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comequantum 灵音悠扬

    2019-01-21

 

物质,能量,信息是看待万象的三个抽象层次

 

《认知的过程》这一篇已经讲过我们人认知世界的过程是从具体到抽象的。这一点也反应在我们的科学对宇宙万象的认知上。最初的认知层次是物质,因为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比较具体形象的层次。刚开始科学家在研究燃烧现象时,提出的假设是那些能燃烧的物质中是有一种叫做燃素的物质能够燃烧,后来才发现并没有燃素这种物质,燃烧是快速的氧化反应释放出了热量。这就说明在一开始我们在认识燃烧这种会释放能量的现象时,还是倾向于把它理解成是某种物质。后来才渐渐的理解了能量的概念,比如电能,热能等。能量这个概念比物质要更抽象一点了,因为能量似乎总是在流动,并没有像物质那样静止。但我们还是能直接感觉的到的,比如晒太阳时会觉得热,被电打等,这些都算是对能量的直接感知。

 

物质是被羁绊住的能量

 

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2让大家了解到物质和能量是可以相互转换的,说白了物质和能量就是一回事。克里昂说物质是被羁绊住的能量。我们大概可以这样理解,光是直线传播的,如果你能把光线掰弯,让它绕着一个点旋转,那它就变成了物质原子。所以质能方程是E=mC2因为在原子内部的确是有能量在光速旋转,就像陀螺一样,转得太快看起来反而像是静止的。所以说宇宙中没有什么东西是静止的。

 

宇宙并不会丢失信息

 

信息又要比能量更抽象一些。直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通信技术开始发展后才被科学家抽象出来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来研究。现在随着电脑和互联网的普及,大家也都知道信息这个词,也大概知道它是什么意思。但我们对信息的一个误解就是,以为信息是建立在物质的基础之上的。比如纸上写的字是信息,当我们把纸烧掉或吃掉之后,这个纸上的信息看似就没有了。再比如你在电脑上干了点不能见人的勾当,想销毁数据,注意,只在电脑上删除是不靠谱的噢,要把硬盘拆下来,放在微波炉里波一波,或者拿去烧烤,这才比较保险。所以一般我们都认为,只要物质的载体没有了,信息就没有了。但真的是这样吗?前面所说的物质,能量,信息是看待万象的三个抽象层次这个话的意思就是,物质并不比信息更基本,物质、能量、信息三个概念都是同一回事,都是对同一事物的描述,只是抽象层次不同。如果你能认识到物质世界只是个幻象的话,就会发现物质层面并不是最基本的,因为它是幻象,怎么可能是最基本的。就好比玩游戏时我们看到的种种画面,其实都是电脑硬盘里的数据,对不对,那这样一想就知道,其实信息层面才是更加基本的,物质幻象只是它的具体显化

 

所以我们把物质当作是最基本的,这个理解偏差就会导致我们的思想比较唯物,很多问题没法解释或理解不清楚,比如该如何理解意识,理解轮回等等。我在最初接触转世轮回,灵魂不灭这些概念时也觉得很困惑,这个人死了不就啥都没有了吗,难道记忆还能够被保存,被什么保存了?后来想了很久才明白自己思维的问题所在,那就是如果把物质看作是最基本的,信息要依赖于物质才能存在,那这个问题就是无解。但如果信息和物质能量是等价的,并且更接近宇宙的抽象本质呢?既然物质和能量是守恒的,那信息也应该是守恒的,也就是信息也是不灭的。所以站在信息这个抽象层次上去思考,这些问题都很好理解了

 

还是用游戏来做比喻。游戏角色在游戏里死再多次都没关系,都可以复活,因为游戏画面只是个幻象,游戏角色的数据都在电脑硬盘里存着,并不是说角色死了,数据就没了。正因为数据并没有丢失,所有的游戏过程都被保存着,所以想复活就可以复活,想从哪开始再重新玩都可以。其实宇宙也是这样的,宇宙是不会丢失信息的,物质只是这些信息显化出来的幻象。所以说灵魂是永恒的。

 

