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8-02-27 becomequantum 灵音悠扬

 

【全息分形宇宙一:重新审视维度】 

【全息分形宇宙二——不需要建造更大的加速器】

【全息分形宇宙三——真空不空】

【全息分形宇宙四——你的现实也在创造着你】

【全息分形宇宙五——全息原理】 

 

 

质子真的是一个黑洞吗?这可能吗?我想这个问题想了好多年,我在寻找一种理解这为什么是可能的方式,当前主流物理说这是不可能的。原子没有足够的质量,也就没有足够的能量。但这时我意识到,等等,还记得这个数吗?真空密度 5.1x1093g/cm3 。它完全被科学界忽略了很长时间。实际上关于这个数值的标准答案是,它并没有物理意义。啥?你是说我们曾经发现的最大的,最强烈的能量竟然没有物理意义???如果它没有物理意义,那它是怎么把两片金属片压合在一起的?于是我开始思考,或许是他们把这个忽略掉了,而他们的确是。他们没有考虑原子核所在空间里的真空涨落,他们只是把它丢掉了。所以我说,让我们从真空能量密度的角度看看原子核内有多少能量,在原子核的质子内部有多少的能量振动。这下我们得做点数学了,不是复杂的数学,很简单的数学。

 

 

于是我先根据质子的半径计算出了质子的体积: 9.6x10-39cm3 。这是非常非常非常小的一个体积。然后我在用这个体积乘以真空密度,就能得到在质子这么小点的体积中能包含多少真空质量,而这个结果是: 4.9x1055g 。也就是说在质子这么小的体积中还是有这么大的真空能量 / 质量存在的。为什么当这个数值冒出来的时候我并不惊讶?因为这个质量数值正好是宇宙的质量。呵呵。为什么我不惊讶?还记得我所说的吗?真空连接着一切,这就意味着宇宙中所有那些在它自己的视角中体验着宇宙的质子的振动都必须包含在每一个质子中,才能让真空知道所有的一切都在干啥。所以当这个数据出来时,它就立即在数学上证明了我们全都是合一的。(掌声!)(译注:这里所讲的就是全息原理,全息的意思是每个点都拥有或者说都反射着全体的信息。所以质子内部所包含的空间所对应的真空质量,正好是和外部宇宙的质量相等的,似乎其内部正好倒映着外部,或者说外部正好是内部的投射。这正是其内如其外,其外如其内。)

 

这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当你做出一个声明,但却不知道它为什么是真的时,这是不完整的。但当你开始理解关于它为什么是真的这背后的数学时,你就掌握了很强大的原理。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会说我发表的这篇文章是很激进的原因,我以为我会被踢出学术会议,而不是得奖。因为在这篇文章中,就在上述这些公式的下面,我写了一句简单的话:这或许就是所有的质子全都是纠缠在一起的证据。所有的质子都是通过真空结构连接在一起的。而这就是这个系统能够自组织的原因,因为真空知道所有的一切。

 

4.9x1055g 是一个很大的数字,我是不是需要所有的这些质量来让质子成为一个黑洞呢?不是的,因为这么大的质量都能让宇宙这么大的东西变成黑洞了。所以让质子成为一个黑洞远不需要这么多的质量。所以我计算了下,这么多质量中到底需要多少就可以让质子成为一个黑洞。这叫做 Schwarzschild 半径。 Schwarzschild 是第一个找到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解的人。当爱因斯坦发表广义相对论时,它并没有解出它。他只是发表了这个概念,这个概念就是,引力不是一个物体内部的力,引力是这个物体弯曲时空的结果。当他发表这些时,他想着这个方程有点复杂,我们得花点时间去找到它的解。 Schwarzschild 那时正在苏联前线打仗,他生病从前线回来时就看到了爱因斯坦的文章,并给出了一个解,这个解就叫做 Schwarzschild 解,两周之后他就挂了,但他还是即时的把这个解寄给了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很吃惊,这么快就有解了,但当你看这个解时,你就会发现,它产生了一个黑洞、奇点。当时还并没有管它叫黑洞,黑洞是后来 John Wheeler 这么叫的。但它的确是产生了一个密度无限大的点。而爱因斯坦并不喜欢这个部分,他想或许我的方程在那个地方崩溃了,我们只采纳小曲率部分好了,别管曲率大的那部分。所以 Schwarzschild 半径这个公式一直被用来计算宇宙中的各种引力场,但他们却忽略了为了让时空弯曲发生,它是需要一个黑洞、奇点在其中心的。它能告诉你一个黑洞的直径是多少,如果你知道一个物体的质量的话。反过来,如果你知道直径,也可以推算出需要多少质量才能形成一个黑洞。由此可以算出只需要 8.9x1014g 的质量就能让质子成为黑洞。拿这个数除以 4.9x1055g 得到 1.7x10-39% 。也就是说只需要非常非常少的一点点真空能量变得相干就能制造出我们宇宙中的所有原子,只要这么小的一点点就能造出整个物质世界。

