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21
站在别人的角度看自己,你会大有收获!
别人眼中的你,是在自我觉察中非常珍贵的资料。如果你不肯自我觉察,你根本会觉得别人说的都不是你,那么,他们说的是不是你呢?
我们在跟别人互动的时候,别人眼中的我们其实都是我们,只是那是一个不同角度的我们,而通常我们是不接受、不承认这个自己的。以前我教大家自我觉察时,让大家回忆,周遭的人都是怎么形容你的,因为这种自我觉察在我们学习里面是很重要的。你周遭的人,包括父母、朋友、兄弟姐妹、同事、主管,他们都怎么形容你?
在我早年的时候,我觉得周遭人对我的形容都不对,我觉得他们说的都不是我,那只是“他们眼中的我”,而且是对我的误解和攻击,因为他们不了解我,因为我不喜欢他们口中说的我。以前我常跟我妈吵架,我说:“妈,你脾气真坏。”我妈说:“你脾气更坏。”我说:“妈,你有时候讲话很伤人。”我妈说:“你讲话比菜刀切菜还残忍。”我跟我妈就是这样针锋相对。早年我觉得,周遭人说的他们眼中的我,那都不是我,都是他们的偏见和误解,都是对我的中伤。但是透过慢慢地觉察,我发现,他们所有人说的我,其实都是我。
当你心胸越来越宽阔、越来越虚心,你会发现别人说他们眼中的你,其实都是你,但是是不同角度的你。
我们常常对抗别人对我们的看法,认为他们说的不是我。但是,换一个角度,你可以不去对抗,你可以去接受,告诉自己:“原来他们说的其实是我,但是他们眼中的我是不同角度的我。”他们眼中的不同角度的你,可以给你一个参考,可以是一种不同的诠释方式。我教大家一个功课,试着回想一下你周遭的人是怎么形容你的。他们说的不一定是对的,但是代表他的角度,那个角度也值得被参考。你可以接纳他们对你的看法,但是这个看法并不代表全部的你,而是你的一部分。
我太太曾经形容我是一个自我要求很严格的人,我举出一大堆的例子反驳她说:“我对人很轻松、我上课很轻松。”可是后来我发现,其实我某部分的自己是自我要求、纪律性的,比如上学时候,父母从来不会要求我写功课,我自己会把功课写好,然后自己准备第二天上学要穿的衣服,把它叠好放在床头,自己准备第二天要带的文具。我是一个这么有纪律的人,我却自认为是一个很轻松的人,但是原来人家眼中不是这样的,所以我才发现,原来我有很多我自己都没有看到的地方。
我想问问大家,别人都是怎么形容你的?如果你对这个主题感兴趣,就经常用开放的心情跟你周遭的人互动,问他:“你要不要形容一下你眼中看到的我?”这个问题就能带给你很多觉察的价值,你不要急着反驳和否定他,因为很多年以后,你会发现他说得对,但是他说的是不是全对呢?当然不是,他说的是对的,但不是全对。大家要先去承认他说的是对的,有时候当我们内在自信心不够时,光是去承认别人说的是对的,就会对我们有重大的打击。我们硬要别人接受我们眼中的自己,可是我们硬是不接受别人眼中的我们。
所谓的开悟、觉察,是要去问问自己:“我是不是也能接受别人眼中的我,虽然它不全对?”一个人能真心地接受别人眼中的他,跟一个人完全没办法接受别人眼中的他,两种心情有没有不一样?因为对方跟你沟通,是在跟他眼中的你沟通,可是你从头到尾根本就不认同他眼中的你,那他在跟什么沟通?这样的沟通就会出问题。你们可以试着告诉自己:“那是他眼中的我,他眼中是这样看我的,我接受。”你们很少去真正看到别人眼中的你,因为你们会迷惑,你们担心别人眼中的你,取代了你眼中的自己,而这会让你觉得不舒服。但是别人眼中的你,岂是你能改变的?别人眼中的你,取决于他的看法。可能这个人会认为:“你表现得再怎么好,我就是觉得你不够好,能怎么样?”你能改变他眼中的你吗?他会连接受都不想接受,而且不断地反驳你。
有时候你看你自己的角度,会连你自己都不想看。你会逃避某些角度,你会逃避自己的黑暗面,而且不准别人说这个黑暗面。我们害怕那个黑暗面的自己,因为我们对我们自己存在本质的真善美没有信心。
你们可以问周遭的人:“你可不可以说说你眼中的我?”气氛要缓和,不要第一句话就开始不舒服,第三句话就变脸,第五句话就要翻脸泼咖啡。比如妈妈问孩子:“请问在你们眼中,你们怎么看妈妈?”很多时候答案会是:“没有安全感、脾气很急、对自己没有自信心。”可能这些你都不想承认,但这些也是你。
我教大家一个方法:对别人眼中的你 say yes ,对别人怎么看你的角度 say yes ,但那不是全部的你。有可能一个大好人,有人会说他伪善,有可能一个好脾气的人,有人会说他是坏脾气的。人格是有很多面向的,我们这一世的人格至少一二十面,你先对所有人眼中的你 say yes 。他说的不一定是对的,可是那代表了某一种真实性,因为那是他眼中的你。你先对这个现象 say yes ,这是你们要学的东西,你们要开始广泛地觉察周遭的人,觉察他们眼中的你是什么样子,听听他们怎么形容你,听听爸爸、妈妈、同事、先生、太太怎么形容你。你先对别人眼中的你 say yes ,你才能逐步地加强你的自我觉察。
作者|许添盛
摘自|许医师讲座
文字整理|心空Tiffany
编辑 | 麦田心灵
图片|来自网络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