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04

 

    

“关于对错,到底怎么做才是对的?”有人曾问我这个问题。

 

我这样回答他:“你不要担心,不要去想对错,也不要去想怎么做才是对的,你完全不用担心这个问题。”然后对方也许就会给我说:“许医师,你为什么不要我担心做对和做错的问题?”我跟他说:“你再怎么做都是错的。因为当你担心对错的时候,有可能就算你做对了,你还是错的。问题不在于做得对和错,而是因为你一直在担心做错。对自己没有信心的人,无论怎么做,可能都是错的。”所以,不是就事情本身来看对与错,而是从你的初心、意图出发。

 

当做了一件事之后,你是藉由自己所做的事情,而真的肯定自己了?还是当你所做的事情结束了,你是忐忑不安的,不敢肯定自己的?

 

比如,你做了一件事,纵使九十九个人说你是对的,只要有一个人提出批判,对你而言,就会觉得:“我是不是又做错了?”如果你做一件事情是想得到所有人的认可,那么我告诉你这是不可能的。尤其是我们现在身处民主社会中。所以,你不可能像过去一样,那么在乎别人怎么看你。很多时候,我们要完全改变看事情的心态。

 

 

我就这个主题,给大家分享我治疗的一个案例。有一个初一的孩子,来跟我谈他的状况,交谈中,我非常吃惊地发现,他不是以一个“已经是强迫症的患者”的身份来看精神科医师,也没有开始吃药,而是正处在形成强迫症的过程中。

 

他告诉我,他很害怕跟陌生人相处。只要是不熟悉的人,他甚至有时候不敢直视别人的眼神,他会感到坐立不安,他不知道怎么跟陌生人开口说话,不知道陌生人喜不喜欢他,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做才是对的或错的。

 

我马上想到他妈妈,想到这个妈妈的自卑感,已经开始影响到这个孩子了。他妈妈有很强的自卑感,常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这种态度,过去我们叫谦虚,甚至谦卑。但是谦虚、谦卑被过度放大了,其实是对自己的否定,因为这种人老是觉得别人比自己会说话;这种人老是觉得别人都做得很好、都被称赞。他妈妈在看待别人的时候,总是觉得别人很优秀。

 

 

我问这个孩子:“你觉得呢?”他说:“从小妈妈跟我讲,对别人要很客气,甚至是顺服。”所以他一直在讨好周遭的人,甚至都不能对别人有不满的思想、不满的言论和不满的起心动念。当你不断地把自己卑微化,你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而且你还不能对别人有任何不满、负面或者批评的思想和言论,最后就会导致很强的攻击性。

 

那时候,我把一支笔的笔盖拿掉放在桌上,开始问他:“许医师把这支笔放桌上,你第一个想到的是什么?”他说:“用笔刺人家。”你随便问一个人,都不容易有这个念头。我说:“对了。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你从来都是逆来顺受;你从来都在压抑你自己;你从来不敢表达你真实的感受;你也从来不敢说不。当人家不礼貌地对待你、批判你、攻击你、用不合理的要求对待你的时候,其实你是不断地压抑、忍耐和顺服。当一个人压抑、忍耐和顺服到一定状态,当然会爆炸!”

 

我继续跟他讲:“你记得许医师今天跟你说的这句话——你没有比任何人差劲。每个人都有他的特色跟优点,你也有。”他妈妈从小教他要顺服、要压抑、要对别人很礼让。我说:“不对。凡是你对的,要据理力争。”然后他讲:“从小父母亲对他的教育是,你不要说错话、不要做错事、不要犯错。”

 

 

当一个人从小到大受的教育是:“我害怕说错、害怕做错、害怕犯错。”最后的下场是:你会把生命的能量封锁住,你会变得没有自信心,你会变得犹豫不决,你会变得自相矛盾,你会把每一个起心动念都检查一遍。比如,你以后出门就会检查煤气灶,以防万一。你会害怕生命的一切和生命的力量,因为力量可能会让你做错。可是我想告诉大家的是,过去我们对于生命的能量是压抑的,可生命的能量不是“当你起心动念,就害怕自己做错”这样子的。

 

我们不妨走进生命的过程中,去感谢上帝,感谢我们能够作为人类,能够来学习和成长;感谢宇宙,给了我们能犯错的空间。因为我们会在犯错中学习,会在犯错中得到爱,或者在犯错中学会感恩。这个世界没有谁不会犯错,你要做的不是去避免犯错。因为只要有呼吸,就可能会犯错。

 

后来,我跟那个孩子说:“我真的觉得你很棒。”听说他的智商是140,他真的很聪明,也马上听懂、理解我的意思了。我跟他讲:“我希望你从今天开始,不要建立所谓的狭隘的对错标准。”所谓对错,那是谁的“对”?又是谁的“错”?你是对的,我也没有错。比如,在某件事情上,你老公是对的,你也是对的。

 

“你是对的,我也没有错。”我们一定要拥有这个智慧。

作者|许添盛 

摘自|有声书《超越的力量》

文字整理|枫叶

编辑 | 麦田心灵

图片|来自网络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如是說 的頭像
    如是說

    如是說999

    如是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