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一个新门徒问:是什么让我不停的轮回?是什么让我回到这一世? ]

 

奥修 OSHO

 

那些都是同一件事——原因是一样的:是欲望。佛陀称之为“ Tanha” ,它是根本原因。因为我们欲求,因为我们对自己不满足。

 

当你欲求,你创造出未来,未来意味着另一世。当你停止欲求,未来就被放下了,当未来被放下了,另一世也就不可能了。

 

佛陀谈过“四圣谛”。第一谛他称为“ Dukkha 苦”,受苦。每个人都在受苦,每个人都活在痛苦之中。第二谛他成为“ Samudaya 集”。

 

受苦的原因是欲望:人们之所以受苦,是因为他们欲求。当你欲求,有两种可能性:欲望要么得到实现,要么没有。

 

如果欲望得到实现了,你还是会痛苦,因为欲望虽被满足了,但你仍然不满足。你还没有 100 万美金,总有一天你会得到的,但等你得到了 100 万美金,你突然发现那并不管用。头脑说,“赚 200 万美金。”

 

所以你的欲望成败与否,你最后都会失败。当一个欲望落空了,它会留下很多欲望。一个欲望死了,它会留下百子千孙。一个欲望生出无数个欲望,它继续这般。

 

你一辈子都在欲求,不停的欲求,永远感觉不到满足。满足从来不是来自欲望;满足是散发自无欲头脑的芬芳。

 

当你感到满足了,你就不会再次投胎,因为已经没必要了:你不再有任何渴望。

 

于是你感到满足,你结束了。于是你在这颗星球上的训练结束了,于是你在这副身体里的训练完成了,你不再需要另一副身体。

 

就像你通过了大学考试,最终的考试。你回到了家,你不会不停的回来,但是如果你不停的坠落,你就必须返回。坠落意味着有些东西仍然悬而未决,你必须结束它。

 

没人被允许离开生命,除非他完成了所有功课,除非你完成了你的功课,否则存在不会放你出去。那是生命的整个目的。

 

所以佛陀称四圣谛中的第一谛为“ dukkha 苦”,第二谛为“ samudaya 集”(受苦的原因),第三谛为“ nirodha 灭”。灭除受苦的原因是可能的, nirodha 意味着灭除原因。

 

如果原因被灭除了,痛苦就会消失。如果欲望被灭除了……如何灭除欲望?你必须看到它的徒劳、枉然,没有其他灭除它的方法。

 

你必须看到它的徒劳无功,它完全是徒劳的。没有欲望能被满足,它的天性不是被满足,欲望的本质是不满足。看清这一点,欲望瓦解了。第四谛佛陀称之为“ megha 道”:如何看,如何看清欲望。

 

所以他设计了“八正道”来看清欲望,从八个不同的有力视角,这样你便能看清它的全部。

 

当你从四面八方看清它,你就会明白,欲望是无法实现的,永远不会实现,当你全然的看清欲望,你发现没办法通过欲望得到任何满足,当这份领悟深入你心,欲望消失了。

 

于是无欲无求的境界出现了。在无欲无求中你不会回头。你成了“ anagamin” 不还者。

 

但需要领悟的基本点是:你无法追求无欲无求,记住这一点,否则你还会掉进陷进里。所以你不应该问“如何不欲求,如何达到无欲无求的境界?”

 

你还没有达到无欲无求的境界。它不是结果,它不是目标。你必须看清欲望,了解它,观察它,分析它,觉知它。

 

你对欲望了解的越多,你对它就看的越深,你就越能穿透欲望,欲望在你面前就越透明——你欲望越来越少。有一天当你看清欲望的整个游戏,突然它蒸发了。当它蒸发了,无欲无求的境界出现了。

 

它不是目标,它不反对欲望,它是欲望的不在,而不是反对欲望。在这上面很多人走错了:世上无数人,自古以来,在这点上出了错。

 

他们也觉得欲望招致痛苦。他们也看到像佛陀这样的人没有痛苦,只有极乐,所以他们头脑中浮出出一个极大的欲望——达成佛境,无欲无求的境界。

 

他们在这里出了错,他们又入世,他们继续轮回。

 

这是最精微的一点,你需要了解:欲望无法通过欲求被放下。这样尝试很荒谬,因为你又在喂养另一个欲望了。所以这个欲望可能被放下了,但另一个欲望又在你内在升起了。

 

问题不在于这个或那个欲望。无欲无求并不反对欲望,它是欲望的不在。这种不在如何出现?你看清欲望,它就出现了。

 

你看到它是一堵墙,试图穿墙而过会让你遍体鳞伤,仅此而已。所以你不穿墙而过,你找门。你不问如何穿墙而过,因为它会让你遍体鳞伤。

 

欲望是一堵墙:没人能穿墙而过。它招致痛苦:那让你不停的轮回。所以一旦欲望被赤裸裸的看清了,轮回就消失了,当轮回消失了,你就是生命本身,无拘无束、无穷无尽。

译自: OSHO The Open Door

 

来源:奥修每日分享公众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如是說 的頭像
    如是說

    如是說999

    如是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