宇宙为什么不会丢失信息,是因为丢失就意味着某个东西从存在变得不存在了,前面宇宙法则第一条也已经讲过,不存在是不存在的。所以宇宙不会丢失信息,所以会有能量和信息的守恒律。物理学现在也已经发现了这一点,霍金就因为信息进入黑洞之后会不会丢失这个问题和别的科学家打过赌,霍金认为信息进入黑洞就丢失了,结果是霍金输了,信息进入黑洞后会通过黑洞蒸发而再现。

 

Nassim Haramein的物理学就要从信息的层面来理解才好理解。他说每个原子的中心都有一个黑洞/白洞对,地球、太阳、银河系中心也都有。人的灵体也有,而人灵体的黑洞似乎就在心轮里,所以人的心脏产生的磁场很强大。而他发现的计算各种黑洞质量的公式大概就可以理解为质量越大,黑洞的信息能量交换能力就越大。一个原子内的黑洞就好比是我们自家用的小路由器,银河中心黑洞就好比是数据中心里面的巨大交换机。从宝珠图上我们也可以理解这一点,大家都是相互反射,会把进来的光再反射回去,这就是能量信息的交换,一个宝珠就相当于一个黑白洞。 

 

 

信息和物质能量是等价的,这就意味着我们手中的苹果,和电脑屏幕上的苹果图片其实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区别只是能量的大小和复杂性。真实的苹果所包含的能量很大,苹果图片只是一个侧面的像,信息很小。我们现在已经能够做到几乎是瞬间发送信息,那么从原理上说,传送门科技也完全是可能的,也就是能把物质从一个地方直接发送到另一个地方。Nassim Haramein说黑洞其实就是传送门,外星人行星级别的宇宙飞船到太阳系来走的就是太阳中心黑洞这个传送门。比地球小的飞船也可以从地球中心黑洞里钻出来。你要是认为物质是客观实在的,那可能就会觉得这怎么可能?要是从信息的层面来理解,这就很好理解了。物质也就是信息,传送物质也就等于是传送信息吗。

 

现实真的是我们脑补出来的

 

一般人都会觉得眼前的现实是如此真实,要让他相信这一切其实就像游戏那样是虚拟的,可能会很困难。但真的就是这样的,大家都知道玩游戏得有一个好的显卡,因为当你在游戏场景中运动时,显示器上显示的画面都是显卡实时计算出来的,画质的好坏完全取决于显卡的性能。而我们大脑中的视觉皮层,干的就是和显卡类似的事情,也就是为我们塑造这个看似很真实的虚拟现实,通俗点说就是我们看到的东西其实都是我们脑补出来的。一般情况下我们大脑所做的工作实在是太优秀了,不知道比显卡要强多少万倍,所以我们几乎都从没怀疑过我们所看到的客观现实但大脑有时也会出问题,这时所谓的客观现实就会露馅了:

 

http://open.163.com/movie/2018/12/J/2/ME18MUA0V_ME18OC7J2.html

http://open.163.com/movie/2018/6/D/3/MDJT1SLMB_MDJT2KGD3.html

 

上面是两个TED演讲,第一个视频是一个女性脑科学家拿着一个真实的大脑走上讲台讲述她自己的一次得中风的经历。就是这次大脑出问题的经历,让她观察到了大脑运作的一些细节。她的一个主要体验就是,在中风的时候,她发现她自己和周围世界的边界模糊了,似乎都是一体的。第二个视频的标题就是《大脑如何塑造你认知的现实》。这两个视频都很精彩,看了之后能加深我们对现实是我们脑补出来的这一点的认识。

 

Michael Talbot的书《The Holographic Universe》中有一个玩催眠的例子。作者说他有一个亲戚是催眠师,小时候家庭聚会时会玩催眠来娱乐。有次催眠师催眠另一个亲戚,催眠指令是让这个亲戚看不见他的女儿。结果当催眠师让他睁开眼时,他真的就对站在他面前的女儿视而不见。催眠师用的测试方法是,让他女儿站在他的面前,然后在女儿身后拿着怀表,再问他怀表上显示的是几点。从别人看来,怀表在他女儿身后被挡住了,他根本不可能透过女儿的身体看到怀表,但由于他被催眠了,就是看不到女儿,所以他能看清怀表上的指针。看,我们所看到的现实尽然是可以通过催眠去修改的。

