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nner explorer 新人类扬升意识 

  2019-09-13

  

 

在向灵性山峰攀爬的过程中,不同的人会遇到不同的问题,但只要是对心灵获得清净无益的,都是不必要的执着和烦恼。不管它是来自于过去还是现在,外在还是内在;是出于行动、情绪还是思想表现,甚至某种潜意识层面上的妄想和流识,都需要认真和谨慎看待。好比说某人目前面临着工作和事业上的压力,需要全力以赴,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以后精力渐渐不支,严重影响到心灵和头脑的清净状态,从而制造出更多的烦恼和心理压力。虽然目前的工作从各方面来看也很重要,但是一旦和最高的法则相比,它就不再是最重要的,需要从中做出正确选择。花一些时间将外在的事情放一放,然后静下来调整好自己的身体情绪,再把潜意识当中的各种流识一并释放掉。

 

假如我们内心真正渴望的是清净,以及由清净带来的自由和安定状态,那就有必要调整自己的一切外在行动,把它放到一个适当的位置,而不能再用某个主观看法来“欺骗”自己,因为一旦相信这些观念和想法是绝对必要和正确的,就意味着有执着,有执着就一定会有放不开和放不下的东西,人心就不可能真正体验到清净。没有清净我们的情绪就会非常不稳定并加重我们内心的挣扎,这在世俗道理上可接受,但是灵性生活中却是失败的例子。挣扎的过程不仅大量消耗我们的精力,也遮蔽了我们的内在智慧。在灵性道路上的难与易虽不完全等同外在事务的多寡,但是我们对事物的抉择需要有一个总的方向性参考,最高的指导性原则,甚至有时候应该未雨绸缪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消耗。如果没有这个最重要的东西来引导我们,无论我们有多高的理想,多么努力地想达到灵性上的成功,那也只能是事倍功半。

 

在不得不采取行动的过程中,被迫性和强迫性带来的一些焦虑和压力是可能的,如果能顺其自然地跟随行动,但不执著于行动过程和结果,这样就不会产生过多的妄想和评判。当事情完成就要集中精力调整自己的内心恢复到清净状态,没有这个调整,情绪和流识会不断地累积下去,那就是一个不断去造业的被动状态。行动但是要有意识地行动,通过有意识去观察自己,摒弃一切带来情绪不安的思想根源,断除一切内在的“心动”和“攀缘”,把一切行为看成自发的而非自己本性的行为,这就打破了有一个“我”在行动的执着。

 

心本身是受业力支配的,本性只是作为一个观照者且永远只能是以一个观照者的身份存在。能够这样做就是一种很好的践行“业力瑜伽”,你无需为行动结果背负那些不必要的业力负担。只要在整个过程当中没有“心动”就没有执着产生,没有“攀缘”就不会被客体纠缠。因为确实一切都是自然发生的,没有一个真实的主体在那里,很大程度上的心理受苦都来自于认同于有一个“我”的存在。这种智慧非常精微,不能有任何的自我欺骗和假装在那里,所以头脑一时的冲动想法是不可信任的,玩弄一些概念是危险的。只有内心的清净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是正确的答案。

 

如果我们能够践行这种行动当中的“无为”,懂得随时放下,业相相对就轻也会很快耗尽,这时候我们就是处在一种临近“当下”的状态,要随时进入无思虑的当下存在就轻而易举。在当下里面有一个清净的所在,那是个不断需要去维护的地方,这是我们真正意义上的灵性行动。如果没有立足于这个地方外围的一切行动则充满陷阱,一旦过分投入就会迷失。不管此刻你正在经历什么样的感受都没有意义,因为你是受外围事物所支配的,而非来自于当下的存在体验。如果是来自当下的存在体验,行动本身就会带来满足,不管结果是什么你都会获得“知识”的满足,这种“知识”满足也会带来快乐。

 

如果我们能够一直保持自然放松地生活,有觉知地去调整生活和行动,那会更容易达到内心清净和回归当下的目的。问题在于我们不可能一直这样,生活的波浪会带给我们一些仿佛被海水包围而失去立足点的突发情况,一个类似的比喻是:“人的一生就好比被业力的绳索绑缚在小船之上,然后无目的地在大海中漂流,随时承受着业力带来的风浪,甚至将自己的小船掀翻也无以为力。”这个比喻是非常恰当的,当我们没有有意识去选择我们的最高准则,付出我们灵性的行动,随时回归我们自性的时候,生活一定会是这样。如果一个人意识不到自身的处境和周围的危险,那他还睡得比较深。虽然被业力的绳索绑缚,但是不意味我们没有即时从各种问题中解脱的办法,这需要从内在去找到一个立足点,然后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来放下,这样就可以使业力的绳索松绑。

 

