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02 becomequantum 灵音悠扬

 

 

 

我们离这个转变点已经很近了。而这开始给我们宇宙是如何制造电荷和电流的理解,宇宙可是制造了很多很多的电荷的。所以这是很重要的。如果我们想了解是什么样的结构产生了这样的效应,如果我们想开始设计一个能够接入真空能量源的设备,我们就必须了解真空结构是如何产生电荷的。( Nassim 用手比划螺旋。电荷存在的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Dan Winter 管以太就叫电荷,但这个以太从来都不是静止的,当它流进漩涡时就呈负电荷,流出时就呈正电荷。所以正负电荷其实是代表了以太流动的方向,正出(辐射)、负进(收缩)。电荷是一个持续动态流动的过程,不是一个静态的状态。

 

很多人不知道其实我也做工程设计,大家都以为我只搞理论,而我现在也开始更多的谈论工程设计。为了了解该如何去建造这样的一个设备,我必须得理解让真空结构去产生一个奇点、产生一个无限密度的点的最基本动力学原理。因为如果我了解了这其中原理,我就能在实验室中去重建。我意识到当我们看待黑洞,也就是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时,是有个奇怪的地方的。也就是我们对待旋转的方式是有点不正确的。我意识到我们所做的事情是我们把参考系附着在了黑洞的旋转上。我们这样做的原因是当我们尝试用爱因斯坦的方程去计算黑洞自旋的动力学时,我们意识到机械旋转是异常复杂的。这里面有科里奥利效应,陀螺效应等,他们想消除复杂性。当我们这样做时,我们就漏掉了一些重要的东西。那他们是怎么做的呢?他们说我们将通过把参考系放到旋转矩阵上以消除掉陀螺效应。而这是啥意思呢?

 

想象你有一个超强的 V8 引擎,有一个每秒 5000 转的旋转轴从引擎中伸出。而你就站在这个高速转轴面前,在一个蠢到家的时刻,你决定用手去抓住这个转轴。于是你就会体验到陀螺效应,其中一个就是被削,你的皮会被高速削飞出去。还会体验到热效应,你的手会开始冒肉香。然而如果我在你抓住转轴时抓住你所在的参考系,并把它以和转轴同样的速度转起来,你就不会体验到任何这些。但这时我仍然可以说我能数出你每秒转了多少圈。这就是他们所做的。所以我说这是不合适的,我们应该把参考系稳定在真空结构中,意思就是把真空当作参考系,那么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的解就会不同。这就是我和 Rauscher 博士发表的另一篇文章,她在数学上帮助了我很多,而这些是复杂很多的数学,我今天在这就不跟你们说了,所以别紧张。这是我发表的第一篇文章——《 The origin of spin 旋转的起源》。它往时空中添加了扭矩和科里奥利效应。爱因斯坦说时空弯曲产生了重力,这个新的方程说,时空不仅弯曲了还螺旋了,就像你拔掉水池底的塞子时水产生的漩涡一样。当我们这样做时,这个解就不是一个球形的黑洞,而是像双圆环。面包圈就是个圆环。

 

 

 如果你有两个旋转方向相反的圆环叠起来,你就有了双圆环。为啥会有两个方向相反的旋转呢?因为有科里奥利效应,例如北半球的台风是逆时针旋转的,南半球的是顺时针。现在我们有了这个圆环场,取代了原来的系统表面是圆球的概念,它们实际上是双圆环的。正因为如此现在我们有了反馈的机理——它是同时膨胀和收缩的。对吗?对每个作用力同时都有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译注:这里的收缩代表向内输入信息,膨胀代表向外投射信息,而你投射出的东西是和你的输入有关的,这个输入就是你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你的信念。你输入什么就会投射出什么。所以想改变你投射出的世界,你得先改变自己。这个双圆环的拓扑结构可以说是宇宙中一切事物的一个最基本结构。星体、星系、人的光体结构是这样的,我们创造现实的运作机理也是这样的。)

 

宇宙是同时膨胀和收缩的。上个月有件让我很兴奋的事情,最新的天文观测数据出来了,他们发现当他们往一个方向看时,宇宙看似在收缩,而往另一个方向看时,则看似是在膨胀。现在他们开始意识到了,宇宙的膨胀和收缩是同时发生的。不是先膨胀再收缩,而是同时。这也是你会有信息反馈的原因。你也可以把这个双圆环结构想象成你的光体。中间这个点就是你的心轮。我还教过一个基于此的冥想。你们可以看到它从赤道出来,到两极,再回到中心点。每当它这样绕圈时,你看在这个圆环的中心是什么?空间、真空。如果这就是黑洞的新解,那么密度无限点所在的地方就是空间、真空。真空就是无限密度的。这也是真空连接着一切点的原因,因为它可以走向中心。所以它一直都是连接着的,从未分离。你就是一个这样双圆环的中心。每个组成我们的原子也是像这样的。有趣的是,当你从上面看着双圆环结构时,它就像是一个太极图。

 

 

