没有明心之前,心处在自己的无明当中,它意识不到自己的本性是永恒的,也是不受任何事物污染的。通过不断地净化思想和情感,人会直觉地感受到这样一个永恒清净的所在。并愿意付出热情去积极探索它。
见性之前,任何方式都会来到它的一个持续用功的阶段。参禅的人参得头破血流,修炼气脉的人修得面憔肌瘦。也可能被带到一个特别考验人的环境氛围,让自己感觉到只能前进而没有退路。只有在一个可以激发自己全部潜力的地方和处境,才是最有利于获得成功的机缘保证。安逸和舒适常常是最能麻痹人心的东西;生活的多项选择也常常让人有投机的想法。受苦且无退路则让人想快速地超越它。这种受苦会让灵性能量得以累积出来,用来突破见性的最后一道藩篱。
见性之后,心就安定下来了。因为没有地方要去了,只要回到自性就足够了。见性刚开始并没有立刻达到无需努力的状态,见性是从有为到无为的转变过程。如同保护自己襁褓中的“圣婴”,仍需处处用心呵护。圣婴只吃能量食物,只喝功德之水,任何消耗能量的生活方式都要改变,任何为一己私利的行为都可能带来灾祸。整个幻相领域似乎都会来考验这个“圣婴”,看他有没有能力存活下去。对个人来说,就是尽可能独处和不受外界的诱惑影响,保持内在的清净安宁。这样的状态需要三年左右才会有所增进。
见性的状态就好像一个人站在山谷面前,内心空旷无比;或者第一次坐飞机处在云层上面的敞亮感受。见性的感受就是这两种心境的结合,是大部分时间都会有的感受,不是偶然才有的感受。见性以后不会再让你回到曾经的各种极端心境当中。
见性是灵性道路上的一个成就。见性的人已经了解了实相,以及如何达到实相,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去圆满它。见性会带给人格深层次的影响:如果你过去很胆小,你会变得勇敢;如果你过去很拘谨,你会很愿意敞开心灵;如果你过去没自信,你会变得很有信心;如果你过去很暴躁,你也会变得温顺。习气往往都是低频的事物,无法在高频的意识状态里存活,所以见性其实是很重要的半自动内化过程。一旦见性,很多过去的复杂心态和庸常心理都会日渐消融,这是自性的引导作用。
见性不是终点,而是开启了新的提升之旅。见性是开悟的起点,但见还不等于用,只有可以运用自性的力量解决烦恼的根源才算是成熟的表现。生活是永无止境的,并不会因为环境改变、暂时入定、死亡到来就可以结束,因此不解决烦恼的根源就不能保证不再有烦恼的出现,就不可能恰当地处理生活问题。也不会达到最终的圆满,即超越轮回。
从见性到证悟,同样需要经历阿罗汉的成熟过程,阿罗汉的修行过程被认为是只为自己解脱的修行。在经历证悟之前,阿罗汉的修行目标其实就是每个人的目标,是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没有经历过阿罗汉的解脱,不可能成就在世间生活的解脱。阿罗汉的证悟需要经历舍弃、离欲、断爱、灭尽的阶段。
从更圆满的灵性观点来看,离欲断爱不一定要离开世间生活,它只是心不再陷入无明的贪念。灭尽并不能代表结束生死,因为心只是暂时处于止息状态。舍弃也没有什么可以舍弃的东西,假如万法的本质是空的,生死并无真实的存在,就没有真实的束缚和解脱,所有也没有可以舍弃的东西。而只有达到了本性的证悟,认识了心的虚妄,才会理解其中的微妙。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