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2

 

生命的本质在哪里?

 

发展心理学提到小婴儿是先有“感觉我”,所以,“感觉我”是更靠近心灵的,靠近我们心灵的本质。“理性我”、“逻辑我”、“思考我”与“头脑我”本来是要来辅助感觉的。

 

因为你光有感觉而不能行动,你必须要变成计划,要变成规划。所以,本来头脑、逻辑和理性,是来辅佐我们感觉到的,它与感觉事实上是“阴”和“阳”。感觉比较像阴,阴性能量;头脑、逻辑、计划跟攻击性比较像阳,阳性能量。通常女性比较注重感觉,男性比较注重思考、理性和逻辑。一般来讲,女性比较偏阴柔的阴,男性比较偏阳。阳代表显现出来,代表行动,代表把内在的创造力跟能量具体化的过程;阴代表感受,联结内心的过程,就叫阴。滋阴补阳。

 

本来逻辑、理性发展出来的“阳”是为了辅佐“阴”,把内在的感觉和感受用一个合理的、符合现实的、忠于内在的感受、又能为社会所接纳的一个状态,把这个人呈现给这个社会。所以,你就不能只是跟着感觉,完全没有理性,乱七八糟。

 

 

可是,在我们成长的过程当中,我们觉得理性越来越好用了,我们开始觉得“感觉”挺讨厌的,而且我们看着周遭的人,大家越来越不用“感觉”,你们就会变得越来越现实。比如,你们会评估现实:这个可不可靠?这份工作薪水怎么样?升迁机会高不高?这个学校将来前途好不好?这个人可以带给我多少好处?这个生意能不能赚钱?

 

你们开始不再用“感觉”了。所以,第一,你们的“感觉我”开始萎缩;第二,你们慢慢用“头脑我”、“逻辑我”与“思考我”,来取代了“整个的我”。这个“我”,本来两个是要合作的,再把内在的所谓的神奇之道,即神通,慢慢带出来。

 

可是,当你的“感觉我”不见了,你会觉得你越来越容易累;然后,你活到后来,你会越来越不容易感觉到快乐;最后,你很清楚知道你会离自己的感觉越来越遥远,就像夫妻睡觉开始背对着背,没有感觉了,你越活越没有感觉了。

 

我让你们回忆一下,当你们还处在青少年时代,一定是对什么东西都很有感觉。比如,我记得我第一次出国是去澳洲, Australia ,什么都好有感觉,连到人家的公园都觉得怎么这么漂亮,好有感觉!等到后来我什么地方都跑遍了,就觉得:“就一个公园,有什么好看的?”

 

 

什么东西最有感觉?比如,你对第一次约会的时候那个小山丘最有感觉。又比如,如果你们有出国去玩的经验,有些人很喜欢逛当地人的市场和鱼市场,很有感觉:“怎么他们的食物我们都没有看过?”有时候我到温哥华,去逛他们的市场,有些水果我从来没看过,觉得很新奇。

 

可是,现在我们对生命的感觉、热情与感动,通通不见了。我们剩下的就是惯性:接下来明天要干嘛、等下要买什么菜……我们活到现在,对生命没有感觉了,人变得麻木——每天就是活着而已。

 

所以,许医师要跟大家讲一种“神通”,即用一句广告词来形容:“跟着感觉走。”还可用另外一句广告词形容:“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我要讲的是“跟着感觉走”,但是你们不要误解成“不用大脑”。我的意思是,当你开始跟着感觉走,其实内在的本来“神通”每个人都具有,就像每个人应该都有一颗心脏,你们每个人本来就有“神通”。只是,你会不会用,用多少,你怎么用的问题。

 

所以,赛斯哲学思想为什么不会变成崇拜?因为我们是要帮助各位找到天生具有的、本质具足的,而且教大家怎么开始去用。绝不落入“搞崇拜”的俗套。

作者|许添盛

摘自|许医师演讲《从感觉中找到生命中的神奇之道》

文字整理|小虾米

编辑 | 麦田心灵

图片|来自网络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如是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