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24 夕阳 无古亦无今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越来越着眼于实际的利益,你有没有发现这一点。古代人也许还会点琴棋书画,他们至少还懂一点精神上的享受、灵魂的需要,但是近代人几乎越来越少了。
今年过年时我到亲戚家去拜年,一个远房的、不怎么见面的亲戚,在知道我信仰宗教以后觉得非常惊讶。他问了好多的问题,关于宗教到底是怎么回事等等。我跟他大致讲了一下,他听完我的评述以后得出了一个结论,他的结论只有一句话,就是:“年纪轻轻的,信仰宗教有什么用?”
我相信这句话是所有没有宗教信仰的人都会有的一个观念,是近代人普遍的一个观念。他认为相信宗教有什么用?宗教能当饭吃吗?他无法理解这个东西到底有什么用,他丝毫也看不出这个东西里面有什么实际的价值。显然他的智能仅限于眼前,觉得所有不产生实际利益的东西都是浪费、都没有用。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不但宗教是没有用的,灵性是没有用的,琴棋书画通通也是没有用的。茶道有什么用呢,显然是没有用的;花道有什么用呢,纯粹是浪费时间;写毛笔字有什么用呢,现在都用电脑键盘了,还去写毛笔字干什么。
如果你看重的是功利,那么这个世界上几乎百分之九十的东西都会突然变得没有用了。一个人为什么要去学音乐呢?那有什么用,又不能当饭吃。直到你跟他说,拉小提琴可以在大剧院里演出,一张门票要卖几百块。哦!他突然觉得这个很有用。他不是觉得音乐很有用,而是觉得一张门票可以卖几百块很有用。音乐对他来说仍然是没有用的,只是门票比较有用。
马斯洛有一个关于人类需求的阶梯表提到,人类的需求是有次第的,它是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最低一级是食物的需要,他首先必须满足他的胃,满足身体对食物的需要、对温饱的需要。等他吃饱了、穿暖了,才开始有一点点精神的需要,他开始觉得需要放松一下,需要一点音乐、需要一点情感了等等。当心灵的需要也获得了一定的满足以后,他觉得那些需要仍然不能够完全填满他,因为音乐、爱情这些仍然是一个有局限的现象。
音乐是有一定局限的,人类之间的情爱也有很大的局限。很多人给予爱情、艺术、音乐过多的期望,而过多的期望有一天会让你感到失望,因为它们不能够带你达到最高点,它们在达到某一个高度以后就无法再向上扬升了,所以人们渐渐地开始渴望比情爱、比音乐更高的灵魂的享受、灵魂的需要。
当你遇到一个还在谋求生理需要阶段的人,你和他讨论精神的需要,这完全是浪费时间,目前他的阶段是不需要的,他更需要的是物质的东西、更需要的是所有物质的代表——金钱。所以你会发现特别物质化的人,他们对心理的需要不太在乎,他们对音乐并不那么感兴趣,对文字和书也不那么感兴趣,对灵性或者宗教就更不感兴趣,因为那是更高一级的需要。
东方社会由于上百年的历史原因,导致了大部分民众都还处在相对低级的需要上,也就是生理的需要、食物的需要、温饱的需要。西方却恰恰相反,科技的发展让近代西方人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获得了保障,年轻人开始出现了一些骚动,他们越来越觉得,除了温饱以外生活还有什么意义呢?他们看不到任何意义,于是有一部分年轻人希望推翻整个社会现有的架构,因为这个架构已经让他们感觉到厌倦了,现有的社会架构似乎只提供了生理需要,并没有提供更多的心理和灵魂的需要。他们以一个叛逆的方式来反抗,这显然找错了方向。
他们中只有一小部分人发现:叛逆有什么用呢?于是他们开始慢慢地靠近了宗教或者灵性,他们发现这条道路才是能够满足进一步需要的正确方向。这就是为什么近五十年来,西方的灵性非常发达的一个原因,新时代运动还有藏传佛教都在蓬勃地发展。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阶段,除了吃饱穿暖以外,人们开始发自内心地需要一些更高的东西。
摘自《庄子耳语》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