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8-06-15

 

 

在西方,圣杯被视为宗教的神圣之物。传说和耶稣受难前与他的十一门徒喝的葡萄酒杯有关,葡萄酒象征耶稣的血脉和传承,也是一种精神受难。通过受难来展示获得永生的资格。门徒愿意分担耶稣的受难,即是成为一个圣徒的开始。这在灵性意义上暗示着通过臣服、奉爱、无私服务,一个人才有机会成为灵性阶层的一员,在灵性觉醒的较高阶段几乎是不可避免的选择。一个人要象一个圣杯一样,才有可能做灵性层面的工作。即便这种工作是自觉或不自觉的。

 

后人流传只要喝下圣杯盛过的水就可以返老还童、死而复生并且获得永生。其实这些故事都被一定的神话了。就和古代的仙丹、长生不老药相似,在现实中基本不存在。这些外在神迹常常是一种内在神迹的线索。所有神话在某种程度上都是真实历史和事件的反映,但是这个历史和事件是灵性意义上的,象征性的,不是外在的。

 

圣杯真正代表的是身体本身,每个身体都是一座圣杯的原型。当身体的头颅部分完全被光“通透”的时候,它就象一个杯子一样打开,它就成了一个圣杯。婴儿的头颅在没有完全定型之前,中间的裂缝是较深的,表示婴儿的灵魂还是和灵光有着连结,是天人合一的状态。当一个人头顶的穴位完全打开,他的头颅也会重新变成象婴儿那样。光是连结更高层面的纽带,所以这个圣杯不仅用来与高我(圣灵、新郎)结合,也可以用来盛满永生的泉水。泉水是从源头不断涌出的神圣恩典。

 

这个圣杯到了佛教就成了一朵开悟的莲花,杯子里盛满的是空性。真空生妙有,所以空性莲花也是美好、珍贵、无竭尽灵性宝藏的象征。到了中国上古就是天真之道,道生一,一里面同样蕴含无穷变化。而真人的回返先天靠的是琼浆玉液,其实也和人体能够吸取天地日月精华有关。

 

到了古代波斯的琐罗亚斯德教,圣杯里面装的就是美酒。而美酒最接近圣爱的本质,圣爱让人陶醉,让人忘记世间,忘记生死,忘记苦难,只记住唯一真爱。这种陶醉和和印度的瑜伽很相似,瑜伽是合一的意思。当瑜伽达到合一的阶段,其狂喜程度也是同样难以言表。但是瑜伽更多是沉醉在三摩地里面,而美酒是一种因对神的真爱而产生的“神醉”。

 

沉醉在三摩地和沉醉在真爱有所不同。前者让人体验到天堂喜乐,后者却让人忘记了天堂和地狱的存在。前者不一定是开悟的,后者则会带来解脱。当一个人达到开悟层次,所有宗教中的“圣物”都被统一起来,它们不再属于任何宗教。因为它们本就是同一种东西的不同面向。一个开悟的人他的身体已经是一个圣杯,不需要通过任何宗教的外衣来获得“恩典”,不再是某某宗教徒。但是,不同的圣杯盛载的东西不一样,有些盛载圣灵,有些盛载光、火,有些盛载空性,有些盛载圣爱和美酒,有些盛载玉液琼浆。

 

卡比尔说:“凡得到玉液琼浆者,无不珍爱着无极之乐,他们已获得稀世奇珍,并知道抓住世界无用”。

 

与圣灵结合让人超越世俗。“当新娘与她的爱人合而为一,有谁还会在乎结婚典礼的进行呢”?

 

圣杯盛装的美酒同样令人沉醉。“当深深沉醉在神圣的爱中时,你也不会在乎这天是否是吉祥日,或者甚至此刻是白天还是黑夜”。

 

圣杯盛载的永远是神圣非凡之物,所以当一个人有能力成为圣杯,他就不再喜欢盛装这个世间的东西。不管这个世间之物多么诱人和新奇,都会玷污圣杯的纯净。世间之物的本质是烦恼,而烦恼来源于贪爱,阻碍一个人成为圣杯的,就是头脑里的爱欲,而不管它爱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其中情欲、嗔怒、贪欲、执着、自我,这些是头脑的原动力。

 

