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19

 

 

[自由有助于人体的内在平衡]

 

聆听身体的智慧,这在现代是非常强调的,包括二点:

信任和相信身体的基本智慧,这智慧并不会随着时间而减弱或失去,这是你对身体所应抱持的基本心态。

 

接受新的知识和新的世界观。人之所以变老是因为他已经拒绝接受任何新的观念。有时我们会发现有些老人很僵化,但并不是他天生就应该僵化,而是因为他拒绝让自己成长。

 

改变信念就能改变老化的程度

用意识觉察的能力来转变身体,可以改善老化的程度。一般认为身体老化是因为它本来就会老化,可是根据老人学家的研究却发现,真正决定我们是否会衰老的关键是从25岁到46岁。现在的观念会影响到未来三、四十年来后的身体状况,所以我们必须改变对老化的必然性想法而代之以身体本身是没有时间性的,只要流动的过程不断地重生,不断地更新,那么身体的细胞也就永远是新的。

 

可以延缓老化的信念

身体不是固体而是流动的。

身体是圆通的,不随着年纪变得僵化。

身体是量子而非只是物质。

身体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

身体不只是纯然的化学反应,而是有智慧的网路。

身体是可以永保青春的,并不必然会陈腐老化。

身体是不受限于时间的。

 

如果你要让身体永保青春,可是在思想和信念上却不能解放自己,则永远不可能办得到,因为正是你陈腐的思想和信念制约了你的身体。身体并不必然会衰老而是我们认为它会衰老,所以老化其实是一种经由学习而获得的行为,这意谓着假如老化是发生在你身上的自然现象,那么基本上你变成了一个牺牲者,但如果老化是你从社会中学习到的行为,是社会与家庭集体模仿、集体催眠的效果,那么你便有权利选择说不,以接受新的信念,迎接新的机会。

 

过去二十年来,老人学家证实了人类如果能够一直保持活力,即使到了七、八十岁,仍然能够防止肌肉及骨骼的萎缩,于是鼓励退休的老人继续慢跑、健行、游泳、做家事。

 

美国塔茨大学有一群大胆的老人学家,在一所养老院里挑选出一些身体孱弱的老人,让他们做重量训练,这些受试的老人中,最年轻的已八十七岁,最老甚至已达九十六岁高龄。训练的结果,这些老人的身体状况愈来愈好,萎缩的肌肉恢复了百分之三百,甚至有些原来需要别人扶持才能走路的老人,现在已经可以独自行走。

 

所以老化是学习到的行为,如果我们能改变信念就能够拒绝老化。

 

1970年代初期,当美国大力鼓吹新的老化思想后,有些六、七十岁的老人,其身体的功能及活力宛如中年人,而这些人具有若干共同点:饮食适度、懂得照顾自己的身体、不抽菸、没有心脏病。

 

衰老的旧观念

衰老是自然现象,所有的有机物都会腐朽死亡。

衰老会致死,人会慢慢变老,慢慢地死去。

衰老是正常的现象,每个人的过程和结果都差不多。

 

衰老的新观念

衰老虽然是正常现象,可是人人不同,有的人未老先衰。

衰老不会致死,绝大部分的死因(约99%)不是自然衰老,而是癌症、心脏病、中风或其他疾病。老化到某程度一定会死,但不必然得先经由疾病。

事实上,老化是人体对加诸在他身上或心理上的外在环境所做的反应,并不是个必然的过程,所以我们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变成什么样的人。

 

赛斯书个人实相的本质提到:“在许多土着文化里,一个人完全不以他的年龄来被考虑,而年纪多大并不重要。事实上,一个人可能不知道自己的年纪有多大。忘记你的年纪─青年、中年、老年都一样,对你都很好。因为在你们的文化里,在那方面有很多信念都会给人限制。青春被否定了它的智慧,而老年被否定了它的喜悦。”。

 

人的三种年龄

实际年龄:依照月历推算的年龄,是最固定,但最不可靠的。

生理年龄:依照身体的生命迹象和细胞活动力而推算的年龄。这种年龄是可以改变的。美国的研究显示:愿意改变生活习惯的老人平均可以多活10年。

心理年龄:依照你自己的感觉推算而得的年龄。

 

加速老化的负面因素

沮丧和抑郁。

无法将感情表达出来,无对象可以沟通,缺乏朋友。

觉得无力改变自己或改变他人。

独居。

寂寞、缺乏亲密的朋友。

缺乏规律的日常生活。

缺乏规律的工作。

工作不满意。

负债、有经济负担。

习惯性的忧虑或过度烦恼。

后悔以前所做的牺牲。

易怒或发泄不出内心的愤怒。

挑剔自己或看别人不顺眼。

 

减缓老化的正面因素

婚姻幸福美满。

工作满意。

容易发笑。

性生活协调。

能够结交亲近的朋友并维持友谊。

拥有规律的日常生活。

觉得可以掌握自己的生活。

拥有愉快的休闲生活和嗜好。

对未来抱持乐观的心态。

 

1957年美国 哥伦比亚大学一位医学教授名为法兰德丝.丹巴尔发表了一项有关百岁以上的人瑞和九十多岁的健康老人的研究报告。她发现这些老人最大的长寿秘诀在于面对压力时,心理调适得非常好,也就是说:无拘束的顺应、敞开心胸、接受改变、迎向未知,可以让人拒绝衰老。

 

今天你虽然尚未步入老年,但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每一个心情、面对事情的压力模式都会影响到三、四十年后的自己,所以拒绝老化、预防衰老,就在现在!

