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紅移

 

 

遙遠星系的光呈現紅移現象的原因,被早期的發現者誤解了。

他們臆測紅移現象是因為光源消退所致,

和「都卜勒效應」(Doppler effect)的原理相同,

例如,當火車行駛越來越遠時,火車鳴笛聲的音調聽起來越來越低。

事實上,來自遙遠星系的光呈現紅移現象的原因,

和類星體放射波呈現紅移現象類似。

來自遙遠星系的光,沿著一個構成三維宇宙的巨大「超級球體」的弦通過,

所以當它抵達一個區域時,會與該區域形成一個角度。

因此,在那裡,來自遙遠星系的光激發乙太裡的共振光波動,

但因為共振的方向形成的三角函數關係,這些共振的光波比較長。

光無法只靠著乙太在星系之間旅行。

光能夠到達如此遙遠地方的唯一方法是:

沿著第四維度的一條線直接穿越四維空間。

光無法通過星系間的乙太,

只是因為在那些區域裡的乙太仍處於收縮和凝結的質子狀態。

這凝結狀態不僅是在星系中離散的「乙太凝聚包」中,

而是乙太在宇宙中的普遍狀態。

星系間的乙太是被「凍結凝固」為一種堅硬、紮實、稠密的物質,

因此沒有任何物體、幅射或振動能夠通過它。

在「平面國」的類比中,可以想像那構成平面國的巨大氣球,

具有一種堅硬的品質,所以無法傳遞振動波,

但是氣球表面有一些局部的區域,因為擴展而變得比較有彈性,

所以可以傳遞振動波。

就好像氣球的某些部位和某些點,因為延展而變得更纖細,

而其它部位則處於比較厚實、彈性較少的狀態。

光若要從星系的某個「點」到達另一個點,必須通過氣球內部抄捷徑。

因此「光」以傾斜的角度衝擊氣球的表面,

它在氣球表面所造成的共振波長度,比原先放射出的光波更長。[1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如是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