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 神的本体,不受任何性质或行动所影响。

神的本体从一切因果之中彻底地解脱,没有业力的影响,不受任何性质或行动所影响。这里提到的别的神并不是指其他的神,而是指那些不同级别的神。有很多其他级别的神,他们也许并没有达到永恒。当你达到纯粹觉醒的时候,意味着因果的连接彻底中断了。其实并不是因果的连接彻底中断了,而是你从因果的梦中醒来了。整个的连接就是一场梦,如果你真的觉醒的话。所以他们用“觉醒”这个词。如果你真的从睡梦里醒来,你突然发现整个的连接都是一场梦,完全的梦!当你觉醒,你就从因果的链中彻底地解脱,而且没有任何潜在业力的影响。潜在的业力实际上也意味着因果的循环,它是“因果”这个词的另一种版本的说法。

还要提到一件事。大家有没有听说过一种冥想的方式?当你看着某个人的照片的时候,无论这个人是谁,当你专注地看着某张照片或画像的时候,如果足够敏感的话,你突然发现,你跟这个照片产生了某种连接,某种能量的交换,你突然发现那个能量开始回应你了。而来自这个照片的回应,会很自然地携带着照片上那个人的能量。

这就是为什么说,如果你祈祷,必须向一个完美的神祈祷,向一个终极的神祈祷。你不能向别的神祈祷,这就是 1.24 的意义。因为无论是谁,哪怕那张照片印的是你的爸爸妈妈,是你的亲人,你如果足够专注在那个照片上,你一样会获得回应。而那个回应将会携带你爸爸妈妈的能量,你将会感受他们的某种苦乐、烦恼、喜悦。即使相隔万里,你也会感受得到。仅仅通过一张照片,某种能量的连接就以神秘的方式沟通了。

所以你最好向一个完美的神祈祷,而不是一个低级的。所有低于上帝的力量都不应该去连接。凯西曾经讲过,如果你祈祷,你不应该寻求任何低于上帝的力量,因为那个力量并不完美,那个不完美将会影响到你。如果你看到一个假的圣人的照片,他的某种精神污染将会影响到你。这点要非常注意。你最好是寻找一个真正的圣者,你要谨慎地擦亮眼睛,寻找真正完美的人格。

整个宇宙的源头,上帝的源头,可以分为两个面:一是非人格的一面,二是人格的一面。有些宗教提倡非人格的一面,比如禅宗、佛教,它们把最终的源头称作涅槃、空、大光明藏、无限的光明……它实际上体现了上帝非人格的一面。有的人比较倾向于非人格,人格的一面对于他来说,总是不太完美的。所以有的人宁愿祈祷非人格的神,而不是人格的神。当然这是他的某种倾向。他愿意有这种倾向,没有问题,完全可以提供你非人格的神。但是有的人比较倾向于人格的神,倾向上帝以某个老人的形象,甚至曾经来过地球的上帝的化身,比如耶稣、佛陀——那些有人格化身的灵魂。这些完全人格化的化身令他感觉到亲切,令他有一种可靠、可皈依的感觉。这两者都可以,无论你喜欢非人格的神或人格的神,宇宙都提供给你。

印度教有句话讲得非常形象:如果你沮丧着脸奔向神,神也会严肃地奔向你;如果你跳着舞奔向神,神也会跳着舞奔向你、迎接你。其实,无论你怎么样,你都会找到那个匹配的东西。那个永恒的源头有无数的面,祂可以向你提供无数的面。它有无数的人格,或者无数的非人格,永无止境。无论你需要什么,你都会找到那个与你匹配的。

所以你最好向一个纯粹圆满的神祈祷,因为只有祂是从因果中解脱的。这个自在的神成为无与伦比的、全知的源头,一个人格的存在、一个人格的化身,祂给了你无与伦比的、全知的感觉。实际上印度教是更倾向于人格神的,因为非人格的神太渺茫了,祂不太会给你皈依感,祂很难给你无与伦比的、全知的魅力,而一个人格化的神对于人类来说,更加亲近、亲密。你完全可以选择一个人格的神。