要活在当下最需要谨记的一点就是“不执著”,除了保留一些对灵性进步的执着以外,身心一切现象都不执着;对生活当中经历的一切不执著,苦乐得失也要不执着,当执着产生的时候也不要执着于打败“执着”,这样我们的心就容易接受生活的常态,了解一切现象都是无根的自然显现。如果我们不纠缠其中,这些最终都会回归清净的本体。这个清净本体里面不仅是空性也有光明,空性体验才是打破一切执着的根本,而光明可以带来调和的力量。所以空性和光明是同时存在的,一旦这种失去空性感受就等于失去光明,心灵也失去力量,就象流浪于生活的汪洋大海之中,随时面临执着带来的挣扎。

 

每个人都有他的精神支撑点,这和心智结构和太阳神经丛有关。但如果我们寻求的是空性和光明的力量,什么才是我们最终的支撑点呢?当然不是靠对抗烦恼,或一时的信念和决心,这是远远不够的,而且也不能做到随时随地发挥作用,真正的精神支撑点应该在身体的能量系统里面建立一个中心地带,这个中心地带是从头顶到心轮的垂直部位。顶轮关乎悟性和智能,心轮关乎品德和自性,所以在灵性成长的重要阶段,当一个人建立起光体,这两个地方的能量是最为活跃和强大的。如果顶轮没有完全打开,它的力量支撑点是偏下一点,从眉心到太阳神经丛。很多人深感头脑很难停止妄念、心灵也很难清净下来,其实就是这个区域缺少能,所以无法自由控制。要获得更多的能,需要建立一个能量通道从宇宙中吸收更多的能来带动身体气脉不断得到更新和补充。

 

能量要进入中脉才能联合顶轮和心轮的能量,从而实现一个稳定的力量中心。头脑和心灵没有达到一定成熟的人,无论怎么去训练能量系统,都无法将这一能量中心充分激活,能量只能停留在腹部以下、在中脉的左右两边运动,或者从背部到前胸运动。中脉的管道极其细微,这代表的是意识和心灵的精微度,所以中脉象征着心法和中道智慧。如果借助中脉将心轮和顶轮的所有支脉全部打开,就是开悟的体现。

 

从思想认知的角度看,我们必须正确理解事物(中道),首先需要对事物有一个觉知的意识(眉心轮),当我们的眉心轮被激活有能量的时候,会帮助我们将意识往上移动一部分(顶轮),获得对事物更深刻的洞见。其次充分认识到心的力量的重要性,从强调个人意志(太阳神经丛)的精神力量逐渐用心的力量来取代(心轮),这是一种清净带来的空性和光明力量。如果心轮拥有足够的能且充满每根支脉的话,它就会变得如如不动,就不会恐惧任何事物。心止才有自性的光明显现,在心止的同时仍然保持清醒的觉知意识(智慧),那就会带来开悟的一瞥。所以我们要获得空性和光明的证悟,首先是从培养自我的觉察、心灵力量的主宰开始的。

 

心和脑的联合是很重要的,如果将心灵和头脑知识结合起来,达到一定的成熟阶段,借助唤醒的昆达里尼就可以将所有脉轮系统连接起来形成一道光柱。这个光柱的中心就是中脉,所以一旦我们有能力打开中脉,光柱就会变得很稳固。顶轮和心轮就会强有力地连接起来,我们可以用头脑来感受事物,用心来思考,它们不再是一种彼此分离状态。扬升的载具用两个反方向的立体三角形结构相互叠加在一起表示,它代表的是一种稳固的能量结构,这种结构正是以心和脑为中心支撑的,同时在不同的相交点上形成更多的三角切面,这既是稳定的延伸,也是意识的扩展。

 

让能量能够为我所用,我们还需要克服身体和情绪两个层面,身体的一般病痛并不会影响心,打开中脉也不一定要非常健康。但是仍然要注意身体的调理和正常休息、适当锻炼,以免积劳成疾或形成某种隐患,这会对建立能量系统有障碍。在我们的觉知意识向内移动的同时,情绪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干扰,过多的情绪负荷会大大降低能量的频率,使能量无法向上移动维持在较高频率。当我们突破情绪体的时候同样要通过一个令人迷惑的界面,那是星光层面,星光层面是深潜的集体意识地带,有些是过去生的情绪残留,有些是灵界的投影。这个星光层面会带来一些离奇的体验,但都是虚妄不实的。我们的重点仍是向“明心”以上的世界上升,只要能感受到心灵的更多光明力量,唤醒自性就是下一阶段的目标。

作者: yachak

 

【全線閱讀】 yachak

《扬升之门 第一章》

《扬升之门 第二章》

《扬升之门 第三章》

《扬升之门 第四章》

《扬升之门 第五章》

《扬升之门 第六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如是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