 

废用症候群(Disusesyndsome

这个名词说明忽视身体基本的需要,尤其是体能活动的需要,会破坏身体的健康,导致快速的早衰。所以凡是废弃不用的身体构造都会面临萎缩的命运。

 

废用症候群的五大主要征候:

心脏、血管及心血管系统的其他组织变得比较脆弱。

肌肉萎缩和骨骼比较容易断碎。

肥胖成为高度危险的警讯。

情绪郁闷。

早衰现象,显示生理年龄大于实际年龄。

 

所以衰老的主因,并不是因为身体本身就应该衰老,而是因为缺乏运动。

 

老而健康的生活建议

少量多餐:将食物的摄取平均分摊在二十四小时之内,让身体在一天当中都能平均地得到所需的养份。

 

分段睡眠:因为很多身体代谢的废物只有当我们睡着之后才能被排除。我们应该在一天当中让身体有多次机会休息来代谢有毒废物而不至于累积过多。

 

自由基理论

自由基是很活泼的分子,在分子学上,它是由不稳定的氧原子化合物所构成,喜欢和身体许多重要的分子结合,包括DNA,因而破坏了原始的生命架构。

 

这是目前防止老化最热门的话题,是在1950年代中期由哈门博士所发表的,认为自由基是造成细胞老化的重要因素,而1983年德尔克.皮尔森和珊蒂.萧则大声疾呼自由基是人类的敌人,因此鼓励人们服用各种抗氧化剂。但日本的雪江庭博士则证明了喂食抗氧化剂的细胞培养物,并不太能够减低自由基的制造数量,如果口服抗氧化剂则恐怕效果更不彰,因为许多抗氧化剂在到达细胞之,前就已被口腔和肠胃里的消化液中和了。

 

自由对身体的作用:免疫系统里的白血球细胞就是利用自由基和入侵的细菌病毒连结以杀死入侵者。但为了自身的安全,细胞本身会制造醏素来对付自由基,使他们退化、中和或是解毒,这些“自由基清道夫”包括各种抗氧化剂,它们可以和自由基连结成高反应氧离子,使它们在攻击入侵者之前无法使坏。

 

所以,自由有助于人体的内在平衡而非老化的敌人。

 

旧的宇宙论:认为宇宙中存在着一种无所不在的力量,随时准备摧毁生命,以恢复无秩序及散乱,所以宇宙终必死亡,物质结构及肉体最后必定失序、解体及衰落,这种力量称为乱度。所以认为身体会逐渐自己毁灭它自己的人持有是旧的宇宙论。

 

新的宇宙论:认为宇宙与细胞一样,都能自我组织,也会对自己内部功能的运作发生反应,宇宙并非只像汽球一样的膨胀,更像是一个生命体会成长,茁壮,从原始的最初开展之后,便一步步地向前进展,直到更精巧、更复杂的地步。所以宇宙是有智慧的生命体,而身体细胞有它自身的智慧,而非仅是一具会逐渐瓦解衰老的机械体。

 

以新时代的角度认为,当人衰老死亡之后,回到了最大乱度,是因为乱度是宇宙重新恢复生机的方法,所以,循环和新生才是宇宙根本法则,而非乱度。而在循环与新生中有着更大的智慧在运作着,而那个智慧就是人的内在意识。

 

人的智慧是建立在更大的智慧及意识之上,我们的自我意识其实是建立在身体的意识之上,如果不是奇迹似的身体意识在身体内产生必要的运作,则我们不可能会活着,所以生命是流动的,而意识在流动性的过程中决定性的关键。

 

结论

人可以活的长,老化不是必然的现象,但是必须活得有尊严。有的人认为活到五十岁就可以了,因为他们认为五十岁过后就没有尊严、没有体力,不被重视。

 

所以老化被认为是社会的耻辱。但老化并不等于不健康,不等于耻辱,这是我们社会所赋予的意义。如果社会没有赋予“老”积极而正面的含义,则没有一个人愿意活到老。

 

是我们社会所赋予老人的价值和尊严,让老人的背脊骨可以挺直而非含维他命D的牛奶。

 

因为潜意识是没有时间感的,身体是流动不羁的,所以我们希望让老人体内小孩子的天真得以复活,而成为有四、五十岁的体力和八、九十岁的人生经验的新新老人。

 

现行社会采行65岁强迫退休制度,而剥夺了我们社会上很多男性所赖以建立尊严的社会价值,所以大部份的病痛发生在退休后半年内,所以希望日后能采行参考个人工作性质、体力及能力的自愿退休制或转任制度,让他可以在适度的转变之下发挥他的社会价值而非一无是处。

 

身体是流动的,它不是一个僵化的过程。新的宇宙论告诉我们,身体是有智慧的,宇宙是有智慧的。

 

身体健康的先决条件是你必须信任它会健康,而从饮食、运动及心境上找到长寿、健康之道。如果你信任身体会活得又老又健康,基本上你已立于不败之地。如果吃愈多的健康饮食,吃愈多的药物,其背后的信念是因为不相信身体会健康,那么吃再多的健康饮食也没有用,因为光是这种负面的信念就足以摧毁健康。

 

摘自|许添盛《不老的身心灵》

编辑|麦田心灵

 

(图文來自网络,版权属于原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如是說 的頭像
    如是說

    如是說999

    如是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