(又休息了一回)我想我增肥了,西班牙菜真好吃!当这两个圆环相接触的两个膜相互作用时,就在这个系统的赤道处得到了波动函数。你们知道吗,在物理学中有个问题,爱因斯坦研究过,哈勃也研究过。土星和木星都有环,为什么尘埃和各种物质会在这些行星的赤道处聚集?为什么行星是在太阳的赤道平面绕太阳转?星系的大部分质量也是处在星系的赤道上,所以星系都是圆盘状的。而现在我们能开始理解为什么会是这样了。这会发生是因为物质会被卡在下图赤道处的波动里。会有一个物质环,然后是空间,然后另一个环,然后是空间。或者是一个行星、再一个行星、再一个行星。

 

 

(和特斯拉同时代的美国科学家 Walter Russell 在他的书中说,当行星衰老时圆球形的状态就保持不住了,就会在赤道处产生圆环。这让我联想起人到中年发福时是在腰上长肥肉,或许是同样的道理,哈哈。

 

这实际上是时空创造这个物质平面的功能,也就是两个圆环相互作用的陀螺效应。所以我开始去查看宇宙中的星体,例如下图是一个脉冲星:

 

 

这上下都是巨大的漩涡。左边这个漩涡的长度有一百万光年。而当他们仔细看时发现当这个漩涡靠近黑洞时,似乎是以光速在旋转着。所以我们在各处都找到了这同样的动力学结构。

 

大家知道在双圆环的中心是一个孔洞、空间。而这个空间、真空似乎有一个功能就是静止。而这所有动态的运动是如何在这中间产生静态的不动的呢?在飓风的中心你会发现什么?风眼。而在风眼中是没有风的,是完美平静的,在其四周却刮着时速上百英里的大风。而这和很多古文明中的教导连接了起来。旋转的中心是宁静,万物的中心是宁静。于是我就想现在我有了动态的部分,那公式的静态部分在哪呢?宁静态的几何结构是什么?旋转几何,双圆环动态更像是这个结构扩张的部分,那收缩部分的几何结构是什么?真空的基本几何结构是什么?

 

我意识到球面、双环是扩张的部分,也是最不稳定的部分。那么压缩部分的几何,宁静源头的几何就必须是最稳定、最紧致的几何。我在寻找最完美平衡的几何结构。在那个时候,我在研究物理的同时也在研究着古文明。我在找寻和这个几何有关的信息。结果发现世界各地不同的古文明似乎都在建造相似的金字塔形的结构。我在想这些古文明说不定可能会知道关于真空几何结构的一些知识。我打开了一本书,书名叫《墨西哥金字塔的秘密》。我随便翻开这本书,结果就翻到了下面这一页:

 

 

大家还记得吗,我正在研究球体中的正四面体。正四面体是最小最稳定的柏拉图立方体。所以我知道或许正四面体就是了解真空、宁静几何结构的线索。但我知道这个几何体必须是完美平衡的。这样所有的力矢在圆环的中心就能相互抵消掉以创造出完美的平衡和静止,也就是我们所称的真空,看起来什么也不是,但却是一切平衡抵消掉的结果,就像是飓风的风眼。

 

所以当我打开这本书时,我惊讶的发现这张图上竟然有个正四面体在球中。所以我就觉得这很奇怪,这正好是我推想的结论。于是我开始看这个图是怎么来的。而结果是有个工程师花了二十多年时间去研究墨西哥城附近的特奥蒂瓦坎古城。在那儿有着月亮金字塔、太阳金字塔、黄泉大道等古迹。他在为美国科学会做调查研究,结果有同样的数字不断的冒出来,他尝试着去搞明白这些数字是啥意思。他注意到这些建筑的排列方式反应了太阳系内各星球的位置,包括海王星和冥王星。而这两颗星我们直到 1900 年代早期才发现。当他继续去看这些数据时,他发现这些数据总是出现在球中有个正四面体这样的几何结构中。

 

如果你把正四面体的一个顶点放在球的南极点上,那么这个正四面体的另外三个顶点就会处在北纬 19.47 度线上。后来我忽然在想这个特奥蒂瓦坎古城在地球上的什么位置,结果它就正好在北纬 19.47 度。夏威夷也在这个纬度上,这也是俺住在夏威夷的原因。所以不仅是这个古建筑群的排列在告诉我们这点,它在地球上的纬度也在告诉着我们这一点。我觉得这是很神奇的,因为你并不期望从“并不是很进化”的古文明那里获得这些。当你看到这些建筑中所蕴含的数学时,你就会意识到建造它们的古人可不是野蛮人。

 

我开始推敲这个真空几何结构到底是啥样的。因为我知道它不可能就是一个正四面体,因为单独一个正四面体并不是平衡的。因为在柏拉图立方体中,正四面体是非常奇怪的,它的质心和几何中心不是在同一个点上。所以单独一个正四面体是不足以构成真空几何结构的,必须要有更多。所以我开始琢磨这个,那时我还住在面包车里,连电脑都没有,所以我开始在我的大脑里去想这个,所以这花了不少时间,我的头也疼了很久。我有一个新的动画来展示这个。(动画在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8467303/  这个视频的第 16 分钟处。点阅读原文可跳转。未完待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如是說 的頭像
    如是說

    如是說999

    如是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