在天主教里,两者都提供。他们说上帝没有形象,是非人格的,但是他们给你提供了基督耶稣,他是人格化的,他是上帝的化身。

 1.25 祂是所有知识的源头。

 你也可以向每个大师祈祷,因为这些大师实际上也是永恒的化身。每一个达到源头的成就者,他们都是永恒的化身。而当他们进入涅槃或者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他们再一次融入那个源头。或者可以这样讲,当这些大师离开肉身、再次融入源头的时候,他们就成为了这个非人格神的某一个新增的人格面。所以你永远不用担心那个永恒的源头,没有和你匹配的那一面。祂永远都有!因为在无数的过去,已经有无数的灵魂实现了永恒。那个永恒已经拥有了无数的面,无数的人格面,总有一个面是适合你的。所以你可以寻找那些成就的大师,向他们冥想。如果你足够地专注,你将获得回应。

在历史上曾经有很多典故,在禅宗里有,在印度教中更多。禅宗里记载过,有人曾经非常虔诚地对着一位已故的禅师的画像祈祷,一直祈祷到深更半夜。有一天正在他祈祷的时候,突然间觉得有个人从画像间走下来了。这听起来像神话,像一个天方夜谭,但是确有其事。

最近的一个例子是万佛城的宣化上人。他有弟子在大陆向他的照片虔诚祈祷的时候,有一天突然看到照片里的宣化上人伸出一只手,摸了摸他的头。这是有可能的,并不是神话。如果你的专注力足够强大的话,这非常有可能。

还有一个近代的例子。印度有个非常伟大的成道者,叫 Ramalinga 。因为前世的种子很深,他从小就非常向往神,向往与上帝融合。他大概十几岁的时候,把自己关在一个阁楼的小房间里,对着一面镜子拼命地祈祷。有一天晚上,忽然间那个镜子里面发射出一道强光,把他整个人都罩在里面。那个光非常强,他当时就昏倒了。等他醒过来的时候,已经悟入实相了,已经证悟了,那个神回应了他。

Ramalinga 后来成就非常伟大。他每过几个月,身体会消失一次。后来圆寂的时候,他提前跟门徒讲:“我可能要走了。”然后他把自己关在一个房间里面, 7 天以后,当他的门徒打开房间时,身体都没有了,完全没了,房间里都是香气,非常香的味道。 Ramalinga 的成就在印度都是很少见的。他是近代曾经行走在这个世界上的一位大师,并不是一个神话中的人。

所以奉爱瑜伽建议向神圣源头祈祷,向这些源头的人格化的化身祈祷。

1.26 祂是古人,以至于今人的导师。

祂的存在超越了时空,祂曾经是古人的导师,祂也完全可以成为今人的导师,祂永恒不变!所以你可以寻找这么一个源头,来向祂祈祷。这对你来说,实际上产生了某种跟源头的直接连接。这点尤其重要。因为你最终的渴望就是和源头合一。奉爱瑜伽提供了一个人格化的对象,你可以向这个人格的对象冥想。

所以密宗里有上师瑜伽。你开始向一个人格化的对象祈祷,并且冥想他就在自己的头顶。这种安住在头顶上的冥想,必须持续 24 小时。也就是无论你做什么,你都必须冥想有一个上师、一个神祗在你的上面。当然这种冥想是非常象征化、方法化的。其实你并不需要冥想他在你头顶上一直坐着,这仅仅是一个方法。他象征着某种意义,他一直留存在你心里。你只要在你的心里,时时刻刻地想到有某一个源头,想到你跟他的连接就可以了。这跟密宗想象一个形象一直坐在你头顶的意思是一样的。我们可以去掉那个形式,找到更本质的东西。也就是你通过奉爱,全身心地融入了你的至爱,你选择了那个至爱,你最好选择那个真正完美的。

摘自【夕阳文集】《瑜伽经禅修要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如是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