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8-09-16

 

你活在别人的眼里吗?!

 

当今社会,很多人都习惯于听从头脑的声音。如果你没有因此而快乐,也没有因此太健康,许医师很想给你们一个建议:从今天开始,不要只听头脑的声音,而要学习倾听内心。因为我们常常会被头脑欺骗。

 

头脑,即“自我”,会太关切现实面和实际面,而忽略了一个人真实的感受和内心的声音。举个例子,有个孩子来挂我的心理门诊,他的困扰是:他今年要升大四,而他的大学学分己经修完,己经可以毕业了。将来他也会去念本专业的研究所。问题是他现在却想考自己喜欢的兽医或设计专业,可是爸爸不准。我其实是非常赞成他的想法,虽然我的赞成对他来讲并没有太实际的作用。我想:与其让他去做不喜欢的工作,为什么不真的允许他去考兽医?

 

说到这里,我想起我的二姐丽娜。她今年55岁了,现在在读研究所一年级。等她念完,考完心理师,都60岁了。可是60岁毕业的姐姐,如果可以工作到80岁,一共有20年可以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为什么不去努力呢?眼前的这个孩子才二十几岁,他的爸爸却说:“你己经读了3年大学,现在却要重新念本科,是在浪费时间。”可是,对比于一辈子想做的工作,浪费个三、五年有什么关系?

 

 

回到刚才讲到的“自我”,“自我”过于关注现实面,常常都会忽略内心的声音。可是,很多时候,跟随内心的冲动,你才会越来越好。所以,我倡导大家要学习跟随内心的冲动,并有勇有谋。即,主要跟随内心的冲动,再配合理性的辅助。

 

我最近一直在讲一个观点,即希望所有的师长和父母都要告诉孩子: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眼光。因为只要你太在乎别人的眼光,就不会在意自己的感觉。因为你在外面,就不会在里面。可是我恐怕目前很多的师长和老师教给孩子的都是颠倒的。当然,我不是鼓励类似于有些极端的人脱光衣服在路上行走,这种不在乎别人的眼光的行为,不是我想表达的。我的意思是说,本末不能倒置。

 

从小,不少的教育者教我们,要先在乎别人的眼光,在乎社会的标准。这是不对的。我们得先在乎自己的感觉。这个本末不能倒置。要先在乎自己想做什么,想当一个什么样的人,在乎自己内心真正的感受,然后,再以社会的眼光,外界的标准做为辅助。

 

 

可是时至今日,主流教育似乎都颠倒过来了。很多的教育者都在教我们的孩子在乎人家的眼光,在乎别人的看法。作为一个专业的精神科医师,我接触过的妄想症、思觉失调症、强迫症、精神官能症,几乎都是这样的教育背景,都是以在乎别人的眼光为主,都是以在乎社会的标准为主。所以,各位教育者请转变过来,一定要以在乎自己的感觉为主。

 

我想请所有的的师长和父母亲都能告诉孩子:“请你不要以符合我们对你的期待为人生首要目标。”事实上,很多的老师和父母亲希望只要孩子符合自己的期待就好。而这是错的。因为如果孩子找到他自己,同时符合你的期待,会很好。可是,如果孩子为了符合你的期待,失去了他自己呢?那到时候你花多少的努力和金钱都买不回来一个人格健全独立的孩子!

 

我要再次强调:孩子不应该以符合老师、父母亲及社会的期待为主,孩子主要要学习听从他自己内心的声音。孩子应该要学习认识自己的特质,听从内心的声音,然后知道自己是为自己而努力的。以符合父母的期待,符合社会的标准为辅助和参考。所以,从今天开始,我要求所有的师长和父母亲对孩子说这句话。否则,你们所有误导的后果由你们自己承担。

 

 

很多身为教育者的老师和父母亲,在生活、工作中,如果你找不到内心,如果你失去自我,是因为早年你被过度灌输了你要在乎人家的眼光;早年你过于想符合父母亲的期望。当你过于想符合别人的期望时,你无法找到你自己,你无法做回你自己。

 

可是,当我们成人后,我们又都常常跟孩子说:“我对你没什么要求,就是符合我的期望而己。”孩子一旦想符合你的期待,同时,这个孩子如果又没有回来找他的内在,他就失去了自己。所以,很多的父母亲和师长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用所谓的“爱”“关心”“照顾”“抚养”和“牺牲”,让孩子第一个丧失自我的人。在这样“以爱为名”的重重压力与束缚下,孩子能不失去自我吗?而这样长大的孩子,成年后会很痛苦。身为一个治疗师,我不知道看到过多少因为被这样对待而深感痛苦的孩子!

 

所以,恳请教育者们,从小就告诉孩子:请不要首先来符合我们的期待,请首先找到你自己,首先听从你内心的声音,找到你真正的感受,而以符合我们的期待为辅助与参考。这才是真正的身心灵合一的哲学。

 

 

这两个概念,看起来有悖于现代主流的教育思想。因为人的自我,会不由自主地想要孩子符合教育者的期待。我们来探讨一下:如果你对孩子的期待跟他内心的声音是不符合的,他没有达到,他痛不痛苦?他会痛苦。他达到了,他痛不痛苦?他也会痛苦啊!他没有达到,他会觉得对不起你。若他达到了,他却会恨你。因为他这一辈子,都要符合你的期待,而他会失去自己。这样的人,即使达到了世俗意义上的外在成功,他也不会快乐。

 

我并不是危言耸听,现在的社会并不乏这样的成功人士,尤其是在我的咨询室,更是每天都有这样的人来求助。无数的孩子在说:“我达到你们对我的期待了,我当了律师了,我当了医生了,我年收入百万了,我进了银行了……可是我并不快乐,因为我不知道我是谁。”并因此失去生命的热情,严重者还有可能患上各种神经官能症。这就是错误的教育理念的后果。

 

但是,我并不是让你对孩子放任自流,什么都不管。而是请你去引导他,让孩子学习听从内心的声音,用你对他的期待作参考。

 

所以,我期待,所有接触过赛斯哲学思想的父母亲和教育人员,从今天起完全改变。虽然我深知这并不容易。但是,想想当我们被教以符合别人的期待为首时的纠结与痛苦,当我们没有找到自己的困惑与无助,看看身边这么多痛苦的亲子亲系,我们为改变付出努力是值得的。

 

 

就像现在我们很多的成年人与年迈父母之间关系中的困扰一样,我们常常不明白,为什么明明我们很爱我们的父母亲,却都靠近不了?为什么明明我们很爱父母亲,回到家没有多久就开始吵架?因为我们内心很深很深的知道,自己不见得是他们期待的样子。纵使我违背自己的内心,达到了父母的期望,我的内心也并不快乐。希望这种亲子间纠结的关系不要再世代相传了。

 

所以,学习赛斯哲学思想能够让大家有机会摆脱痛苦的亲子关系,让教育者有机会引导孩子发现其天生的特质,从而发挥每个孩子独特的价值,从成就孩子自身着眼,也顺便成就了父母,成就了幸福和睦的家庭关系。

 

所以,身为一个治疗师,我要大声疾呼:请告诉你的孩子,先听从内心的声音,并找到自己。

作者|许添盛

摘自|许医师《实习神明手册》读书会

文字整理|杨芳

编辑 | 麦田心灵

图片|来自网络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如是說 的頭像
    如是說

    如是說999

    如是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