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8-08-26 12:30

 

 

不同人因为过去的因缘,有不同的入门方式,所以无法千篇一律套用到每个人身上。只能从个人的喜好和倾向来大致分辨自己适合什么方式。方式只是索引而非内容,内容的重点还在于释放身心的各种束缚和制约。同样,字面意义也不是重点,从文字中获得个人性的启发才是学习的本质。

 

通过了解内在的渴望和需求,才会展开你的入门之旅。如果身体上有很多制约,那就需要从身体训练开始;情感有很多制约,需要从疗愈、释放开始;思想有很多制约,需要从内观过程开始。如果没有制约,那就直达心性,直心做道场。

 

入门可简单分为两个阶段,理上的入门,解脱的入门。理上的入门是道理上的,如何开始、如何完善、如何成就。解脱的入门是体证上的,从这里开始就是增长智慧、解脱烦恼、臻至圆满。理上的入门还需配合实际的体验,方法是有一定必要的。解脱的入门是无法之法,任何方法都有可能变成一种新的制约,或者说没有制约就没有方法。正应了那句话,大道至简,道法自然。

 

不同的阶段需要不同的方法,既是实践检验真理的必要,也是针对不同制约所需的“手段”。有时候,可利用的知识资源较多,但也容易受制于概念和经验差异的束缚。了解得多并不代表懂得就多,真正的懂得反而需要放下很多不必要的“学问”。

 

传统的修学经验是个大仓库,有利也有弊。利在于能够多方式、多系统、多细节地学习真理;弊在于把简单的真理复杂化,真理是绝对超越言思、超越心智经验、难以描述的。仅就这一点,就应该放弃试图通过理论和外在形式来达到真理的意图。更重要一点,真理离我们很近、很单纯。头脑却创造出复杂和距离。

 

擅长身体修炼的,敏感度很高,能够觉知一般人觉知不到的事物,能感应到一些非物理层面的现象。但是如果缺乏必要的系统学习,没有理上的通达,往往会把自己弄得神经兮兮、过度敏感,分不清现实虚幻。“察渊者不祥”,了解太多秘密不一定是好事。一个了解本质的人更愿意让事情自然发生,不试图影响和改变它。

 

所以,无论是从“理”入手,还是从“体验”入手,最终这两者必然会融合为一。慧定一如,才有可能走向真知。智慧是理论结合体验,契入真理的结果;而“定”是心止的妙用,有止就会升起觉照,有止有照才是正定。

 

 

入门是一个反反复复学习的过程,如同一个小学生刚开始需要去背“加减乘除”法则一样。一旦真正熟透,甚至无需经过思考和推理的过程。灵性的入门也是如此,知识需要不断地内化为一种实在经验,才能抵消原有的心智模式。只要限制的模式还在,认知就缺乏深刻度和敏锐度,就必然形成重复性的体验和影响。

 

表面看这象是一种前进和倒退的曲折,但和鸟儿在天空中的飞行轨迹相似,入门的行走痕迹可能一遍遍被重新覆盖,你既不能说没有存在过,也不能说真的存在。道路其实是根据个人的内在制约而存在的,不断耗尽内在制约就等同道路,不管自己当前处在哪个位置。

 

就理上入门而言,不仅理上要基本明白、通透,在实际经验上还要能够完全做主,懂得如何运用。不为外境和心中迷情妄想所牵,达到初步的心一境性,才算是灵性上有所成就。灵性成就是一种综合性的内心修养,而非简单地熟练技巧。

 

禅是一种心不滞留过去、现在、未来的自由状态;定则是心的平定、止观拥有觉性的状态。有了禅定的基础才能够自我了悟,脱离头脑观念的禁锢,脱离个人颠倒梦想,以及周围信息的影响和渗透。

 

解脱的入门则要求更高,心要如明镜,一尘不染。舍念沉寂,心不造作,心境一如。理上的通达加上体证的实现,理就变成一种智慧能力。终究而言,解脱制约还是靠智慧的觉悟,拥有了觉悟无明就永远消失。下一步路,就是去成为一个生活的观察者,生命的参与者,真相的了悟者。与生俱来的烦恼需要通过了悟真相而解脱。

 

一个人可能没有经历过什么禅定的修炼而达到入门,其因缘和过去已经达到的成就有关。在其入门那一刻,所有禅定阶段瞬间通过。但是一般情况下,人是不会一下从山脚升到山顶的,必然有个逐步体验的过程。

 

禅定的下一阶段需要依靠更多的能量提升逐渐转变身体的四大,影响身体的本能状态,比如身体的性欲、愤怒、各种习气上瘾。对人身来说,“财色名食睡”的爱欲其实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性,这些爱欲让一个人难以打破“身见”,超越身体意识。

 

其次要达到一种全身气脉畅通、肉体喜乐的状态。这是进一步的灵性成就,在这种身心状态下,心能够离开身体,并拥有独立的灵性知觉。这是不同于身体的“精身体”。

 

要放下身见,人的感官功能都可以用作一种入门的训练。比如眼睛,要学习的入门训练就是不黏附,视若无睹、向内观照。这种方法可以用在观看外境、文字、影像时训练。同样耳朵可以通过听音来入门,体会声音的因缘结合,一直听入声音的无生灭之处为止。这种方法可以用在嘈杂的环境训练,可用来打破对声音的执取和排斥。鼻子可以练习呼吸,从观呼吸开始,通过呼吸控制来吸收普拉那能量。舌头可以掌握“舌锁术”,当能量上升到大脑的时候。身体可以静坐、行禅、练习瑜伽。

 

从意识来入门是个更直接的方法,通过培养觉知能力,不断去认知、忆起、质询真我,通过忆起和质询而破掉妄我的种种无意识冲动。亦如禅宗之道,让头脑专注在一个无法思考的问题上面,或创造一个类似情境,让头脑的经验无法发挥而“崩溃”,从而让觉性现前。只要觉性现前,意识就会成为一个观察者,从头脑的架构中脱离出来。

 

头脑意识后面有个中心,被称为“头脑的家”,是能够对感官作用产生自我意识的地方。所谓自我意识其实是心智的种种固有架构。对这些固有架构的认同带来自我存在感,它是因生活现实而产生的角色需要。自我意识也是头脑的附着物,头脑停止,自我意识就不起作用。在这里,意识既可以认同头脑和感官作用而形成自我,也可以成为一个观察者而独立存在。

 

观察者不是一个人,而是更广大的意识。在其后面还有一个更广袤的空间,意识不对外观察就会融入其中。最后的落地处是心,心既可以是真心也可以是妄心,妄心是被各种印象、经验、造作覆盖的心。人的无意识行为受其操控。让这些厚重覆盖净化的心是散发出光明的心,这被视为心中心、神圣之心、如来藏。妄心看似有个自我其实并无主宰者,真心看似无我其实有个主宰。

 

内在光明的绽放就是真心的释放,如果妄心是混乱、是痛苦、是愤怒、是轮回,那真心就是慈悲、真爱、喜乐和解脱。有时候我们也可以暂时回到真心,通过纯洁心灵、无私服务、臣服奉爱的方式。但是唯有入门才可能永远驻足这个地方。

 

【全線閱讀】《yachak》

《扬升:勇士之路》 

《扬升:水晶频率场》 

《扬升:转变期》 

《扬升:四个合一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如是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