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3
Q:我小时候妈妈生了弟弟之后,由于忙碌就把我送到了亲戚家,导致我内心一直对自己说“都是因为你不好,妈妈才把你送出来的”。我妈妈也没有疏导过我,而是一直跟我吵架。我做了很多功课,知道这不是妈妈的错,是当时只能那么做。但是你听我的口气,还是推了妈妈一身不是,仿佛我自己一点责任没有。
长大之后,我一直在讨好身边的人,包括我老公。我一直渴求跟他共生,也就是我一直付出,当然他也付出很多,但是我付出是要回报的,我需要他在我需要陪伴时陪伴我,在我遇到困难时及时出现在我身边;如果没有,我就会非常愤怒!
现在的状况,导致我没有自我。家里边我什么都做还一直抱怨,但其实我也没做什么,老二有阿姨带,但是我一没得到回报我就很愤怒!我什么都不想管,我感觉“什么都不想管的我”才是一个独立的人。当我做很多之后,我就感觉“我很低,我很不好,需要做很多”。但是,放眼望去,好像所有女人都在做这些事。
我就是觉得,不是家庭里边所有的活儿都是我的,我不知道我这样想是对的还是在报复?其实我是真不想抱怨的,但是不做这些活儿我又很内疚,但是真的很轻松。什么都是我的活儿,让我感觉非常心累!我这样只管自己,孩子的事、家里的事两人平分,我就觉得很舒服。但是我不知道,是我的匮乏没了,还是我根本没有爱的匮乏?
A:朋友你好,感谢信任。从来信的描述中,感觉你擅于反省自己、总是愿意为别人着想;当你对别人有所抱怨、要求时,总是合理化对方的行为,为对方开脱,而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这样做固然好,同时,也累积和压抑了自己的负面情绪与感受。
很多事情,我们不能用一个很简单的是非对错来界定。赛斯哲学认为,当你在某个事件之中,即在某个可能性之中。意思是说,一件事情其实是可以往各种可能的方向发展的,我们并不是自己以为的那样没有选择、左右为难。
就好像走进便利店,我们有上千种饮料可以选择,并不是每次都只能选择同一种,或只能在两种品牌之间挑一种。自我意识常常忘记了这一点,所以总是把自己困在种种局限性的想法里面。
实际上,你随时可以离开你不喜欢的可能性,随时进入你想要的可能性。比如说,你随时可以“什么都不管”,让自己尽情享受轻松和舒适;也随时可以只管自己,其他的事情与别人分担;也随时可以尽心尽力地付出,甚至讨好对方也没有问题,要求回报、陪伴和支持都没有问题,只是不需要觉得“我很低,我很不好,需要做很多才有资格”。
当你发现你可以有更多的、不同的选择,可以有腾挪的空间,可以回旋、转弯,就不用“一没得到回报就愤怒”,你的心就得到了自由,可以去做你想做的事,过你想过的生活。
人生重点在于学习让自己无论怎样都要过得快乐!没有任何理由、没有任何条件,就从当下开始,挑选那些最能让你感觉愉悦的可能性,增加对愉悦的体验。
头脑意识习惯于告诉我们所有不好的、负面的、局限性的信息,但我们要学习不要贯注在过去或未来不利的事件上,而要集中在当下最幸福愉快的面向。
尽可能充分而喜悦地过每一天吧,想象任何计划的最好结果,并且任何情况都可能被改变得更好!
树洞祝福你!
坦然
☞《用“快乐原则”过人生》
有时候伴侣爱不爱我们、外在环境安不安全其实没那么重要,那只是一个外在的事情。
可是你有没有觉得你是被爱的、安全的,这种感觉是比较重要的,因为它是直接作用在你的身心。
有一点非常重要,你一定要用“快乐原则”过一生。
所以各位,你不能辛苦地赚钱,要快乐地赚钱;不能辛苦地学习,要快乐地学习;不能辛苦地经营一段婚姻,也不能辛苦地扮演一个媳妇、女儿或儿子的角色。
透过追随快乐,每个有机体也找到并且满足了需求。生命处处都具有一个向往快乐本身之肯定特质的品质的欲望。
我们必须记得,永远在所有过程中是要快乐的。
而当下就是过程,快乐永远在过程中,永远没有结果,只有当下。
赛斯哲学体系是要当下让你离苦得乐,不是只有快乐的结果,而是连过程都要快乐——人生所有的过程都要是快乐的。
一个快乐的人不会做出伤害别人的事,所以如果你是一个快乐的人,就已经是对这个社会做出最大的功德了。
——摘自 | 许添盛著作《一日一修炼》秋天版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