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7-11-17

 

 

一个能够进入很深定境的人,可以控制身心达到接近死亡的状态,仅有意识还保留着。但也不能简单地认为这样的频率就是得道的境界。

 

境界可以是意识创造的,也可以是无为的。如果是意识创造的,意识消失境界也会消失;如果是无为而为的,不管怎样都不会消失。

 

不过,得道的境界虽然玄妙,的确也离不开具体的身心要求。入道的频率,一点身心障碍都不能有。有障碍就有局限,有局限的境界就不是道的境界。

 

《心经》里面有两句话说出了这个奥秘。“观自在菩萨,行甚深波罗蜜多。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心无挂碍,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观和照,这属于心灵提升的范畴。心无挂碍,这是心灵解脱的范畴。

 

可见,得道的境界首先是能够空掉身心五蕴、灭身心诸苦,其次才能带来心的无碍自由和对颠倒幻象的远离。虽然这种自由也是相对于普通人被幻象束缚而言,非绝对的自由。但从结果来看,它会让轮回的锁链从此开始断裂。

 

对于身体的五蕴,形体、心理感受、想法、生命活动、对事物的识别。首先需要有一个观察了解的状态,了解它们的本质是非永恒、变幻无常的。其次培养照的能力,照的状态是由持续的观察而来的。在照里面有一份专注的警觉性。照能够提升心灵的频率。在这种频率之下五蕴会被照空。因为它们本质就是空的、幻化的,是由心识别而产生。

 

所以如果观照能力很强的话,它无异于进入深定,能够照破身体之苦和心理之苦,度一切苦厄。

 

而在解脱的频率里,已经没有观和照,只有觉。因为观照和被观照的对象会同时寂灭。

 

在五蕴里面,每一种都有可能是障碍。但唯有生命活动最难超越,呼吸、心跳、脉搏、血液流动等等都是一种生命的活动本能。这些本能都是在宇宙的动能所主宰之下,仍然是物质的范畴,不是道的本体。

 

道的本体是形而上的,无相,甚至都不能用无限来形容它。因为没有空间的存在。就如同一个没有形体的人处在光的海洋里面,没有判断的标准。

 

频率对于超越生命活动至关重要。只有频率达到一定程度,自然的止息才会到来。

 

我们说无为证道,无为其实可以有不同的层次。

 

比如一个人清净久了也可以暂时做到无欲无求;

 

或跟随自然的因缘,不刻意去追求外在改变;

 

放下自我意识的活动,不动念的行为处事;

 

自然地安住在没有造作的静默状态;

 

等等这些都可以是无为一定程度的表现。

 

但是证道的无为必须达到个人生命活动止息才有可能,这个时候实际上相当于个体生命已经消失,除了很微细的气息,只有道的本质存在。只要还有作为人的感受,还有一个可以观照的客体,道的本体就不会显现。当道的本质显现之时,人也就成为道的一部分。

 

当一个人成为道的一部分,他就会蜕变,他的心体验到寂灭。即便在世俗生活当中,这种寂灭也几乎如影随形。从外表看这个人没什么两样,事实上他的心已经“死”过无数次了。所以他不会像一般人那样容易受外境影响,不断地在“财色名食睡”里面粘附和追求,增加业的负担。他不再制造新的(恶)业。

 

在这种与道相融的境界里面,就是“空无我所”,就是“有无俱非,心言路绝”。就是“与一切法非一非异”。

 

空无我所,没有我和我所意识到的、证到的事物;

 

有无俱非,既不是有也不是无;

 

心言路绝,没有语言可以说出来;

 

与一切法非一非异,和任何事物现象既不是相同但也不是不同,二元性和一体性互融。

 

所以,得道并非得到了什么东西或境界。反而是失去了很多原以为拥有的东西。比如人性里的黑暗部分。外无所求,内无所得。如同观戏一样观看世间和自己。无住无碍,这样的心就是解脱的心。

 

解脱的心境,不一定要等到得道才可以。只要当下能顿悟,放下一切挂碍而无所住,就是解脱的心境。只不过这种心境的长短取决于个人身心的频率和观照的强度。人心是很容易被习惯性力量牵引的。即便证道以后,仍然需要两三年时间才能磨掉这些旧习惯。

 作者:yachak

 

(图片来自互联网)
 

音頻來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lvRwvK6a5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如是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