 

 

所以我在那篇文章中所说的就是,或许只需要极少的一点点的相干而不是随机发生在真空中就能产生出物质世界。这是非同寻常的,再次的,数字巧合又出现了。你们注意到了吗? 10-39 次方,或者 10 的正负 39 、正负 40 次方。这和著名物理学家狄拉克的假设有关,它叫做大数假设。狄拉克注意到这个数量级的大数一直在各处冒出,而他假设原子尺度和宇宙尺度之间的关系和这个数量级的数有关。所以这难道不美妙,不简单吗?但如果你问一个物理学家,特别是一个量子物理学家,他会告诉你这是错的,为啥呢?因为一个质子的黑洞质量是 1014 数量级,而在主流物理的标准模型中,质子的质量是 10-24 数量级。所以这其中差了 1038 数量级,又是这个数量级。当这发生时,我是如下表情:

 

 

我这是疯了吗,我竟然搞错了 38 个数量级,我该咋办啊?幸运的是我一直都有静心,这时佛祖乱入了,告诉我:冷静!冷静!这没事。关键在强相互作用力,亲爱的。

 

 

啥是核子之间的强相互作用力呢?大概在 100 多年前,我们发现了质子是带正电荷的,这个电荷会让它们相互排斥。如果你把两个同极磁铁挤在一起,它们会互斥,对吗?当他们发现这个互斥的库伦力时,算出这个库伦斥力是非常非常大的,那这些原子核中的质子们是如何被拢到一起的呢?照这样看原子核根本就无法形成。而在那时还没有黑洞,所以引力是很弱的,不足以把质子吸引在一起。于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说我们得发明一种新的力,我们将管它叫“强力”。因为它必须得很强,事实上,它必须是宇宙中最强的力。他们假设它是存在的,因为原子核中的核子是聚在了一起的,所以必然会有一个力把它们挤在一起。但他们并没有给这个力任何物理上的理解,物理上的意义,以及它的能量来源。他们把宇宙中最强的能量放进了我们的方程中却没说它是从何而来的。他们还说这个力是以胶子为媒介的。

 

好吧,这也是一种搞物理的方式,我管它叫臆造物理。啊,你在这发现了一个问题,你就随意的把宇宙中最强的力放进去了,然后不管了。你计算了一下宇宙的质量,发现有 96% 的质量在宇宙中观测不到,于是你就发明了这么多的“暗物质”,然后把它放进公式里说公式现在对了,不用担心。就这样他们臆造出了强力,他们计算出这个力必须有多大,然后就让这个力正好等于把质子挤压在一起所需要的力。结果更大的问题出现了,后来他们发现了质子里还有夸克,直径非常小并且有电荷,它们也被压在了很小的空间里,我们得需要比强力更强的力才能做到这一点。但他们也没法再叫这个力“强强力”,对吧?这不好听。于是他们又换了个命名方式,管它叫“色力”。这多好听,很艺术化,都有颜色了。他们说我们得让色力无穷大。像这样的话,如果我们再发现更小的粒子,我们就能有无限大的力去把它们压住了。但大家想想看,如果你有无限大的力压缩着一个非常小的体积,这会让你想起什么?黑洞!不是吗?

