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9-09-24

 

 

关于“人际信任”,我个人的核心信念是:我相信人性是倾向于诚实和值得信任的。但是在现实中,人们发现好像不是这样的,现实的世界中,很多人眼中的人际关系,比较像是“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比如说,班上有一个小朋友,明明这件不好的事是他做的,但是他并不承认,老师也没有发现,就没有处罚到他。很快,全班的小朋友就会有样学样:“既然他做了这件事情,他没有承认,老师也没有抓到人,最后不了了之,如果是我,我为什么要承认?”人会受到这种群体效应的影响。

 

我们的社会中充满了太多这样的逻辑,这个逻辑是,只要有一个人可以,大家就会认为:“为什么我不可以?”这就让人感觉,人性是很差劲的,是很扭曲的,其实那不是人性的本质。

 

关于“人性是倾向于诚实和值得信任的”,我想到了测谎仪,测谎仪的原理是:当我问你一个问题,如果你回答的是谎话,你的心有所不安。虽然表面上看不出来,但你的血压会微微上升,你的心跳会稍微加快,你皮肤的导电度也会改变了。

 

 

测谎仪让我们知道,当一个人说的不是他内心实话的时候,虽然他表情很镇定,可是从他的生理现象,比如皮肤导电度、呼吸、心跳、血压的变化中,就能测到他正在说谎。

 

当然如果这个人是经过专业训练或者他在测谎之前吃了镇定剂就测不出来了,因为镇定剂已经让他的整个生理现象平稳下来了。

 

我们回到人的本质,为什么当人说出不是自己心里的话时,他会感到焦虑,他会有一点良心不安?也许他说得振振有词:“别人可以,我为什么不可以?别人可以作弊,为什么我不可以作弊?别人作弊没有被抓到,为什么我被抓到?别人都是中午翻墙出去吃东西,老师也没有去抓他,为什么我一翻墙就抓到我?”

 

如果一个人说出来的话,让自己心中有所理亏,或者内在有一点点良心不安的时候,这个人的生理就已经产生变化了。所以,人的本质是倾向于说出心里真正的感受的,人的本质是倾向于说出我们的心事的,人的本质是倾向于不想做任何的隐瞒、伪装和社会化的,这是人的本质。

 

可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离这个本质越来越远了,因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真的会看到很多人睁着眼说瞎话。

 

 

我相信,所谓的信任不是一个表面的基础。社会上的相互不信任是大家共同创造的。就好像一个社区,如果有一户是自扫门前雪,很快其他户也都效仿了。所以,当我们觉得我们不能信任别人的时候,我们先回来看自己,你信不信任你自己?

 

我在看门诊和做心理治疗中发现,大多数的人是不信任自己的,大多数的人很容易受别人的影响,很容易在乎别人的眼光。很多人宁愿去相信专家、潮流、别人说的,其实这是因为这些人没有真的信任自己。

 

我在带学生学习的时候,我常常让他们做一个练习,问自己:你内心最深的声音是什么?不管所有外界的因素,你内在真正想做的决定是什么?发自你内心的第一个声音是什么?

 

比如,我带我的学生做练习,我们玩一个“送光”的游戏,玩法是两个一组,一前一后。比如我在后面,把手贴在前面一个人的背后,然后说:“我送光给你。”然后我会问他:“你刚才感受到我送的是什么颜色的光?”这个游戏中大部分都会答对。可是如果他想太多次就会答错,往往第一个念头就是对的。

 

 

很多时候我们的第一个念头其实是对的,可是当那个念头起来了,我们其他的意识层面出来了,社会的教育出来了,道德出来了,或者是很多的考量出来了,想法就扭曲了。

 

所以,常常我们起的第一念是最真实的。可是,有时候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已经没有了这个第一念了,我们是一念加一念,念念已经远离我们的初心了。有时候是我们的第一念最接近我们的心。

 

赛斯哲学思想认为:第一念就是来自内心的善的冲动。常常我们来自内心的第一念的善的冲动,最接近我们的本心。而当后来我们的理性进来了,头脑进来了,自我保护防卫心进来了的时候,我们又会扭转原有的想法。

 

在我们的信任当中,常常第一念起来的时候是很好很棒的,可是我们已经不信任自己了。所以,如果谈“人际信任”,一定先看一看你对你自己了解多少,你对你自己信任多少,你对你自己有多少的肯定。

 

总之,人的本性是诚实且值得信任的,试着遵从内心第一念的善的冲动,信任自己,信任他人。

作者|许添盛 

摘自|有声书《人生的幸福清单》

文字整理|不不

编辑 | 麦田心灵

图片|来自网络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如是說 的頭像
    如是說

    如是說999

    如是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