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7-05-04 14:58:27)

 

 

 

 

迄今为止,地球仍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的家园,尽管人类在这颗蔚蓝色的星球上生活了几百万年,但是对于这颗星球,我们对于它的了解仍然是十分有限的,下面就和小编一起去探寻下地球上九大你不知道的事吧。

 

   1. 危险的范亚伦放射带

 

  距地球 270 英里的高空,存在一个由于地球南北磁极吸引宇宙射线粒子而形成的放射性区域。传说中的阿波罗号登月的宇航员穿越这个区域的时间很短,但是也需要冒着极大的辐射的危险。

 

  事实上,美国曾与 1962 年使用核弹头在太平洋中部上空 250 英里处引爆,目的是在范亚伦放射带炸出一个缺口,令太空船能够通过。 但是结果却是,不但没有炸开,反而增加了一条人空的辐射带,放射性比范亚伦高出数十倍。因为这个放射带的存在,怀疑美国登月真实性的人越来越多,也就不那么奇怪了。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地球上的变化一直是人类致力于研究的项目,希望科学家们可以为我们探索更多有关地球的奥秘,丰富我们的眼界。

 

   2. 谁在给地球 充电

 

     1917 年,科学家发现地球表面带有负极电,但是地球究竟为什么带电,地球的

 

   3. 月球正在远离我们

 

    经过 25 年的观测,人们发现月球的轨道正在逐渐扩大,也就是说,月球正在逐步远离我们。

  科学家更是计算出,月球绕地球转动的半径每年都要增加 4 厘米。也有科学家指出,在 5O 亿年之后,太阳就会进入到红巨星阶段,此时地球和月球都会受到太阳大气的影响,最终两个星球还会重新靠近。

 

   4. 地球运行速度变化

 

    因为月球、太阳、行星等引力作用,地球的转动速度正在不知不觉中改变,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已经比过去短了数毫秒,科学家由此推断:地球的角速度正在不断增加中,而具体的改变原因还不清楚。

 

  在相关的观测结果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地球在一月和二月间运行速度是最慢的。

 

 

 

 

   5. 地球产生钱德勒震荡

 

    是一种地球自转方向上产生的自由震荡。 1891 年美国的天文学家发现了这个事实,那就是地球在 433 天里,自转角度偏转了 1/3600 秒,也就是说,地球两极偏离原来位置 3~15 米。

 

  产生这种震荡的原因一直不明,直到 2000 年的七月才有科学家推测,地球产生钱德勒震荡的原因是由于海底温度和盐分的改变,以及风的运动,使得海床产生压力变化,从而产生这种变化。在 2006 年,科学家又发现地球的钱德勒震荡已经终止,到现在原因不明。

 

   6. 地球大气也会涨落

 

 

    众所周知,地球上水体的涨潮作用与月球引力息息相关,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月球的引力还会对地球大气产生涨落的效果。

 

  有理论指出,月球引力对地球大气的影响在热带附近比较明显,把此处的大气变得更稀薄,但是这种影响的效果比起对地球水体的影响要小得多。

 

   7. 大气每天都在 逃跑

 

 

    因为太阳的加热效果,地球大气层边缘的气体分子变得活跃,当温度到达一定高度,其中一些气体分子就可以脱离地球引力的束缚而 到地球大气层之外的宇宙中去。这个过程很慢,但是一直在进行当中。

 

  正是因为这样,我们的地球表面才会有如此多的氧气,而较轻的氢分子凶为质量轻而容易飞到大气层的外部,所以我们的大气层才会变得适合生物生存。

 

  不过大家也不用担心氢元素在某天会在地球周围消失,因为氢可以和氧气结合形成 H2O 分子,这样就变得分场稳定,不会轻易 逃到 大气层之外。

 

   8. 地心引力并不完全相同

 

  

 

  地球表面的地心引力并不完全相同,事实上,在印度的沿海地区你的体重会比较轻,而在太平洋的南部,你会比较重。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正在研究之中, 2002 NASA 发射的 GRACE 双子卫星现在正对地球的重力场进行详细的测量,这有可能帮助科学家尽快找到这种引力差距的原因。

 

   9. 巨量灰尘光临

 

    每年,都会有 3 万吨的太阳系灰尘来到地球表面,它们中大部分来自火星和土星间的小行星带,这些小行星产生的碎片、灰尘可能会朝着太阳飞去,也可能向外飞到地球表面。

 

  由于大部分的灰尘和碎片速度都很快,所以在地球大气层中就会摩擦生热,最后变成流星而燃烧殆尽。一些没有烧完的,或者速度够慢的碎片会落到地球上,成为陨石。充电器 是什么,却没有人能说清楚。

 

  在一些地区的晴朗天气里,地球和空气之间会产生电流,强度达到 15O0 安培。但是对于整个地球这么庞大的 用电器 来说,这种强度的电流甚至称不上是电流,很快就会消失殆尽,所以这种电流一定是由于某种充当 充电器 的角色产生的。

 

本文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c0cae40102xeul.html

 

( 圖文來 自网络 , 版權歸屬原作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如是說 的頭像
    如是說

    如是說999

    如是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