 

这个用来挤压的无限大力并没有被给出任何来源。想象一下往你的物理学里扔进了无限大的力却不说明它来自何处。所以显而易见的是,当你问一位物理学家,强力到底有多强时,他们并没有数学可以告诉你该去如何计算它,虽然他们有量子色动力学,但却没有完整深入的答案。所以他们会告诉你一个比较,也就是和他们已知的重力做比较。强力到底有多强呢?他们说如果重力是 1 ,那么强力就要比重力强 1038-1039 倍。呵呵。你们看到了吧,标准模型和我的模型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在我的模型中,我把束缚核子在一起所需要的能量来源考虑进去了,他们只是把它扔进去了,没说它的来源。所以在我的模型中,就是重力把核子聚合在一起的。重力在标准模型中是宇宙中最弱的力。在我的模型中,重力是宇宙中最强的力,它把一切都握持在一起。它是真空弯曲,真空漩涡进一个奇点。这就是一切存在的中心,把一切握持在中心周围的力,把小孩抱在怀里的母亲。

 

我知道上面这个数字巧合是不足以说服物理学家的。所以我做的事情就是写了尺度定律。下图是尺度 - 质量对数坐标图。我说好吧,让我们忘掉公式,如果我错了,我的质子就会完全偏离下图中的直线,而标准模型中的质子将会是在上面的。所以从极小的普朗克质量到宇宙,中间还有星系,脉冲星,恒星,地球,我把这些数据点都放上去了。还有 Schwarzschild 质子,看,它正好在这条直线上。而标准模型中的质子却差了很远。这张图不会说谎,你都无法争辩它,因为它们只是最基本的数据,不是什么想法。

 

 

所以从上图我们就能看出这儿是有问题的,为啥有问题呢?物理学家们会说,如果上图是有道理的,那为什么当我们做实验去测量质子质量时,测出来的结果是 10-24 量级,而不是 1014 量级呢?这是因为当我们测量质子质量时,我们是把质子敲到原子外面后再去测量的。也就是说我们是在远离黑洞表面视界的地方测量的,而在这么远的地方重力场是微弱的。所以我们所做的测量是从我们的参考系去测量质子的参考系,离质子很远。我所说的意思就是,如果我们在质子黑洞的视界附近测量,我们就会发现它是符合 Schwarzschild 质子条件的,因为就是在那儿真空正在产生着质子,就是在那儿真空在互动产生着质子。

 

(译注:这个原子结构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一直是个迷,现在的物理学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还是不够正确的,需要颠覆。已经有一些像 Nassim Haramein 这样的非主流物理学家把这个问题搞的更清楚了。我们对原子,原子核的一个根深蒂固的认识就是它们似乎是像小球一样的刚性粒子。但其实粒子只是一个幻象,更加正确的物理图像是,如果把真空必做水,那么原子就像是水中的一个漩涡。这个漩涡就是时空涟漪,不过不是静态的弯曲,而是动态的漩涡。真空不空,真空是一种介质,它有很多名字,在国外一般叫“以太”,在中国就叫做“气”。为什么叫“气”,因为它和空气类似,是一种介质,但比空气还要更基本。这个以太有超流性质,所以我经常会用水或气来比喻它的性质。在以太这种背景介质中只有波动现象,看起来的粒子其实只是一个驻波节点。所以一切的物质现象其实都是驻波。啥是驻波呢?大家可以看看 Cymatics 声音形象化视频来直观的了解一下驻波现象。点阅读原文可跳转到视频。现在明白为啥很多信息里说神是用声音创造宇宙的了吧! Cymatics 就是这一原理的展示。真空中是有声音的,只是这个声音和我们听到的物质层面的声音有所不同,这个真空中的声音现在的主流物理学似乎还没有开始了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如是說 的頭像
    如是說

    如是說999

    如是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