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23
生气是健康有益的情绪表达,它让人正视问题!
越来越多的研究报道告诉我们,生气是健康有益的情绪表达,它让人正视问题,从而激发正面的改善。任何的感受,包括爱和生气都是自然攻击性。
所谓的攻击性并不是攻击他人或其他负面的含义,而是一种创造性,比如:当我们对一个人有强烈的爱时,会借由拥抱、笑容、写信给对方等来表达这份爱意。这就是一种自然的攻击性。
自然的攻击性并不是对所有人去攻击,而是勇于表达自己的感受。比如,隔壁邻居总是把车停在你家门口,这时自然攻击性就是要帮助自己找回自己的权益:让对方知道停车可以,但影响到自己出入就不行了。
我们不鼓励欺压他人,但也不允许别人欺压自己。让自然的攻击性出来,生气不代表脾气不好。让对方知道自己的感觉,对方才能尊重自己。告诉别人自己的主权,让对方知道自己的感受,这才是真正的和谐,让人家知道你的界限在哪里。
不要当一个让别人能随意践踏你感受的人,越让人知道你的感受,越不怕伤感情,为了和谐的冲突。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经验,和某些人相处,只要五分钟就会发脾气,要一个人五年都没有脾气,人大概也没有了生气。我认识一个助理,五年没发过脾气,可他是个洗肾的病人。有的人修为非常好,让自己心如止水,没有什么情绪波动,但多数没有脾气的人,其实内在早已沸腾,情绪只是被压抑下去,最后反而伤了身体。
每个人对生气情绪的处理方式也不同,有些会让对方知道自己的不满,因此不满不讲也会摆出一张臭脸;有些人不让对方知道,去找第三方吐口水;最糟糕的是第三种把自己的情绪彻底藏起来,这是最容易导致肾脏病的重大因素。
仔细去观察肾脏病患者,通常他们与人相处遇到摩擦时,都有这些举动,一是为了保持和谐关系,把脾气压下去;二是极力隐瞒情绪不让人发现,内在常有个坏脾气的自己,甚至霸道的自己;第三是个性好强不服输的自己,底下却有个软弱、害怕冲突、怕被骂的胆小的自己。
我们常因害怕、安全感不足,不敢将生气的情绪表达出来。举例来说,多数孩子比较敢跟妈妈表达不满的坏情绪,却不敢对爸爸有同样的举动。这是因为孩子知道对妈妈发脾气,妈妈仍然爱自己,孩子和妈妈的相处有足够的安全感。像继父继母、养父母这类家庭,在安全感上较为不足,所以才会有“后母难为”的说法,后母与孩子的关系很容易破裂,难以将对方视为自己人,没有建立彼此间的信任感。
很多有肾脏病问题的人脾气不好,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并没有足够的安全感,以至于不敢对最亲近的人发脾气,这类人觉得让对方知道自己发他们的脾气是不安全的事,当气一个人又不敢让对方知道,对第三者讲的举动都没有试,愤怒的情绪又会跑到哪里去呢?
我常说负面的感受不会伤害人,除非被压抑下去。冲突有时候是必要的,但要建立在爱的基础上。比如,我为什么敢让你知道我对你不高兴,因为我们之间有足够的安全感,基于信任,所以我敢说出心里话。
冲突有两种:一种是互相伤害,一种是为了更大的和谐。前者的出发点就是要伤害攻击对方,这样的冲突不建议;后者是为了和谐,如果我不告诉你真正的感觉,我应该如何跟你呼应呢?
很多父母会夸夸其谈,这么做不是为了自私,是为了和谐,他们让彼此知道各自的界限,大家各安其事,互不侵犯,是自然界伟大的智慧;有些人永远不敢和别人起冲突,但内心非常的痛苦,他们把痛苦放在心中没有办法让对方知道自己不高兴,可能被强迫逛街,明明很生气,不想去,又乖乖地陪着出门,没有表达自己的想法。
某位在国家机关单位服务的先生来找我。他正面临洗肾的问题,时常觉得压力很大,他的压力来自人际关系。他对同事的工作态度感到不满、生气,却不敢让对方知道,甚至完全让人看不出他有不满的情绪。
生气与愤怒并没有错,生气就是生气,是让对方知道自己的感受,以便达到更大的和谐,而不是表面上的和谐。可是很多人害怕冲突,一直维系在表面的和谐,让自己处于情绪的煎熬中。
有时候人生是需要冲突的,而且这个冲突是正面的、建设性的,是一种意见的沟通,要表达自己的感受,否则无法建立更大的和谐。
摘自|许添盛有声书《个人实相的本质》
文字整理|慈慈
编辑 | 麦田心灵
图片|来自网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