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2

 


 

 

今天我们要谈的主题是“对与错”。

 

如果我教大家不要太是非分明,不要执着于对错,那么,我却要从反方向说一句话:我们这个世界也太是非不分了。很多人一辈子面对的明明是一个很简单的是非标准,非黑即白,可他就是要将其变得模糊。

 

如果我们说自己太执着于对错,那么,我们也要说现代人太容易为自己的过错找借口、将其合理化了。于是,我们又处于矛盾之中了。同时,人们也发现,执着于黑白、执着于对错,会让我们痛苦。

 

当我们进行心灵学习时,比如做夫妻治疗或亲子治疗,你不要先觉得对方是错的,你要先去了解对方为什么这样做,你要先去了解对方的感受。

 

我们要先超越对与错,用同理心从更深的角度去剖析事情或关系。当我告诉大家要这样做的时候,我们能看到,现在社会上有另外一个有趣的现象:明明某件事是不对的,可是人们往往能喊到对。

 

人们常常为自己的行为找理由、找借口,然后把自己的行为合理化。

 

我们的社会很奇怪,有时候我们学习心灵成长的课程,对自己说不要太执着,有时候我们又说要去了解内在的心灵,有时候很多人又在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有时候人们是非不分,有时候甚至是黑白颠倒。

 

这些都让我们觉得很矛盾,那么,我们到底是应该执着于人生的是非对错?还是不应该执着?有时候我们似乎很执着,有时候我们又很容易为自己找借口、找理由。

 

我们其实是很感性的。什么叫感性?举例来说,在学校,如果某个孩子被贴上“坏孩子”的标签,那么他做好事时,大家都看不到。但是,只要他一做坏事,马上就被处罚。如果某个孩子被贴上“好孩子”的标签,那么,他做的好事都会得到表扬,而他做的坏事大家都看不到。

 

所以,面对事情时,我们往往是内在的感性先做出决定,然后理性才找很多的理由与借口。我们自以为的是非黑白,其背后的问题,可能出于我们自己的起心动念。

 

人生中,我们常常被自己的逻辑、理性所欺骗,我们内在的某部分不能坚守自己的原则,某部分又很容易自我找理由、自我合理化。

 

这个世界很好玩,很多电影中的警察反而是坏人,歹徒反而讲义气,更有英雄气概、更顾家。在社会中,我们越来越容易被我们的自我、小我编织出来的逻辑、理性上的是非观念所蒙蔽。

 

我不是说不应该有是非观念,我是说,有时候是非对错可能是一种自我蒙蔽或蒙蔽别人的借口。

 

我今天不是讲是非对错正确与否,而是希望大家思考,所谓的是非对错,有时候可能是一种自我欺骗的部分。

 

什么叫自我欺骗的部分?举例来说,你认为的“对”,是别人认为的“对”吗?你的“非”,是别人的“非”吗?是非对错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去区分?你说某个人是非不分?还是他就是想要“是非不分”?

 

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借由是非不分得到了什么?或者说,我们借由把是非分清楚、把对错分清楚,我们得到了什么?

 

其实,区分是非对错也是一种手段。区分完是非对错,最后你还是站你自己这一边。区分是非对错,最后想达到的一个目的就是——“你是错的,我是对的”。两个人拼个你死我活,但是这个词很有趣,不管你死还是我活,说的都是一样的结果。

 

对错标准的背后,隐藏着我们想巩固“自己是对的”这一想法。所以,当我们说是非标准的时候,我们要先回到内心,看看自己是否只是想证明自己是对的,或者你只是想指责别人是错的。

 

我们往往没办法接受别人有他的理由或目的。所以,我常常对大家说,当你觉得别人是错的时,其实有可能别人也有他对的地方。

 

你觉得有的人是好人、有的人是坏人,可是再怎么坏的人,也有善良的地方。什么叫信心与信任?当这个人最不信任他自己的时候,当所有人都不信任他的时候,才是你要相信他的时候。

 

什么叫相信?听起来可能很愚蠢,可是一个人最后是如何改变自己的?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故事。不就是因为最后有一个老师相信这个孩子吗?不就是因为最后父母留一盏回家的灯给他,父母相信这个孩子吗?不就是因为有一个老板或朋友,不管怎么样都信任这个人吗?

 

在这个人最不相信自己的时候,在这个人觉得自己罪该万死的时候,我们选择相信他,这才是我们要学习的智慧。

 

有时候我们说的“是非对错”,其实是在指别人的“是非对错”。我们往往喜欢说别人不对,我们总是在指责别人。许医师所说的“是非对错”,不是这个意思。

 

我一直建议,我们要看到每个人心灵中基本的善意。不管人们犯了多大的错误,我们一定要找到人们内心的真善美。指责别人不会让自己变得更好。

 

所以,真正的同理心、真正的慈悲会让人渐渐觉得众生是一体的。对我们个人来说,我们要去做的,是去了解别人的立场,而不是以过于是非分明、过于区分对错的角度去检讨别人。

 

可是对我们自己,有时候,我们又过于把自己合理化了。我们往往不能真实地自我面对,往往不能真实地掌握自己生命的原则,常常把自己的行为过于合理化了。

 

在心灵的学习与成长中,我们要正确对待人我之间的区分与辨别,不要用“是非对错”的标准来巩固自己的立场,这样会让你没办法更深入地去做心灵的探讨和沟通。

 

我曾提到过一个故事。一个老和尚有几个弟子,二弟子扫地时被大弟子骂了,他就跑去找师父告状,说:“大师兄告诉我,扫地要洒水,我没有洒水,就被他骂了。我知道扫地时洒水是对的,可是,不是我不洒水,是因为地上落叶太多,洒了水,叶子就会粘在地上,所以我就没有洒水,而是轻轻地扫,可是大师兄就骂我了。”

 

师父听了就说:“二弟子,你也是对的啊。”三弟子听了师父的话说:“师父,你是非不分。”师父听后说:“噢,从你的角度来说,三弟子,你也是对的。”

 

所以,与其去找出别人的错误,有时候不如反问一下自己:会不会有时候对方是对的?

 

当我们面对别人的指责时,我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反击,可是一旦我们接纳了、不对抗了,我们的心就安宁了。

 

有的人说许医师怎样怎样,我会觉得:你这样说我,你也是对的;你这样的评论,我觉得也有你自己的道理。

 

我们要从这样的一个概念开始,慢慢地去感受、去同理、去接纳对方。如果你想改善你和别人的沟通情况,你就要先接纳对方。就算对方说你的不是,你也要先去接纳对方。

 

通过这样一种接纳式的沟通方式,我们的人生会变得与以前不一样。

 

作者|许添盛 

摘自|有声书《爱的心关系》

文字整理|荔枝

编辑 | 麦田心灵

图片|来自网络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如是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