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3
许医师今天讲课的主题是——唤醒内心的爱、热情与自信。
“唤醒”的意思是,那被唤醒的东西是你本来就有的,只是暂时还没醒来;本来你内心的爱、热情与自信就是本自具足,只是暂时还没有被启发。我很喜欢“唤醒”这个词,与我所喜欢的赛斯哲学思想有着契合之处。
赛斯哲学思想中讲到,所有的心灵学习不是从没有变为有,不是通过外在方式置入,不是像某些激励课程,让受训人站在讲台上像哥斯拉一样捶着自己的胸口喊口号。这种由外而内的自信心维持不了太久。这种由外而内的激励课程,且不说需要高昂的学费,而且也不一定能帮你产生而内而外的、本质上的改变。
这让我想起赛斯哲学思想中的一句话——“它本来就在”。
假如你现在是一个孤单寂寞的人,但是有一个“可能的你”有很多朋友,并且那个你愿意把内心的秘密分享给朋友,愿意让知己、朋友听自己诉苦,在你痛苦、孤单的时候,希望他们能支持你。那个“可能的你”其实一直都在,只是你暂时还没有变成那个“可能的你”。
谈到内心的爱、热情和自信,其实每个人都有,我们要学的是如何去唤醒它们,甚至是要觉察,到底是什么样的因素,让我们内在的爱、热情和自信心消失的。
我举个例子,当然也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会遇到的一个共性问题,一对父母含辛茹苦把孩子养大,孩子念完高中、大学,大四的时候,孩子告诉父母他要延毕(因为,毕业就意味着失业),或是告诉父母他想要考研究生,父母亲很高兴,心里想:“我们家要出第一个硕士,第一个博士了。”
可是,父母并不清楚,其实自己的孩子是在逃避面对社会。有些孩子大学毕业了,研究所毕业了,走不出去,变成了“宅男”或“宅女”。他们的功能就是吃喝拉撒睡,上网看电视,完全不出门。说好听点,你们家是多了一个24小时的保安,夫妻二人可以放心地出国旅游,不用担心家中被盗。
但多数父母看到这种情况,会生出担心焦虑:“为什么我的孩子没有动力,没有热情,没有目标,没有自信心,永远躲在家里?为什么大学念了四年,到最后没有朋友,也走不出家门?为什么短期工作两天,就说适应不良而回家?”
到底发生了什么?我见过太多这样的父母,有苦说不出,还得卖老命来养活这样的孩子。所以,我们今天的主题“唤醒内心的爱、热情与自信”正好符合了很多人内在期待。
我们来看看,今天大多数人过着怎样的生活:工作朝九晚五或996;薪水不涨,物价上涨不断;生活只在家和公司之间两点一线。也许青少年时,大家也曾想过追随生命的梦想,也许内在曾经对生命有过很深的爱,也许曾经有过青少年般对生活的热情……
但是,是什么浇熄了我们的热情?首先是进入婚姻,第二个是踏入社会。于是,我们的生活纷纷染上了“慢性病”:日子继续在过——不这样过又能怎样?想要离婚,可是已经有了孩子;想要换工作,可下一个工作并不好找、下一份工作也不一定会更好。
于是我们就带着“慢性病”过了一天又一天,看着整个社会在起伏,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
也许有一天,当我们的孩子变成“宅男”、“宅女”的时候,你才会突然回过神来,问自己:“我怎么成这样了?我的生活怎么成这样了?我的家该有的都有,该让孩子学习的东西也都让他们学过了,为什么我养的孩子如同香菇般地见不得光呢?”再回过头去看自己的生活,感受到的是苦闷、枯燥、挫折、忙碌……
所以,我知道很多人对于“唤醒内心的爱”非常期待,期待重新找回对生命的热情,重新找回自信心。因为,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生命中早已失落的东西,即生命中无形的东西: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热情,对自己的信心。
也许我们对一些问题不再怀疑。婚姻就是结婚呀,不然你想怎样?工作就是工作呀,不然你想怎样?
其实,我们早就得到“慢性病”了,只是在孩子身上看到问题时,才突然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你才知道孩子为什么没自信心,孩子为什么对生活没有热情,不敢去外面有所追求。
也许我们以前只看到孩子没有追求,没有冲动,没有理想,甘愿继续“腐烂”下去。直到某一天,我们才会猛然回过头来问自己:“真的是孩子本身的问题吗?”
其实这是我们很多人早已集体染上的“心灵慢性病”,“病根”早已在我们心灵中产生。这时,只有当你的孩子出现重大问题,或你本身发生大的意外,或罹患重大疾病时,才把你一棒敲醒,你才终于愿意去找出你对生命的热情或是对生活的热爱。
朋友,请你扪心自问一下,你对生命有多少热情?对生活有多少热爱?你对自己有多少信心?还是,你也身染生活慢性病,常常以“大家都是这样过,你待如何”为理由为自己开脱。
可是,我们内在的心灵燃烧之火在哪里?在浩瀚的宇宙当中,如果人的这一世不可取代,且无比珍贵,我们到底要如何改变自己对生命的态度,重新激发起生命无限的可能性?
无论是怎样的生命都有着无限的可能性。既然生命有无限的可能性,而你也已经历过这样一个迷失的过程,那么就请不要再继续受限了。
作者|许添盛
摘自|有声书《心想事成魔法书》
文字整理|二丫
编辑 | 麦田心灵
图片|麦田心灵一角实拍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