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22

 

 

只要对别人有所期待,你就会陷入“现实”与“期待”的落差,受焦躁不安的情绪所苦;而且不管哪一种情绪,都只会消耗你的能量。价值观的框架就算不是沉重的负担,也是心灵的包袱,使人活得辛苦。为了自己,更应清楚了解“别人不照你的想法做事,是很正常的。”如此“接受现实”,心灵的包袱才会减轻。

 

想做“好人”的人:讨好别人,只会削减心灵的能量

 

明明自己的工作已经堆积如山,却没办法拒绝别人的请托,只好照单全收。尽管自己的工作量已经不胜负荷,仍然拉不下脸拒绝。结果,与其说是生对方的气,倒不如说:“为什么倒霉的都是我!”落入自我厌恶与疲劳的双重压力中。

 

这种类型的人希望自己是万人迷,大家都爱他。尽管总是带着微笑讨好大家,内心深处却有种遭到掏空的感觉。为了配合身边的人,压抑自我。这一点在不知不觉中变成沉重的负担,于是他开始觉得“大家都不了解我”,甚至感到自己毫无价值。

 

“对不起,今天不行。”为什么我们连这么简单的话都说不出口……?

 

因为我们舍弃不掉“做个好人”、“做个温柔的人”这种包袱。

 

“人家都特地来拜托我了”、“对方也很惨呢”、“假如我拒绝,那人一定会很失望吧”,总之把对方摆在比自己优先的位置。

 

然后,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在周围的人心目中是个“好人”。

 

其实,你内心深处害怕的并非“是不是好人”,而是“不想让别人讨厌”。

 

仔细想一想,你或许并非抱持“为别人着想”那么单纯的念头;而是“害怕万一拒绝,就会遭人讨厌,只好忍耐接受对方请托”的心情,选择了“自我牺牲”吧。

 

你想要讨好的不是别人,是你自己。能够拒绝与无法拒绝,也都是一种选择。既然是你的选择,就要负起责任。

 

想着“不希望遭人讨厌”而采取行动,与“万一别人讨厌我怎么办”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关系。如果拒绝就遭到讨厌,那是对方的问题,你也没辙。倘使不说清楚自己的想法,只会让周围的人更焦虑罢了。

 

希望你能跟身边的人建立更真诚的关系,当你要拒绝时,请以“事实上……”、“真的……”做开场白吧,这样会让对方打开心胸,理解你拒绝的缘由。

 

期待别人的人:只有接受现实,心灵的包袱才会变轻

 

有一次到餐厅吃饭,打工的服务生送错了菜。我们要求换菜,这时年轻的男服务生说:“请稍等一下。”回头去问厨房,对我们说:“你们点的菜卖光了。”没法子,只好点别的菜。问他:“大概要等多久?”他又回厨房去问,答复:“大概十五分钟。”同行的朋友焦躁起来,“去把你们店长叫来!”然后,“你们送错了菜,难道连最基本的道歉都没有?没有的东西就不要放在菜单上啊!还要我们再等那么久!”狠狠发了一顿牢骚。

 

这么说,对朋友有些不好意思。可是,我一点也不会感觉失望或焦躁。

 

为什么?因为这种情形在国外的餐厅层出不穷,“打工的服务生难免出错。”“每家餐厅都有可能已经卖光某道菜,或者要等很久才出菜。”我原本就不抱任何期待;反倒是如果店长请喝饮料的话,还会感动个老半天呢。

 

朋友以自己的经验为服务质量的基准,因此期待值很高。

 

在日本,公交车若迟到五分钟,你就会觉得“好慢”!可是在国外就算迟到十几、二十分钟,你也认为“这很正常”。这是期待值不同的缘故。

 

不过,其实我以前也曾经有过生气焦躁的经验。在工作上,对属下大发脾气:“怎么连这么一点小事都做不好!”对公司则气恼:“为什么不重视员工?”不好意思的是,就连跟男朋友也常说:“为什么不能为我着想?”不知吵过多少次架。

 

那是因为有“想要……”的期望,就会产生“为什么不能给我……”的愤怒。可是强行把别人套入自己的价值观框架,稍不如意,立刻勃然大怒,这种做法一点也不成熟。

 

只要对别人有所期待,你就会陷入“现实”与“期待”的落差,受焦躁不安的情绪所苦;而且不管哪一种情绪,都只会消耗你的能量。价值观的框架就算不是沉重的负担,也是心灵的包袱,使人活得辛苦。为了自己,更应清楚了解“别人不照你的想法做事,是很正常的”。而且世间就是因为自己和别人各有千秋,才格外有趣。只有单纯的“接受现实”,心灵的包袱才会变轻。

 

自己的“期待”,要从“现实面”加以考虑,才是真的期待。不要企图改变别人,而是改变自己。

 

也就是说,对别人不抱任何期待,而是期待自己的心变柔软。

 

活在别人的世界里,你将永远无法消除不满的情绪

 

说实话,我从小就很会爬树。不只是会,而是擅长,非常擅长。

 

我喜欢爬上树,远眺风景,因此只要看到可以爬的树,就会使出浑身解数爬上去。

 

上小学之后,我打算挑战所有校内及附近的树。级任导师给我取了个绰号,叫“0.8”。“0.8”的日文发音近似“御转婆”,也就是“野丫头”的意思。老师说:”你啊!是学校里最野的丫头。”我心里好得意,还想爬上任何人都没爬过的高树,打败高年级的男生,好证明自己的存在,不负“野丫头”的封号。

 

可是旁边的女生纷纷说:“爬那么高不害怕吗?”“掉下来会受伤哟!”“我绝对做不来。”她们用怪异的眼神看着我,我也渐渐觉得“像个女孩子比较好”,“想跟大家一样”。

 

之后有一天,我爬上树后,忽然想着:“我也会从树上掉下来吧?”结果那一瞬间,我果真头朝下、倒栽葱的摔了下来。

 

不可思议的是,从树上掉下来以后,我反而松了口气。那是“我跟别人一样”的安心。之后我不再爬树,开始跟其它女孩儿一样玩跳绳、打弹珠,但我也很不开心。因为我一点也不擅长,只能悄悄躲在女生堆里而已。

长大以后,现在的我知道怎么生活,才不会浪费精力。

 

假如要给当时的我一点建议的话,我会说:“每个人都不一样,不要恐惧孤独,畅快的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吧。”

 

如果受既定且刻板的印象束缚,就无法自由的想象与行动。

 

活在别人的世界里,会渐渐不满;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会渐渐不安。不管选择哪一个,都无法十全十美。

 

我在这里想要告诉大家的是,依附别人过日子,你将永远无法消除不满的情绪;可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那种不安却可以靠自己的力量消除。换句话说,你在自己的世界里可以提高、发挥能量,尽你最大的能力,就算不“变成”其它东西,至少可以“恢复”本来的自我。

 

本文节选自《练习心平静》一书

 SOURCEhttp://mp.weixin.qq.com/s/nD6I5qQdFNf6pTQgbPT0WQ

 (图文來自网络,版权属于原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如是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