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我儿子18岁,没有读高中,现在在家玩,很少出门,自己也想出去工作,每次都是说说而已,感觉内心没有动力,工作只要涉及到要学什么技术他就不干,总想找一个不动脑子的工作,其实这孩子很聪明的。我们家长非常困惑,对孩子有担心,担心孩子一直这样下去可怎么办?老师能否给予解惑,期待。谢谢!

 

A感谢来信!

 

我最近看了一部很棒的片子《垫底辣妹》,是根据日本一个真人真事改编的。女主角是一个高二女生,完全就是一个只知道吃喝玩乐的辣妹,头脑里所知道的知识只相当于小学4年级的水平,东西南北的方向都搞不清楚,甚至因为抽烟被学校勒令退学,直到有一天她被永不放弃她的妈妈送去了另一间学校,遇上了一位老师;在这位老师及她的妈妈的全然相信、支持与爱下,她开始慢慢地改变了,学习的内驱力逐渐地出来,甚至把考大学的目标锁定在了一所有名的大学。在短短的一年半里,通过刻苦努力,终于如愿考上了这所日本名牌大学。

 

在这里我想重点说一说这位女主角的妈妈。

 

她是一个很平凡的妈妈,在家庭以外,无论被学校老师叫到学校多少次训话,但在老师面前她始终恳求老师去相信与支持她的孩子;在家庭里,顶着女主角爸爸重男轻女且不愿意为了女主角补习出一分钱的压力,无条件的爱且相信女主角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孩子,也用具体行动表达对孩子的相信与无条件的支持,尽管当时女主角就是一个只知道吃喝玩乐的辣妹。

 

回到你孩子的问题上,可以回溯一下你孩子18岁之前,你们之间互动关系模式是什么样子的?在你的眼里你孩子是个怎样的孩子?是否有全然相信他?是否有不加任何社会价值及评判标准去帮助、支持与鼓励他?还是只想让他按照你们想要他走的路去走?

 

在影片里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在赛斯哲学体系和许添盛心灵动力学里一直在强调的,就是“每个人都具有独特性”,对于教育需要的是因材施教,尽管现在能做到的家长及老师少之又少,但我觉得却是作为家长及老师需要去努力的方向。

 

如果你能在你孩子的身上找到他的独特性,并能鼓励、支持他去发挥其独特性,加之你们的全然信任、支持与爱,我相信你的孩子就能走出他目前迷茫的困扰。祝福你!

 

沙仑玫瑰

 

 

 

《谈教育的本质》

                    

本来教育的过程,是让孩子明白存在的喜悦、心灵的神圣,以及每个人对自己存在价值的肯定,这才是教育的本质。

 

现在我们却为了学习知识,以符合外在的标准和期待,而让我们失落了真正的心灵。大家都是这样的教育体系下的产物。

 

我们要做的,是适性教育和随性教育,不是用同一套方法来教育不同的小孩,也不是追求一致性。因为追求一致性的这套方法,背后的本质是灌输、塑造和修正,事实上是在挫折我们的心灵。

 

教育也不是为了让小孩学会很多的知识和技能。在过去,我们整个教育真的就是在培养孩子的知识和技能,但是以赛斯哲学思想来看,这是不对的。

 

赛斯哲学思想的核心信念是:人的心灵具有所有的爱、智慧、慈悲、创造力和神通,而且这些东西都是自然而然展现出来的。

 

教育的目的是让你知道自己有多棒,这个才是教育真正的本质。如果老师让学生越来越受挫折,让一个快乐的孩子从上学后,就每天垂头丧气地回家,天天被指责与比较,那么,这真的是教育的一种悲哀。

 

教育的本质是让一个人越来越快乐的引导过程。可是,我们大部分的教育是,让孩子开开心心地去上学,却垂头丧气地长大。什么时候我们的教育变成了摧残孩子心灵的最大杀手?

