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這是在談論業的問題,但是卻從一個奇怪的題目談起,也就是制度,先從二元對立的觀念,再談到無自性的觀念,最後談到交互作用,一開始可能有點摸不著頭腦,慢慢看就會發現,簡單的言論之中,蘊藏著深意。對這個主題有興趣的人可以參看「當和尚遇見鑽石」這本書。
地藏王菩薩:地藏講「制度」,今天我們來談一談,在人類的社會中有許許多多的制度,其實不只是人類社會,在動物中也有許多顯而易見或不易了解的制度。但是,當然各位瞭解最多的還是人類社會具備的各式各樣的制度,這也是「人」這樣的存在一個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多樣性非常豐富!這是我們第一個要先提到的。
再來我們要探討制度好壞的問題。首先注意,我們引進了「好壞」的觀念,通常所謂的「好」,就是這個東西使你獲得了正面的利益,這個時候你會把它歸類為「好」,如果說這個制度使你產生了某種的損失,那麼就會被歸類成「壞」。
我們先來探討制度是如何產生的,當然,制度之產生有它的歷史、地區、文化等種種因素,制度之產生是由人制定的,而只要是人就有某種形式的不足,因此所制定出來的制度也就有了某種形式的不完備,這種不完備直接、間接引發了所謂的「好」、「壞」。
其實,如果從一個比較高的層次來看,制度也好,推而廣之,一切在你眼前呈現出來的種種現象,它本身是沒有自性、因緣和合而生的,因緣聚它就產生了,因緣滅它就消失了,所以許許多多制度的根本性質就是無自性,也可以說這些現象它本身是中性的,並沒有所謂的好壞之別,所有的好壞都存在於我們的心念當中。
就好像一個碗,它就只是一個碗,並沒有所謂好壞之分,但是當你要去買它的時候,你忽然發現,這個碗怎麼那麼貴,或者這個碗怎麼那麼便宜,又或者你可能會發現,這個碗非常的漂亮、或者略顯瑕疵…等等,這些好壞、高低的概念,其實是由我們自己所外加的、賦與的,並不屬於「碗」這樣的存在本身。
對於制度以及所有一切的現象都具有同樣的性質,就是它本身是因緣和合而生,並沒有這些價值上的概念存在於其中,所以這些概念哪裡來的?這些概念就存在於我們和這個對象的交互作用當中,當我們引發了價值判斷,高低、好壞、善惡就形成了一般稱之為「業」、「業力」的東西,交互作用越強烈,業力的作用就越強烈,交互作用不明顯,業力的作用就不易察覺。
所以就某個層次來看,業力之產生,來自我們自己的心念,所以當我們體悟到,其實這一切都來自於各式各樣價值的判斷,那麼經由適當的方法鍛練之後,可以降低造業的情況,直到「善業不作,惡業不作」,什麼也都不作,這樣我們就達到了一個原本的狀態,在這個狀態之中沒有你們主觀的概念掺雜在其中,或者說能夠以萬事萬物本來的面貌去對待。
這樣,我們可以簡單的對制度以及所有的現象有一個基本的理解,當然,無論如何解說,由於語言能夠表達的非常有限,所以總會覺得,有那麼一點說不清楚,這是難以避免的,或者說,用言語來闡述這些概念是一種不得已的、方便的做法,更重要的是要直接去體驗,所以各位為什麼會在這裡呢?其中一個最重要的目的就是體驗這些呈現在你面前的萬事萬物,並最終體會到其本質是空、是無自性。
其實我們還可以繼續就制度本身做更多的探討,但是我想暫時在這裡做一個簡短的結束,剩下的留給各位自行思考,因為無論我如何的闡述、如何的說明,要以有限的時間,解釋各式各樣紛雜繁多的制度是不夠的,所以最後我們只能再提醒各位,當你們思考一個對象,比如說「制度」的時候,請注意到自己的限制,什麼限制呢?就是文化背景的限制、所能夠接受到訊息的限制,還受到個人主觀詮釋的限制,這種種的限制使你對一個客觀的對象,產生了一個獨屬於你自己的概念。
但是人這樣的存在,具有先天的不完備性,也就是說這樣的狀態的你,沒有辦法達到全知全能的程度,所以你對某一個客體或者現象產生的概念,無法避免的具有某種程度的「偏見」,這個偏見在這裡相對於「正見」而言,正見就是正確的見解、認識,偏見是指我們的認識沒有那麼的完備,而一定有所欠缺。
但是這樣的狀況能不能稍稍的加以彌補呢?其實有一個很簡單的方式,就是想像一下,你是一個遠方的,比如說,可能是星際友邦,從一個外來者的觀點、旁觀者的觀點,來看這樣的事情、現象,你、你們在某種程度上能夠更為客觀的看待呈現在你面前的這些。
除此之外,也可以藉由處境與你相當不同的,比如說處在不同制度、不同文化傳統、不同宗教信仰底下人的觀點,來盡可能的避免掉個人的主觀意識所造成的局限性,往往你會發覺,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相當程度的不足,所以為什麼要虛心?為什麼要互相尊重、互相協助?這也是原因之一,我們今天就講到這裡,不盡之處就留給各位思考。
传导 : 凡夫http://blog.sina.com.cn/u/2103421412
【相关阅读】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