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ner explorer 新人类扬升意识
对于修炼者,不懂得至上的法门则不可能获得大成就(解脱)。这个至上的法门就是空性,空性法门也是无为的大道。从思想深度上理解,空性最后的落脚处是一点对立二分都不沾,有和无、高和下、美和丑、圣和凡、过去和未来的对立也被吸纳到大空性当中。没有了对立自然也无所渴求,心就可以永远安住在无为的当下。但这似乎是极难的事情,只要心还在活动有为的愿望和渴求就会产生。所以在真正达到大解脱之前,即使已经对空性有所证悟,仍然需要很多 “ 有为 ” 的善行来辅助,只不过这种有为需要一种无私无我的态度才可能打破其中的个人执着,最后连有为的善行也要超越,变成无为的空性,也就是无为无不为。这才算是真正获得了大自在。支持一个人走向这种有为善行的不仅是个人的灵性和慈悲,也是宗教精神的一种潜移默化影响,有时候我们只是臣服于内在的引领就会接触到这种神圣意愿,我们就不得不去做一些非个人性的责任。这也是证悟空性之后会发生的事情之一。
至于证到空性(无)之后发生了什么,我们可以用光明(有)来代表,这两者是一体两面,谁都无法离开彼此。在佛法里面没有着重强调的东西在西方的宗教脉络里则得到了弘扬,那就是充满爱和光的基督意识。所以最终我们只可能通过两种方式回归源头,一种是从无到有,即先达到空性再获得万有;一种是依赖有的恩典,乘着爱和光上升回到源头。另外也可以用 “ 无为 ” 来表示,认识 “ 无为 ” 就认识至高的实相,生命存在的最高形式就是有意识地无为。用印度教的思想来阐释就是 “ 你就是那 ” 、 “ 寻找神的正是神本人 ” ,认出了这个就是理解了 “ 无为 ” 。无为的思想正是通过万物一体的实相经验而来,正是因为万物的本质都亘古处在无为的解脱大道当中,所以所有的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我们每个人都是无知的化身。不过理解是一回事,体验又是另外一回事,无为在证悟之前是认识上的,证悟以后才可能变成行动上的,这个行动的能力又是依据个人的证量而体验有所不同的。
无为的思想可以忽略掉很多宗教影响带来的繁琐形式,无为思想是中国人特有的文化精髓,最能接近无为思想的当属 “ 不立文字 ” 的禅宗一派。无为当属自然,而道法自然,所以其中包含自然法则的理解和运用,比如阴阳和人天合一,修真和得道。无为同时也传达了一个重要哲学:事物都有它自然发展的规律,有生有灭即是无常。人只有顺乎自然,尽乎人事才算是完成了一生被设定的角色。这里面同样要克服一切类型的 “ 执着 ” ,和空性的智慧是接近的。在无思无虑、全然临在的当下里面,我们可以短暂地体验到这种无为带来的美和禅境,这里面就有自然的解脱发生。但是我们又不可能去刻意追求这种感受,否则又会变成有为的东西,所以无为也是不能放在思想和概念当中的。如果我们真要无为,那我们只需要做的是放下心中的执念,一点执念都不应该留下,修行和非修行的念想都可能是一种执着。能有这样的至高悟性,就不需要经历各个修行阶段和时间过程,直接到达源头,这就是 “ 无为证道 ” 。
如果不能一步到位,那就只好一步步来积累资粮,通过有为的努力,努力到了极致就会断去一切爱欲,自然就明白无为之法了。因为那时候心已经完全附着在光明的境界当中,如如不动,已经不需要刻意有为的努力了,一切会自动地发生。这时候也不必要说一定要去积累善业功德了,这样的念头也不会升起,非修非证已经是无欲可求了。这就是证悟空性的境界。就象佛法修炼是最终回到佛陀的空性智慧,而修真、修道则最终回到老子的无为思想,所以空性是以智慧认识为先,再辅助其它手段;修真是通过有为的积累再达到无为,而瑜伽则试图结合两者。
无为之法用老子的观点最重要的就是 “ 志弱 ” 和 “ 虚心 ” 。如果难以培养这样的心境,就只能靠 “ 专气以致柔 ” 的训练方法。看似简单的道理其实都是至高心法,而非一般的修炼技巧可比。心法可以向下包含技巧,但是技巧却不能往上包含心法。心法也包含了很多为人处世的智慧,体现出中国人文化根性里让人艳羡的 “ 闲云野鹤 ” 般的生活志趣追求。志弱(志于柔弱)是因为事物的强大都是以弱小为基本,高以下为基础,贵以贱为基础,万有则以空性为基础。把握住了基础,上层的事物自然就会到来。虚心(内心虚空)则好比无知无欲、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这种心境就象瑜伽士的状态,一只眼睛向内看一只眼睛向外看,比喻随时在入定的状态。从处事哲学上看,内心虚空这是为了内在始终保有足够空灵的能量空间,正当应对一切环境和人事的变化。志弱所以不争,虚心所以谦下,这样心就容易清净下来。清净不是无所行动,而是该行动时就行动,该静止时就静止,动静有常,象四季轮转一样跟随自然规律。不抗拒外物变化、同时不受外物所拘就是一种清净的表现。对一切情境、人情冷暖拿得起放得下就是淡然的态度。