“无论是谁想要爱,都能快乐地拥有,只要拿头来换”。至师卡比尔非常强调爱和头脑的对立性:“抛汝之头,抛弃于地。践之久久,毫不吝惜。汝若能为,归乡之路,始可勇前”。

只有愿意放下头脑爱欲的人才可能找到没有法律、逻辑、推理之处,就可能找到圣爱。圣爱是非常害羞的,当头脑爱欲没有完全停止之前,圣爱根本不会出现。没有圣爱,想要进入神秘之道就没有向导,一个人也不会成为圣杯。

 

这种角力在内在道路体现得非常明显。一个人的理论基础、静心技巧、能量、专注力、业力平衡在开悟之前已经达到了成熟的阶段,他所面临的最后考验就是头脑的爱欲。这种爱欲不是通过头脑来放下的,它必须通过测试,它需要一个人非常高的觉悟能力。对一颗钻石和一块普通石头而言,就算再笨的人也会去拿钻石,而不会选择石头。同样,面对开悟的吸引和头脑的爱欲,总是前者会胜利。如果一个人还是选择后者,说明他离开悟还很远。能够毫不犹豫选择成为圣杯的人,就一定会达到开悟。

 

情欲既是欲望也是情感,不仅仅是男女之间、亲人之间、朋友之间同样存在。情欲过重,让人有下坠的感觉。而情感过少,又会缺少温暖和关爱,产生孤立隔阂。能够在情感中达到平衡的唯有通过圣爱,圣爱会让人感觉纯净和上升,同时摒弃情感中各种不平衡因素。

 

嗔怒是一种破坏性很大的力量,一次爆发性的愤怒让一个人的身心久久不能平静。特别是行走灵性道路,任何一种来自自私性、偏执的愤怒都会让人倒退好几步。而对一个明师的愤怒言行,可以让一个人长久积累的善行瞬间瓦解。其造成的负面影响会成倍返还给自身。

 

所以“勿以恶小而为之”,当各种各样的嗔怒形式比如厌恶、抱怨、不满;评判、苛责、挑剔等等,这些情绪尚未积累形成嗔怒,就要有意识地净化、释放掉。没有平常的警觉、内在工作就不可能控制嗔怒。而一个走向开悟的人他必须具备比普通人更高效的处理能力。

 

如果说进入道路之前的贪欲主要还是世间之物、人情。进入道路以后的贪欲就主要体现在天堂的诱惑,每一个不同层次的喜乐和光明体验都是不断上升带来的结果,但是对它们的执着和贪求同样是一种迷惑。圣人和天人都处在天堂里面,但是唯有圣人是开悟的,所以圣人对天堂的种种美妙体验没有贪求。正如进入天堂体验的人容易产生已经到达解脱的迷惑,普通人也常常把一时的逻辑推理和感受当做开悟。实际上可能连开悟的影子都还没有见到。

 

执着和自我常常是连在一起的。越是执着,自我就越重要,自我越重要,头脑就越封闭,圣灵就无法进入。想要成为开悟的,自我必须变得象尘土一样无足轻重,不关心外在的得失成败、赞美讥讽。头脑必须象流水一样不停留在任何过往之地。这样的头脑才有利于在世间生活中找到内心安宁,启发开悟智慧。

 

不仅天使会考验你,考验你是否拥有足够的美德;魔鬼也会考验你,魔鬼就象一个监狱长一样,不可能轻易放走任何一个囚犯。只要你内心还有心魔的存在,不经历它的欺诈和蛊惑是基本不可能的。如果你有贪欲,它就给你财富和名誉;如果你有情欲,它就给你美色诱惑;如果你害怕挫败,它就给你制造问题的人。

 

所以在开悟的道路上,一方面你会得到一些奖赏和鼓励,一方面也会遭遇很多测试。就象左边有人给你扇热风,右边有人给你扇冷风。如果你能习惯这种行进方式,不贪爱也不憎恨,不管经历什么考验和测试,你的心都不为所动,不曾遗忘内心真爱。献出头脑,形同死去。那你就准备好要进入酒肆面见酒商、一醉方休了。

 

就象卡比尔所描述的那样:

 

酒醉的这位,

吸引在未知中。

他已克服欲望,

完全免于忧虑,

在爱的符酒中,

他活着却越过,

第二界的奴役。

 

第一界相当于第一道门,是圣音的狂喜,光河汇聚、晴空万里的境界。

第二界相当于第二道门,是醉酒的狂喜,无知无畏、人间涅槃的境界。

 (作者:yachak)

 

【全線閱讀】《yachak》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如是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