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08

 

据中国、美国和爱尔兰的一些科学家的研究证明:亚裔和欧裔婴儿天生气质上有差异,也就是说不同人种不只是外观形象不一样,其思维方式也不一样。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和哈佛大学、都柏林大学学者共同进行一项《婴儿气质特点的跨文化比较研究》,结论显示,中国孩子天生和外国孩子不同,在一些行为特征上存在着差异;相对于欧美白种婴儿,中国婴儿活动量、哭闹和发声都较少,且对外界刺激不做强烈情绪反应。

 

这一研究选择了数百个只有 4 个月大的小婴儿,分别选自中国、美国和爱尔兰 3 个国家。结果专家们发现,这些小宝宝除了肤色、头发和体态等外貌上的差别,连内在的气质也天生不一样。

 

气质是个性心理特点之一,是先天素质,具有稳定性,在个体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某种改变。心理学家认为婴幼儿气质表现在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强度和唤醒水平。

 

在北京、波士顿和都柏林,参加测试的研究人员和母亲,都是先把婴儿喂好并放松,放在婴儿椅中。母亲面带微笑向下看着他们,如此持续 1 分钟。然后开始分别给予一系列的各种外界刺激。让婴儿听已录好的声音,拿塑料玩具在他们面前摆动,还在他们头的上方拍破 1 个气球,观察他们的反应和举动。这样做时无论哪国孩子,男婴都比女婴爱笑,发声次数也多。美国和爱尔兰的婴儿比中国婴儿发声次数更多。在唤醒他们时,美国婴儿最快,其次是爱尔兰,最后醒的是中国婴儿。

 

中国孩子与白孩子唯一没有差异的行为就是微笑。另外美国孩子比中国孩子哭泣更多,运动活动水平和烦躁程度,也是美国和爱尔兰的婴儿更强。

 

其实早在 30 多年前,美国科学家就对 1 周岁的亚裔和欧裔婴儿进行了比较,结果就是前者活动量比较小,较安静、稳定,变化性也较小,易于形成习惯,并在不安时能进行自我安慰。这次的研究再次证明黄种和白种婴儿生下来不仅体质上存在差异,心理上也存在着差异。

 

参加这项研究的北大精神卫生研究所的一教授说:很难把 4 个月大的中国婴儿在玩具运动或听录音带讲话时,发生较少运动活动和哭泣的反应,归结为他们有什么特殊的早期经历所致,也就是说,这些区别不是因为生存环境的不同,中国孩子与欧美的孩子先天气质就不同。

 

作者: 刘新宇

http://kzg.io/gb3UJe

 (图片来源:Adobe stock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如是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