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7-06-19

 

 

一个门徒说,她担心自己6岁大的女儿。孩子说自己在这里很开心,但她并不觉得她开心;她说她觉得没办法让女儿开心/幸福……

 

奥修:

 

你看起来太过担心了——太过担心是危险的。让别人开心的想法永远不会成功……永远不会!这是违反自然法则的。当你想让别人开心时,你只会让TA不开心。因为开心不是一种别人能给的了的东西。顶多你能营造一种情景,在这个情景里,开心可能会盛开,也可能不会盛开;你没办法做更多。

 

看起来你对于让她开心太过担心了,因为你失败了,于是你变得不开心,当你不开心了,她也会不开心。让别人不开心是轻而易举的——让别人开心是不可能的。

 

你必须明白这一点:让别人不开心是轻而易举的。如果你不开心,这就已经足够让你身边任何人不开心了。但保持开心,你并不能让别人开心。开心是非常积极的——那个人必须亲自挣得它。

 

不开心是非常消极的,不开心非常有传染性——它就像一个疾病。如果你不开心,所有跟你相连的人,跟你相关的人,尤其是孩子,他们会变得非常不开心。或者,爱你的人会变得非常不开心……孩子非常敏感,也非常脆弱。

 

你或许不会说自己不开心,但那没多少区别——孩子们直觉非常强;他们还没有丧失自己的直觉力。他们还有比智力更深刻的东西,他们马上就感觉的到。

 

智力需要时间,智力总是犹豫不决、摇摆不定;它永远不会确定。即便你不开心,一个人想到你,他永远不会百分百确定,你是真不开心,还是在假装不开心;或许这只是你的习惯,或许是你的长相使然。智力永远不会得出百分百确定的结论。它始终是分裂的……它是一种推测——顶多会有一个好的推论,但对任何事它都不确定。

 

但直觉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它直接摆明事实。孩子们直觉很强,他们的直觉非常微妙,就像心灵感应一样。他们不管你看起来怎样——他们立马就感觉的到……

 

有时候会有这种事,母亲可能稍后才会有点感觉,但孩子早就感觉到了。母亲或许不开心,但她还意识不到。孩子会第一个意识到母亲不开心。母亲并没有这么说,她自己甚至都没有意识到——它还在从她的无意识到她的意识的路上——但她的无意识跟孩子之间有一个直接的通道。

 

要抵达你的意识,它必须穿过很多层的制约,很多层的经验,智力,这个那个,它必须通过很多审查。这些审查会改变那个信息,用种种方式解释它,渲染它,等它抵达了你的意识,它可能已经跟它真实的样子大相径庭。但孩子有一个立即、直接的通道。

 

现在他们说,当孩子在母亲的子宫里时,甚至母亲伤心难过,孩子也会变得伤心难过。母亲生气,孩子也会变得生气;母亲焦虑,孩子也会变得焦虑。任何事情都会共振到孩子。所以到某个年龄之前,孩子一直深深的扎根于你,他们知道正在发生什么。

 

或者如果有人深深的爱着你,那么他也会有心灵感应。他甚至不需要问你怎么样,他知道。有时候你甚至说反话——你觉得自己不错,你还好,你假装……你或许是一个演技好的演员,那无所谓——但爱你的人心知肚明。

 

我的感觉是,你正试图努力变成一个犹太老妈——犹太妈是全世界最危险的,因为她们努力做任何正确的事,把所有的开心和幸福带给他们的孩子。所以她们是全世界最折磨人的母亲,她们摧毁了开心幸福。

 

爱太多会令人窒息,当你看到孩子窒息了,你就更加担心,于是你让孩子越发窒息!所以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放松点。让她融入别的孩子,让她去玩,不要谈论开心和不开心。你没办法让任何人开心——彻底忘掉这种幻想。

 

无论你能做什么,就去做,都别谈论它。相反,你自己开心起来——这才有用。看到你开心,她也会感到开心。跟她玩,拥抱她,但不要显得很在意开心。开心不是我们能直接追求的:它是一个副产品。当你问孩子“你开心吗?”他们会非常困惑。事实上他们不知道如何回答——我的感觉是,他们是对的!当你问一个孩子“你开心吗?”他只是耸耸肩……因为你是什么意思?

 

只有当孩子意识不到时,他才是开心的,一旦意识到了他就不再开心了。当他们有意识时,没人是开心的。开心是非常微妙的,只有当你完全沉浸在别的事情里时,开心才会发生,才会存在。

 

孩子在玩,他开心,因为孩子在那些时候忘了自己——他消失了!因为消失了,他才开心。你握住一个小孩的手,问他“你开心吗?”现在你让了有了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永远不开心。所以或许孩子,为了让你开心,会说,“是的,我很开心”,但你并不确信,孩子也在撒谎。

 

只有当你消失了,开心才存在。当你回来了,开心就不见了。

 

一个舞者是开心的,当舞蹈在,而舞者消失了。一个歌手是开心的,当歌曲是如此醉人,歌手消失了。一个画家是开心的,当他在绘画。一个孩子是开心的,当他在玩耍——或许是一个荒唐的游戏,在海边捡贝壳,没有任何意义,但他完全陶醉其中。

 

你有看过孩子捡贝壳或捡石头吗?你看他们陶醉的样子……你看他们是多么的投入,他们完全消失了。那就是狂喜的品质,好奇的品质,所有宗教体验的品质。每一个孩子都有宗教性,每一个孩子都是开心的,除非父母让他们不开心。

 

允许她融入人们,让她在这里舞蹈,跟别的孩子们一起。让她来上音乐团体,苏菲舞蹈,让她观察……她会开心的!

 

把开心忘了——别谈论它!永远不要问一个孩子“你开心吗?”不然你会让他不开心。有时候跟她玩一玩,有时候和她一起跳舞,你会让她开心的不得了!

 

但开心直接求不来。做点别的,开心就会如影随形——它是因之果,而非结果。

 

所以别担心。不需要把她送到别的地方。

 

摘自:OSHO What Is, Is, What Ain't, Ain't

 

注:happy/happiness,可以译成开心、幸福,在本文中统一译为“开心”。当你在文中看到“开心”一词时,你可以自行替换成“幸福”,它们所带来的影响或冲击是不一样的。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4-t_gmTJVPRqYyTejCWxa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如是說 的頭像
    如是說

    如是說999

    如是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