 

举个例子,一对德国的夫妇,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花了9年时间带着孩子环游世界,环游世界结束后,孩子已经9岁多了,英文和德语都很好,这9年时间孩子没有进过学校,在海上度过他的童年。我觉得对这个孩子来讲,这是他一辈子所受过最好的教育。

 

谁说教育一定要在学校?所以,很多家长带拒学症的孩子来看我,我第一句话会说:“谁说要上学?”但是很奇怪,看过我之后,孩子都回去上学,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我不见得希望孩子回去上学,我也对拒学症的孩子说:“你来看叔叔,叔叔的目的不是把你医好送回去上学。这不是我的目的,我的目的是让你快乐,当你快乐你就会去学习,当你学习你就会越快乐。当你越快乐,你在学习就越会有自信心。”

 

曾几何时,我们所有的教育变成是使我们自信心挫折的过程,你们所有的人,都是心灵受伤的人。

 

教育的过程应该是引导孩子向内探索自己。这个孩子应该是越上学越喜欢自己,越上学越喜欢学习。如果不是这样,就表示教育出现了问题。

 

你们可以去问问自己的孩子:“你有没有越上学越不快乐,越学习压力越大,越上学越觉得自己不如别人?”

 

教育是让每个人看到自己的好。有一次我给一群校长做演讲,校长就问我:“许医师,我怎么把赛斯哲学思想用到我的教育里面?”我说:“校长,很简单,你让每个小朋友喜欢他自己,你让每个小朋友成为自己心目中美好的样子,你让每个小朋友上学的过程是被肯定、被鼓励的。”

 

很多家长告诉我:“许医师,老师每次说我的孩子很聪明,但是不喜欢学习,好可惜!可是我真的不是很在乎我孩子的功课。”那就去告诉老师你的想法呀!

 

现在已经有很多家长开始觉醒。很多家长觉得:“我的孩子快乐就好。”后来就有家长去和老师说:“老师,我送孩子到学校,最在乎的是孩子开心、孩子的人格、孩子的自信心,如果孩子功课不好,老师你放心,我不会怪你。”你也记得要对老师说这句话。

 

老师为什么要拼命逼孩子学习?因为他觉得家长会怪他。你告诉老师:“我不会找你麻烦,你若不相信,我可以签同意书给你。我只要我的孩子快乐,你越逼他念书,越指责、纠正他,他就会越痛苦。我不要我的孩子回到家不快乐,我希望我的孩子学习是快乐的。”因为一个快乐的孩子会自动学习,一个受挫折的孩子,最后学习会越来越糟糕。

 

很多时候,家长要去和老师说:“老师,没有关系,我的孩子虽然很聪明,你可以不要逼他做功课,我们慢慢来,你先让他快乐和有自信心。”你记得要和老师说:“老师,我不会怪你。”老师就会说:“噢!你早说嘛!”因为老师也有压力。

 

教育的过程,绝对不是让孩子越上学越痛苦,越上学越不想上学,越上学觉得越自卑、越比不上别人。所以,教育是引导孩子向内探索自己、喜欢自己和肯定自己。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鼓励孩子不要竞争、比较。因为大多数的孩子,都是在竞争、比较当中长大,逐渐失去了自信心,然后根本不认识自己,也不了解自己。但是当前我们的教育,就是设立标准,然后开始让学生竞争和比较。

 

所以,我建议所有的家长和老师,从今天开始告诉小朋友:“不要和别人竞争、比较。小明功课好是他的事,你走自己的路。别人考上重点高中、重点大学,那是他的事,他找到他自己要走的路,但他也不一定比你快乐。”

 

大家都在和别人竞争、比较,但是当大家开始学习赛斯哲学思想,请大家不要再和别人竞争、比较,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灵的蓝图,这个世界没有任何人应该和别人竞争、比较。

 

我们都误以为,只有竞争和比较才能活下去,或是适者生存。但这并不对。走自己的路,了解自己的亮点,找回自己自信心的孩子,将来才能生存得最好。

 

所以,教育绝对不是去竞争和比较的过程。教育也不是把一个小孩变成更好的样子,因为这个所谓的“更好的样子”是外在的。教育是让孩子成为他自己心目中更好的自己。

 

教育的本质是引导孩子向内探索自己,让孩子在快乐和自信的童年中成长,这样他才能找到自己生命的道路。

 

——摘自 | 有声书《我就是生活冒险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如是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