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07 夕阳 无古亦无今

 

 

在佛陀的那个年代,佛陀身边的很多门徒并不是通过禅定来获得果位的,很多门徒只是在听到佛陀的讲解之后,就忽然证得了阿罗汉果位。像憍陈那五比丘最初听到佛陀讲“四谛法门”的时候,他们就完全地领悟了,佛陀印证他们为阿若多,即最初领悟的意思。这个领悟并不是理解上的领悟,而是真正地达到了四果阿罗汉。所以,从这一点上可见一件事:某种内证的境界并不需要多深的定力。

也许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倾向,尤其越是靠近佛教的晚期,人们越是有类似的倾向。什么倾向呢?人们越来越开始迷恋禅定,似乎那是一个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似乎禅定的境界非常的令人向往。当一个人开始进入佛教或者进入任何灵修的领域,他或多或少地会获得这样的暗示:你必须进入一个深奥的禅定的境界。只有进入禅定的境界,你才能达到更深的层面、更深的源头。这意味着一个错误的理解,也就是人们总是觉得好像真理不存在你眼前的世界当中,眼前的世界如此的肤浅,怎么可能有真理?真理一定是存在在一个禅定当中、非常玄妙的、无以言表的深层境界里,人们有这样的一个幻觉,有这样一个先入为主的概念。

但是,当你看到憍陈那五比丘是在佛陀讲解四谛时获得四果的,那你就要知道一件事了。也就是曾经有人问的这个:南传的四个果位是不是跟四个禅定匹配?而初果、二果、三果、四果跟初禅、二禅、三禅、四禅这个比对,可能会让你非常惊讶。

我要告诉你的是,一个达到四果阿罗汉的人,他的最高要求的禅定不超过初禅。这个你会觉得非常惊讶,也就是一个四果阿罗汉的人,他在禅定上的要求只需要达到初禅就够了。这就是为什么憍陈那五比丘可以在闻法的时候证到四果罗汉。如果他必须在四禅证到四果阿罗汉,他必须入很深的禅定,显然在那个片刻他并没有入定,他只是在听佛陀讲法,而那种听讲会达到某种专注,对不对?当你在听某个人演讲的时候,你就会有一种被吸引的倾向,有某一种自动达到的专注倾向,对不对?像你现在听我演讲,你也会达到某种专注的倾向。这种专注的倾向实际上倾向于初禅,初禅只需要达到某一个点的专注,你达到这个点的专注就够了。

令人惊讶的是,一个四果阿罗汉最低所需的定力在初禅以下就可以了,当然,一个四果阿罗汉,他如果在证到四果以后,他希望在禅定上更进阶,对他来说是没有困难的,一个达到四果的人很容易在禅定上获得进阶。

据说有一个跟随佛陀的比丘尼,她是个慧解脱比丘尼,也就是她几乎没有禅定经验。就是说达到四果阿罗汉的人,甚至可以不需要具备初禅就可以达到,连初禅都不到——可以是未到地定,就可以达到四果罗汉了。这个比丘尼达到四果阿罗汉,但她是慧解脱比丘尼,慧解脱意思是她通过证悟达到四果,并不是通过禅定。

然而由于她没有禅定,所以没有神通,神通必须在禅定当中才能生发出来。这个慧解脱比丘尼由于没有神通,她有一次托钵的时候被强盗撸了去,强盗把她关在一个房间里做压寨夫人了。这件事后来比丘僧团知道了,佛陀就派他的有神通的弟子,以神通飞到关押她的那个小黑屋。那个弟子用神通飞过去以后,在空中跟她讲:“你现在可以开始修禅定,当你达到四禅的时候,你将有能力以神通自主地离开这里。”

这个比丘尼就用了一天时间,很轻松地从初禅修到了四禅。当她达到四禅的那个片刻,她立刻拥有了神通力,轻松地就从那个小黑屋出来,飞回到佛陀的身边了。可见一个四果圣者,他如果希望修禅定的话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这个在公案里曾经提到过。

这里提到憍陈那五比丘在听佛陀讲四圣谛的时候,听着听着就证到阿罗汉,所以阿罗汉本身并不需要很深的定。

文章选录于《楞严今释》

 

( 图片|来自网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如是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