 

The Field》这本书中也提到过一个例子。说当西班牙殖民者第一次乘船来到南美海岸时,南美土著的印第安人看到海面上有船行留下的波浪,但就是看不到船,他们也很奇怪,这个波浪上面应该是有东西的,但他们就是看不见。后来不知怎的,忽然一下子他们所有人就都看见船了。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是基于它的经验来运作的,如果出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新东西,我们的大脑在解读这个东西的时候就会发生困难,就可能会出现视而不见的情况。这个问题在我们的大脑接触到高维信息时会尤为明显。克里昂说过天使根本就没有什么翅膀,当天使或其它高维存有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的大脑根本就无法解读高维的信息,只能很尽力的在我们的三维记忆中去找最相似的东西来进行脑补。所以我们人类对来自帷幕那边的信息会有各种各样的解读,这都是基于我们自身三维经验的脑补,不是高维存有的真实面貌。所以佛祖在印度是印度人,在中国长得就像中国人,就是这个道理。

 

我在以前听净空老法师讲经时就听到过一个故事,说古代有个法师有天走山路,结果走着走着大概入定了,到了晚上遇见了路人,路人就问法师说:法师啊,天都这么黑了,您走山路怎么也不打个灯笼?这个法师被这样一问第一念就是:天黑了吗?结果他起了这一念之后,在他看来本还是亮着的天忽然一下子就黑了。意思就是说,当法师走着走着入定之后,他所看到的现实也就定在那了,在他的现实中并没有天黑,一直都是亮的。但和人搭话之后起心动念了,现实立马就变成了现在天黑的样子。上一篇《啥是量子》说到了意识的采样率,入定就是我们不起心动念了,也就是不对现实进行采样了(也可理解为采样频率无穷大,0和无穷大可以等价),所以现实似乎也就定住不变了。再重新动念之后,就会继续对现实进行采样,这其实就是量子力学里面所讲的量子塌缩,在起心动念的一瞬间,现实改变了。在一般情况下这个过程的频率很高,并且前后画面差别很小,所以我们的现实看起来像是连续的,我们也觉察不到这个过程。科学家还说为什么观察不到宏观的量子现象,我们意识对现实的采样就是宏观量子现象啊,时刻都在发生着,只是频率太高,我们自己觉察不到,仪器也检测不到而已。法师有定力,能暂停这个采样的过程,再恢复时,就会出现天突然变黑了这个现象上的不连续。这即是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

 

巴夏也说过,当我们非常专注于某件事情时,时间似乎过得很快但我们却没有觉察到,好像没过一会。巴夏说在这种情况下时间的确对我们来说就是停止了的,我们的身体在这个专注的状态下并没有变老。《The Holographic Universe》这本书中提过一些很有趣的多重人格的例子。巴夏也提过这样的例子,说多重人格者在人格切换的时候,这个人眼睛的颜色都可以立即发送变化。巴夏举这个例子就是为了说明现实是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客观。本文上面这些例子,也都是在说明这个观点。我们以为的客观实在其实一点也不客观实在

 

现在的科学家也发现,当同样的客观事件被很多在场的观察者同时看到时,大家对事件的描述往往都是不一样的,而且可能还会差异很大。科学家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其实原因很简单吗,我们每个人对于客观事件的解读都是基于他自身所拥有的经验的,每个人的人生经验都不同,也会相差很大,所以大家对于看似同一客观事件的解读也会相差很大。

 

可以这样说,我们所谓的客观世界只有相对的客观性。这个相对是指相对大多数人来说,以及相对大多数事情来说,我们看到的世界是具有一定的共性的。于是我们就把这个相对大多数的共性当作是客观的。比如我们看月亮都觉得是圆的,看电视机都觉得是方的,这种对基本形状的认识上,可以说大家的看法都是相同的。但再复杂一点的形状、物体、以及在这之上构建起来的事件,人们对它们的视觉、听觉、理解、解读、感受就会开始有差别了。人类社会的道德、善恶、对错标准也是这样相对客观,也就是这些只是大多数人在某个特定历史时间段内共同认同的标准,并不是绝对客观永恒的宇宙法则。所以宇宙法则里面只有因果,没有是非善恶对错

 

我不看月亮,月亮就不存在吗?

