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16

 

有人问我,如何分辨真假大师?我教了他一个简单的方法:大师若童。

 

有童心者,未必是大师,但大师必定有童心。而且,他一定有着别人没有的平常心。他的行道,如春风化雨,跟他接触的人,都会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己。真大师的言语,不是吃了诸多食物后,消化不良吐出的秽物,一定是他从心底流出的,真善美的清泉,像大自然的泉水那样,自然,甘甜。

 

大师往往是集大成者,他的智慧必然是吸收所在土地、文化、行业、领域的精华,跨越时空、地域、语言及自身个性局限等障碍,以毕生心血哺育的经典和文化奇葩。仅仅从言行相貌来看,大师绝不是那些神异古怪的人,而是融入众生的普通人。他总是用最质朴的行为和言语,诠释自己证得的智慧与真理。

 

因此你会发现,时下流行的许多大师,根本算不上真正的大师。他们是学院派教育的产物,读了大量的书,积累了大量知识,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形成一种程序化的东西,进入某种固定模式。他们虽然没有主动、独立、创新的思想,却能达到“大书橱”们设定的标准,于是,就被封为“大师”。

 

表面看来,这些人掌握了话语权,但他们的话语权,都建立在对诸子百家的引用和诠释上。有时,他们还会剽窃别人的思想、成果,将其改头换面,当成自己的观点,竟然也获得成功。实际上,这些人的水平,远远没有超过儒释道的一些大师和诸子百家的层次。他们再怎么思考,都是在心外寻找能支撑自己的东西,而不是真正让自己立起来,创造自己独有的东西。这种思考,只是一种拼凑,一种量的堆砌,缺少“质”。

 

我强调的思考,是一种终极意义、本质意义上的思考。它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止”,就是定力;另一方面是“观”,就是智慧。有了定力,我们的自我意识就会觉醒,就能不受外界诱惑,形成非常独立的观点;有了智慧,我们就会非常仔细地体察世界,体察自我。这时,我们就能证得一种属于自己的东西,别人无法替代。因此,我强调的思考,其实是一种修身、养性、调心。我们平时有些思考正好相反,是一些情绪化的反应。情绪来了,就有了思考;情绪过了,就把想到的东西都忘掉。况且,有时在情绪的控制下,我们的思考充满偏见,显得偏激,不客观,也不全面。所以,它起不了太大作用,也没多大意义。

 

——《慧心》节选

作者:雪漠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来源: https://mp.weixin.qq.com/s/nQoA1yYVPUbOUuEOranug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如是說 的頭像
    如是說

    如是說999

    如是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