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24

 

 

你希望你的感觉被别人体会、了解吗?

 

如果有一个人能够体会、了解你的感觉,你的心情会是什么样的?比如说,假如你是个爸爸,你的辛苦被太太了解了,你的努力被孩子认可了,你的付出被他们同理了,请问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你的心一定是打开的,你会心甘情愿为这个家做牛做马。

 

比如,你是爸爸或妈妈,你会为孩子付出很多,而且你的付出,还应该包括体会到孩子的感受。如果你越付出,孩子的感受离你越遥远,或者你认为你做了很多,却根本没抓住孩子的感觉,你就会觉得很累, 因为你的表达是不对的。

 

 

当你的表达不对,你说再多都没有用,因为孩子没有对你把心打开。因为你总是想要命令他,或者想要干涉他,或是你过度关心他,却并没有真的去体会他的感受。一旦这样的对立、分别起来了,你就落入痛苦的模式了。

 

所以,许医师第一个想说的是:表达是需要学习的。而且你一定要开始去问自己一个问题: “跟别人沟通的时候,我能不能改变我所使用的表达方式?”

 

如果你想要表达对孩子的关心,却永远只用骂的方式,比如“功课写完了没有?还不早点睡?你烦不烦啊……”那么,请你开始改变这种沟通方式。因为你讲来讲去,就是那几种表达,你没有学会新的表达,没有学会一种轻松幽默、甚至同理的表达方式。

 

所以,我一直在强调各种情绪的表达,配合上表达的技巧及感受上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很多人的感受出不来。比如,我在做儿童或青少年的治疗,我真的做得很出色。因为我的治疗方法是——说出那个孩子的感受。当那个孩子的感受被治疗师了解了,有时候孩子当场就流下了眼泪,情绪当场就出来了。

 

 

当你能够去了解到对方的感受、说出对方的感受,那个情感的力量就起来了、感受的力量就起来了。感受的力量有时比头脑的力量还要大!

 

接着,我要你继续问自己第二个问题,这是个关于自我觉察的问题:“我是否是一个经常压抑情绪的人?"

 

大家不要意外,所有的癌症病人都认同这句话,所有容易生病的人也都认同这句话。有时候,也许你也想表达压抑的情绪,有时候你也想跟家人表达爱,可是一表达出来,就让人觉得很啰嗦,你的孩子可能会说:“你管好自己的事,我的事我自己会处理,你不要再讲下去了。”

 

其实你的小孩要的是一种了解和沟通。如果你要跟孩子沟通,不要开口就说怎么样怎么样,而是要这样说:“孩子,我有一些内心的感觉想跟你沟通。”你要去跟他讲你内心的感受,比如,你可以这样说:“孩子,妈妈的内在有一些对未来的恐惧,妈妈想跟你分享。” 当你说出你的感受,你不要去攻击他,也不要去说出他的内心,孩子自然就会听你说你的感受。

 

 

我们来探讨一下为什么孩子不想跟你沟通。如果你跟孩子谈,你完全不要谈他的事。你在孩子面前剖析你的感受,你可以跟孩子这样讲:“在婚姻里面,我一直感觉到很多的无力感。因为妈妈一直希望爸爸从事他本来的工作,可是爸爸的工作一直不稳定,所以我对未来,有很多不确定感。我在我的婚姻里面,学习面对我的害怕。”当你这样跟孩子说,孩子的反应也许会出乎你的意料,孩子可能会说:“妈妈,没问题, 我陪你一起面对。”

 

再比如,爸爸跟孩子说: "其实爸爸在还没准备好当先生之前,就结婚了;在还没准备好当父亲之前,你就生下来了。其实爸爸对于当父亲这件事,是害怕的。我怕我扛不了责任, 我害怕我赚的钱不够给你们念书,将来没办法送你们出国留学。其实爸爸内心有很多恐惧,担心我赚的钱不够,甚至担心你们会看不起我这个做父亲的。因为我这个做父亲的,在这社会上的地位并不是太高,收入也只算中等而已。所以,我甚至担心,你们会不会并没有以爸爸为荣。”

 

当爸爸跟孩子这样说出内心的话,孩子会说:“爸爸,你想太多了, 今天不管你的钱赚得多还是少,我们都是爱你的。爸爸,你以为我们会因为你收入不够多而看不起你吗?爸爸,这么多年来,我们看到了你的用心。每次当你被炒了,找不到工作的时候,我们看到你半夜睡不着觉,我们看到你很努力想要赚钱为这个家好。爸爸你放心, 我们永远支持你。”这就是表达。

 

 

可是,生活中的“表达”却总是充满了责骂的。可能一个爸爸很尽力,面对社会的威胁及自己的无力感,他会开始盯着孩子的功课。他会跟孩子说:“你是怎么搞的?为什么书还不好好念啊?你知道社会是充满竞争的吗?你这样念书,你觉得自己会有未来吗?" 其实是这个爸爸感觉不到未来,是这个爸爸对未来感到焦虑,投射到孩子身上。因为他没有做真正的表达。

 

因此,要做到真正的表达,就一定要让自己的心软下来、 软下来、 再软下来,说一些“鸡皮疙瘩掉满地”的话,这些话才是你内心真实的感受。

 

所以,你一定要学习如何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学习如何用言语把藏在内心很多年的感受表达出来,学习使用言语把放在心里从来没有说出来的感觉说出来。而当你在表达感受的时候,你和对方不会吵架,气氛会静下来。

 

 

我相信有很多父母从来没有让孩子明白过,自己是多么想念孩子。比如说,我曾看过一个广告:爸爸买了一条600元的白鲳,然后等女儿回来。后来女儿打电话过来说,这个礼拜不回家吃饭,爸爸就说:“这样啊!”其实那话语中隐藏了许多失望。然后爸爸马上去跟老板娘换成小条的白鲳,自己吃。可是他没在电话里跟女儿说: “你回来吧!我已经想念你好几个月了,你不回来,白鲳也没人陪我吃。”

 

其实,这个爸爸可以这样向女儿表达:“爸爸很久没看到你了,你回来陪爸爸吃一顿饭吧!爸爸想你想到吃不下、睡不着。”你完全可以这么去表达,你只是负责表达你真实的感受。当然,女儿要不要回来,是她的自由,而不是你表达完,女儿就一定得回来。

 

你只需负责表达出对孩子的思念;表达自己年纪越大,越希望跟孩子多说说话;表达过去都在为孩子付出,现在也希望孩子可以对你付出和陪伴。可是过去的你,从来不敢这样表达,你永远说:“孩子要在都市工作,要赚钱,我们要体谅他。”你不断压抑自己的感受。其实你可以表达,甚至可以讨论, 而且就算表达了,孩子也不一定会回来。 但起码你表达出来了,至少可以沟通一下,至少有个感受的交流。而表达之后,纵使孩子拒绝了你,可是他也知道你的问题在哪里了。

 

所有的表达都会开启真正沟通的过程。表达在于你自己,而对方能不能改变,在于他自己。不过,你一定要做你的表达,而不是把很多话都放在心里面。

 

作者|许添盛 

摘自|有声书《超越的力量》

文字整理|郑琇月

编辑 | 麦田心灵

图片|来自网络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如是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