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3

 

 

老子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那么,人可以在活着时体会无身吗?当然!若不如此,人怎能于此生得到真正的解脱呢。事实上,也只有在你活着时体会到无身,才是有意义的。倘若一个人死了,才能达成无身,那么谁知道那个无身呢?无身这个概念,无身这种体验,只对活人才有意义,只对活人才能存在。

 

当我们从六根、六尘、六识任何一处入手,抵达对心性的感知;当我们能从心性出发,再次去感知六根、六尘或六识时,就会发现,六根、六尘和六识,都从心性上脱落了。六根、六尘和六识之于心性,就像诸器物或诸微尘之于虚空。当然,身体作为六根之一,它之于心性,也像山河大地之于虚空一般。

 

当我们进入对心性的感知,并以心性去感知它自己时,我们就会体会到无身。无身的感知是:你感知到你并没有身体,而眼前的这个身体,只是一种和你并无关联的存在。呼吸、运动、感觉、感受等,并不能将身体牵向某处——例如,这是我的身体的感知或觉知。痛苦、呼吸困难或身体其他不适,也不能将身体牵向这是我的的感知。

 

无身的体验中,身体和你没有关联,出现在身体上的感觉也没有。在感知上你虽然感知到和身体没有什么关联,但当身体饥饿、疼痛或有其他不适时,你仍会尽力为它解除。你对身体的态度,就像对你的宠物狗、宠物猫或其他昂贵或极其喜欢的宠物一样。某种宠物你虽然喜欢,但你不会觉得它就是你或你的身体,同样的,一个活在心性中,以心性活着的人,那身体对于他,也像这种感觉。

 

一个以心性活着的人,是一个无身者。他感知没有身体,但他觉遍十方。六根、六尘、六识,十八界之物,了了分明,了了觉知,一样不少。在心性的觉光中,六根、六尘、六识变得无来无去,因此在心光的世界无得无失。因而一个活在心性中的人变得十分安定,因为没有得和失的幻觉影响到他们。

 

没有得失的体验就没有宠辱忧患。你没有身体可以失去,也没有身体可以得到,因而生死于你就会变得宠辱不惊。老子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是的,你是可以变得无身的。不须捐舍这个身躯,也不必等到临终之时,你是可以变得无身的。你可以体会到,你可以感知到,它可以变成你世界里的事实,当你也去觅寻和体会诸佛所说的心性时。

 

心性于六根处有不同的名称,于眼称见性,于耳称闻性……于身称觉性,于念头处称知性。当六根归一,统曰心性。或曰佛性,或大圆镜智,或曰普提,或曰涅槃,种种名称皆可,关键是体会到那是什么。当你体会到那是什么,名称并不重要,甚至不给它名字也可以。

 

修观见性,圆修耳根法门,或观呼吸……都可以进入无身的感知和体验中。所以,及吾无身是可能的,知见明晰,方法正确,加以时日,相信人人皆可以抵达无身的体验或境界。君不见,楞严经中,有名的二十五弟子,及无数无量无名的弟子,皆悟入此境。得获解脱,岂是虚哉。

 

当你活在无身的感知中,眼前这身体再也不能给你带来苦。它可以带来痛,但不再形成苦,痛苦是一件再不可能发生的事。疼痛在身体的世界变成一件极其单纯的事。疼痛出没于身体,就像彩虹出没于天空,它像心跳,强烈、有力、鲜明,带来生命的清醒。活在无身的感知中,这被称为身体的存在,有病——很好,没病——也很好。事实上,它一直很好,有病只是个传说,健康、正常才是它一贯的事实,即使人们说它正在病入膏肓。即使这身体死去,也不能给人带来恐慌和悲伤,相反,它带来的是安详和早已期待的走访。

 

像烟花寂灭于天空,觉悟者看着自己死亡,那在他生命中看了百千万亿回的状况。死亡不能令他感到惊讶,死亡只是在证明一切都很正常。无身的世界,根就是尘,尘就是识,识就是烟花梦幻。像看着一场梦结束一样,他看着他此生收场。没有恐慌,没有哀伤,唯有安定和不慌不忙,这就是修持的力量,证悟的力量,觉知无身的芬芳。

 

老子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是的,证悟无身,百年无恙;证悟无身,朝夕芬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如是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