 

记得中学上政治课学唯物论的时候,就会用我不看月亮,难道月亮就不存在吗?这样看似荒谬的论断来批驳唯心主义。量子力学出现之后,发现基本粒子在我们没有测量它的时候,它似乎是可以无处不在的,当我们测量它时,它的波函数就会瞬间塌缩,也就是由无处不在瞬间变成以一定的概率出现在某个地方。那什么会导致塌缩呢?就有人把塌缩的原因解释为人类意识的观察。这个解释大体上是对的,但塌缩这个词用的不是很恰当,实际上就是两个波的相干叠加,形成了驻波,这个驻波就是物质粒子。在《缘起性空》这篇中已经讲过。还有一点就是,不只是人的意识能导致塌缩,万物皆有不同层次的意识。

 

物质粒子看起来好像是有一个确定位置的,不是无处不在的,是因为它看似有个边界,把自身和外界隔开了。这个看似的边界其实就是无数不同频率的波相干叠加而形成的,原理和方波的傅里叶展开是一样的。

 

 

如上图所示,这个阶跃的方波就类似于物质粒子的边界。方波可以分解为很多不同频率的正弦波的叠加,如上图下半部分所示。物质粒子也是这样形成的,是由无数不同频率的波相干叠加形成了一个看似的边界。这就是物质粒子的本质是波,但看起来又像是粒子的原因。

 

当我们不看月亮时,我们的确和月亮没有在三维光能层面的能量交换。但这并不代表我和月亮没有在更基本的层面上有能量交换。这个更基本的层面大概就是重力层面。月亮的引力还是时刻影响着我们,比如我们人的生理周期,满月效应等等。《缘起性空》这一篇已经讲过了,所有物质现象的存在都是依它起的,都是相互依存的,在最基本的层面都是有能量交换的。所以从这个最基本层面来说,一切存在都是客观的,不是我没看它,我就没有和它进行能量交换,我就没有支撑它的存在。

 

但是,在最基本的层面上,现实并不是我们在三维中看起来的这样是看似确定的。宇宙在高维是量子态的,也就是处于一切可能性的叠加状态。我们在三维中的观察,只是大脑在根据我们的经验,把这一切可能性中的一小部分变成了我们所见到的,看似确定的三维现实。前面已经说过了,每个人对于现实的解读都是不同的,我甚至可以改变我的意识对某个东西的解读,让我对它视而不见,这都是可能的。所以我不看月亮,月亮就不存在这样的说法并不逻辑,我不看的时候也有别人在看,我不看月亮,月亮的引力也还在牵引着我。但如果我想,我可以修改我的意识,让月亮从我的现实中消失,这是可以的。因为我的现实完全是我自己脑补的。月亮客观的存在,我看到的月亮主观的存在。我没看月亮时,我顶多只能说它在我看到的世界中不存在了。

 

其实理解这一点的关键就是,不能只把我们当前看到的这一个版本的看似确定的现实当作是全部,这个现实本来就是我们共同看到的现实的叠加,在这个版本的现实之外还有很多其它的版本。量子态就是一切可能性的叠加态,理解量子的关键之一就在这。从上我们也可以看出,要理解这个现实的真相,靠眼见为实根本就是不行的,要靠纯粹的逻辑推理。因为感官实在是太容易被欺骗了。从逻辑上看,我们的感官最终都转化为我们大脑中的电子信号,科学家也已经做实验证明了我们的大脑根本就分不清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想象的。那么这个时候你到底是要相信逻辑,认为其实根本就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我们所看到的现实是客观实在的。还是要坚持相信自己的感官,认为这个手机拿在手上这么真实,怎么可能是我们的大脑虚拟出来的呢?

 

 【相关阅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如是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