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20-08-12

 

 

 

今天的主题是关于“选择”。

 

我们听过很多人提到在自己的人生当中遇到没得选择的境况。比如,你生病了会不会好,可以选择吗?你的命运可以选择吗?你的人生过得快乐还是痛苦,可以选择吗?在心灵动力学的观念中,在生活中的修行就是“你越来越发现,你是可以选择的”。

 

举个例子,有个同学和先生出去度假,回来发现女儿把家里搞得一塌糊涂,把番茄酱喷到墙上,弄得到处都是。这个妈妈惯性的反应是抓狂,然后叫女儿把它清理干净。番茄酱已经干了,她很生气地叫女儿去清干净,结果女儿把门一甩,根本不理她。

 

这个妈妈突然回想起自己上过许医师的课程,突然想到,在心灵的学习中,我们常常说“我创造我自己的实相”。于是她问自己:“你一定得生气吗?生气是必然的吗?还是它可以是一种选择?”

 

 

 

当智慧来了,选择就出现了。这位妈妈的第一个选择是不生气,因为生气于事无补,只会更破坏亲子关系。她的第二个选择是想“可能女儿也曾尝试去擦干净,可是已经干了的番茄酱很难擦干净。”

 

这位妈妈只做出第一个不生气的选择就是智慧了。比如别人骂你是猪,你一定要生气吗?你可以告诉他:“是啊,我是猪,金猪行大运啊。”

 

接着,这位妈妈继续做出的选择是,到外面买一盒湿纸巾,然后拿给女儿,对她说:“来,你自己喷的,还是要麻烦你把它擦干净。”结果女儿就乖乖地拿着湿纸巾把墙上干掉的番茄酱擦干净了。

 

在人生中,很多时候我们都变成惯性的奴隶,不认为自己能够选择。比如夫妻吵架,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当你发现你可以选择用不一样的心态面对这个人,当你发现你可以选择用不一样的心情面对这个世界,你就不再受过去习惯的制约。

 

当你的另一半骂你没有用,以前你只会哭,或者是和他吵架。当你知道怎么选择之后,你可以淡淡地说一句:“那选择和我这个没用的人在一起的人,不是更没用吗?”但是,你要选一个没有暴力倾向的人,这样对他说才不会被打。

 

当你有了智慧之后,你同时开始有了选择。所有人生中的无奈与痛苦,绝望的人、自杀的人,常常是生活中遇到一个境况,发现自己没得选择。

 

举个例子,如果你进入一段关系,既解决不了又摆脱不了,是不是会痛苦?因为你没得选择。

 

如果在台湾的联考制度中,只要没考上公立大学就没有学校可以上,那没有考上的人是不是很痛苦?而如果没有考上的人有更多的选择,可以选择重考,可以选择优秀的私立学校,可以选择先工作,那当一个人发现他有选择了,就会感到“退一步海阔天空”。

 

可是我们常常用没得选择、命定等自我限制来把自己框架住了。我在身心科的门诊中,常有一个很深的感慨:“很多人都是被自己的思想限制住了”。

 

当我们用心灵的角度、用赛斯哲学思想的观点来看选择,我要告诉大家:你必须选择你要怎么想,你要怎么想是可以选择的。这就是破除我执的最好方法。

 

什么是“我执”?“我执”是指执着于某一个观念、执着于对某件事情的看法、执着于自己的逻辑思考。

 

比如,当我告诉某个人:“你要学会信任人性。”他告诉我:“许医师,我没有办法信任人性,因为过去怎样怎样……我受了很多伤,所以我不能信任人性。”我告诉他:“你要不要信任人性,不是经验法则,而是一种选择。”我可以从小到大都被骗,而依然选择相信人性。

 

你要悲观还是乐观,是你的选择。你要信任“人性本善”,还是认为“人性本恶”,是一种选择。你要觉得你的未来没有希望,还是觉得未来充满光明,是一种选择。

 

你事业失败了,要跳楼自杀或要去杀人,是一种选择,而觉得失败了更好,可以换个跑道重新再来,是另一种选择。

 

你离婚了,你可以觉得:“糟糕,这是家族的耻辱;糟糕,我爸爸妈妈觉得我很丢脸;糟糕,我以后怎么见人?”你也可以觉得,你经历了一段过程,丰富了人生,丰富了智慧,以便你下一个阶段的人生可以走得更好。你要怎么想是一种选择。

 

你的孩子不上学读书,你可以选择觉得:“他没希望了,以后当乞丐算了。”你也可以选择认为:“这孩子死定了,以后怎么跟别人竞争。”你也可以选择相信:“这个孩子既然读书不行,那就表示他一定有其他方面很行。”

 

人们常常掉入自己限制性的思想中。你的思想的选择越有限,你的人生越痛苦。只要你感到痛苦,你就问自己:“我之所以痛苦,是不是因为没得选择?”一定是。真的没得选择吗?不是,是你的心灵生锈了。

 

愿你拥有智慧,拥有选择权,拥有美好的人生。

 

作者|许添盛 

摘自|有声书《富足人生的12把金钥》

文字整理|铜豌豆

编辑 | 麦田心灵

图片|来自网络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如是說 的頭像
    如是說

    如是說999

    如是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