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天父说:

对自己遗憾有益于形成受害者的想法。生活远比作为一个胜利者或者受害者丰富得多,两种方式的任何一种都无益于生活。生活不是我或者你的一个问题,生活不是一个暗算或者被暗算的问题,生活不是一个对或者错的问题。生活通常不是不是那么明晰,唉,不论是他人抑或是你,除了会评判还会什么?并没有足够敏感的尺度来衡量精彩或者乏味。

非此即彼的东西存在于世俗生活。世俗中,某件事总是或者。实际上,存在着许多的机会。非此即彼是假象,在黑与白之间还有许多颜色,这就牵涉到理解的问题。

好和坏不象世俗理解地那般繁琐。什么是宽容,宽容就是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除此以外还能是什么?什么是理解,理解优于对立,还能是什么?所谓的错误行为--除了误解或者缺乏理解,能是什么?在视角的盲区,很容易将一棵树误认成一个精灵。

包涵总比排斥好。任何时候只要你觉得自己蔑视某人或某物,那就暂停,然后想一想为何这种情绪会支配你,支配那看似所是的他人,以及这世界,或者说,它支配着评判?

这里边存在着意图的问题,你不总是知晓另一个人的意图,而另外的这个人也不总是知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我告诉你不谨小慎微会更好。什么是谨小慎微,不就是展示了一种病态的意愿么?丢掉你的显微镜,从更远的距离看一看,从更远的距离上你可以看得更清楚。不管如何,你通过你视野的望远镜观察,你可以掌握深层次的现实。

不偏不倚不是个正确的词汇。我要说,多偏点。我要说,多多地偏向爱。

从爱的角度看待世界,会如何?你会看到什么?将心比心,会如何?如果你真的能象我一般看问题,会如何?你会喜爱一切,你会祝福一切,你会让每个人的生活开始变得不同,你会象漫天星斗一般散射光芒,你会接纳每一个人,并向他们敞开。

事实上,你和他人之间没有距离,你看到的每一个人都是你自己。是的,他人或许需要扩展他们的视野,但是你也不例外。如果你希望他人提升更高,那么你必须提升得更高。有外在的视野,当然也有内在的视野。当外在能更灵敏地促使你寻找内在的时候,或许你更愿意外视并详尽他物。

可能你一直带着情绪想:那个人有什么毛病?他想什么?

也许你可以换个角度想一想:那个人良好的一面是什么?我的心在哪里?

人的头脑无关紧要,人的头脑在生活中是个很重要的因素。与此同时,人的心更为至关重要和必需,心比头脑更为重要。这不是贬低人类的头脑,毕竟我创造了它。然而,我创造的重点,是心,心是重中之重。头脑想,头脑可以想各种各样的事情,但心是决策者。心奉献着,心也在收获着。心无法变得冷酷刚硬,冷酷刚硬是心的诅咒。心跳动着,心知晓真理。真理总被头脑掩盖,头脑总在讨论和思考某件事情是错还是对。心知晓,心知晓一切。心不会找借口,头脑会,世间看似合理的东西并不总是表达真理。你的心是真实的,仔细寻找你的心,因为那看似为他人的心,因为他们同样是你,同样与我是一体的。

原文:http://heavenletters.org/like-a-thousand-stars.html

中译:xiyangyan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如是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