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20-03-28

 

 

有人说,观心是后一个心识,在观前一个心识。他的观点是从南传《阿毗达磨》书上来的:后一个心,观前一个心。但我接受不了。

 

——

 

修行之人,第一要分清见和识。

 

见与识不同:见如明镜,照映万物,识若神指,于中分别。放眼山河大地,日月星辰,花草树木,飞鸟走兽,人和非人……眼光第一映照,接着意识开始分别:这是山,那是河,这是太阳,那是月亮,这是马兰花,那是玉兰树,这是小狗,那是老人……

 

当我们看一事物,见觉先到,接着才是分别意识。但它们俩先后到场的时间距离如此之近,以至凡夫不能分别,到后来它们混在一起,凡人更不能辩了。对一般人而言,只能见识,不能见见。以至于产生修行中的种种疑惑。

 

识有来去,见无生灭。若能了了清楚看见不生不灭的见性,便能清清楚楚看见生生灭灭的意识。能如此看见,意识纷扰,不能乱心,生生灭灭,不干不生不灭。

 

就观心而言:说后一个心识前一个心,可以;言后一个心观前一个心,不可以。为什么呢?观就一心,没有前后。且观无生灭,若观有生灭,观灭之际,谁复而观?谁得而知?谁识前后?观定不是识,若观是识,识灭之时,观在何处?若都无观,谁识而识?

 

修行人,我们常说见识见识,见与识不同。见与识有何不同?识有生灭,见无生灭,识有来去,见无来去,识有增减,见无增减。见与识,有何喻?见如大海,识如波浪,波浪有起落,大海无生灭;譬如一绳,其体是见,绾成结是识;又如一镜,其本是见,成像之时是识。修行者,见是心体,识是心用,见之与识,明显不同。

 

或者说,见之与识,皆为心用,但不相同。我们一心触物时,心先发见用,而后发识用。见用一直,识用间断。世人若见见性,于识间断处,可得窥见。识灭之时,谁复还在?见之性也。识静释时,可得见性。如冰化时,可以见水。

 

关于见与识,我常说众生与诸佛,见识不同。众生与诸佛,见相同,识不相同;识相同,见不相同。为什么这么说呢?众生和诸佛的见体是相同的,但所看见、所分别的事物不一样;但有时,众生和诸佛所看见、所分别的事物相同,但见性不同,因为众生根本就不见见性,完全被意识盖住了,完全不知道有见性这回事儿。

 

见和识,也可以用现代的意识这个词语来表达。见是纯粹的意识,识是含有杂染的意识;见是意识的画布,识是画布的内容:见是意识之光,识是光下之影:见是意识广大之知性,识是意识无量之分别;见是知而不辨之意识,识是分分辨辨之意识;见是意识之无为,识是有为之意识……

 

总之,关于见和识,我们要辨的清清楚楚,而后才开始修行。这样,修行便给力了。这样,便不会不识本心,学法无益了;这样,便不会不识玄旨,徒劳念静了。

 

修行之人,第一要分清见和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如是說 的頭像
    如是說

    如是說999

    如是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