所以不是证悟了就一直坐在那里,活在当下也不是什么挑战和考验的事情都没来。能够在各种事情到来之时仍然保有内在的悟境和自在,这才会修炼出更大的无为和空性力量。证悟的高层次修炼者大多时候要在红尘当中去修才圆满,红尘提供了各种历事炼心的机会,这不是为了修炼小聪明小成就,这和一般人在生活中锻炼的志向有所不同。高层次的修炼者是要通过历事的经验,看看自己还有多少世间烦恼和执着,能够以多快的速度来转化这些烦恼执着?能不能打破一切二元对立以生俱来的执着,让它们都成为自己增进 “ 道力 ” 的手段?事情的大小、成败并不是最重要的,自我的把握才是最重要的,对至高真理的了悟才是最重要的,而这些都离不开证悟的能力和无为的智慧。一旦离开这些,就有滋生烦恼和执着的可能,那就是处在轮回之苦当中。那就没有任何所谓解脱自在可言,修行的方向就颠倒了。
修真者和瑜伽士可以在不同的维度世界穿行,寿命很长但并不等同于解脱状态。虽然少了很多世间烦恼,却要应对各种 “ 劫难 ” ,渡劫成功才能往上提升。高道则隐藏在红尘当中活得像个普通人,也有人的喜怒哀乐,却不轻易示现内在的道行。所以对于红尘当中的修心之法,该做的事还是要去做,该履行的人生责任还是尽力而为之,但也去不强调个人的重要性。 “ 柔软安静,藏于不取,行于不能,淡然无为 ” 。这是真正能够信任天意自然,是 “ 志弱 ” 的表现。
保持内在的柔弱,这样外在的刚强就能够来辅助之,以内在的柔性去克服外在的冲突对立,以奉柔能刚的态度来面对任何难为之事,这也是一种很重要的中庸哲学。所以老子才说: “ 志弱而事强,心虚而应当。 ” 是一个得道者应有的表现。人在世间生活应该以柔弱为主,如同水性能够适应万物,这样才能从一个单纯追求技巧的修道者变成一个无为之法的入门者,也只有这样才更容易回归当下,体验当下已经圆满的实相美好,才能感受到生活于此处的幸福。在实际的禅修技巧当中同样也体现出志弱的宝贵,内在没有一切追求、牵挂就不会动念,很容易让心沉静下来;加上放空身体,就会体验到空灵的境界。不紧不松,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一如,这样才会得到禅定的乐趣和平衡之道。
高层次的修炼者其行为方式也会显得高深莫测,所以这样的高层次修炼者才经常被称为神秘主义者。之所以神秘不过是他所处的意识层面和普通人不同罢了。当一个人活在自己的内在层面,他就活在一个永恒的当下片段,他也就同时处在万人万物的内在层面,因为内维度都是相同的。他在这个内维度了解和认识事物。普通人认同自己为身体和思想,却常常对身体和思想都缺乏理解力,而高层次修炼者知道自己不是身体和思想,他看自己就是无限的能量和极乐,所以他知道永恒意味着什么,时间是如何巧妙地欺骗了人心,让人心甘愿被各种俗事捆绑。他常常站在这个角度上这使他有能力去帮助和唤醒别人的灵性意识,让人心回归当下。
修炼的过程可以说是 “ 劫难 ” 无数,面临许多挑战和考验,有时候辛苦异常仿佛随时走在刀刃上。如果不是依赖神圣恩典之力,一个人恐怕难以坚持。一个高层次修炼者也有他的压力,对细微之处的感知尤其敏感,特别是人心的缺点和不足。他不希望他对内层面的专注被打扰,如果受到打扰会表现得粗暴和易怒,甚至对他人打骂。这种压力主要还是能量扩张要求其不断专注带来的,在其能够充分吸收之前,想要在一个小小身体承载那么多的高频能量,压力是巨大的。同时压力也来自自身的灵性责任,灵性责任迫使他自觉或不自觉地承受着来自其他众生的负担,这同样考验着他的臣服能力。但是相比之下,这种压力和负担和众生在生死苦海中的挣扎相比算是非常轻松了。一个人今生能走上解脱之道是非常幸运的,今生绝不应该被浪费掉。
(完)
作者: yachak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