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ner explorer 新人类扬升意识

2020-07-04

 

 

Y Yachak   S Students

 

S: 我感觉觉知很差的时候,就比如讲话的时候,就彻底沦丧。

Y 为什么你会彻底沦丧呢?

S 我觉得一讲话的时候,一顺着那个话题,大脑突然就开始活动了,就有好多想法出来。

Y 那想法跑出来的时候,你为什么不能觉知呢?

S 我没有办法离戏,一下沉浸在里面了。

Y 是不是在交流的过程中太投入戏剧了?

S 对,我就沉浸进去了。

Y 你有没有看到一种冲动,在你感觉想要说话的时候?这种冲动来自什么地方?想要跟别人融合,或者想要去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者纯粹就是想要享受这种说话带来的乐趣,又或者你想要通过交流获得有用的信息,你感觉在那里可以学到东西。这是头脑的惯性还是心灵的渴求呢?

 

你有没有体验过一种完全没有动机和期待、欲求的交流呢?在那个时刻是什么让你表达,是什么在你内在流动?它和头脑有关还是和心灵有关?如果是内在自然流淌的东西,那它就是有觉知的,因为在那一刻头脑的势力退出了舞台。当头脑不再参与的时候才可能有觉知的发生。所以觉知需要你拥有一个开放的心态,如果你无法拥有这样的心态,你将很快被各种头脑的经验和习惯性所淹没,或你的心被自己封闭起来。当我们觉知的时候一定是带有了解性的,它渴望体验事物的本质而不是仅仅体验戏剧,因为戏剧只停留于思想表层的活动。当我们觉知的时候一定是臣服的,因为不臣服我们就会迷失在语言的世界,而忘了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当我们觉知的时候一定是有一个深深的观看者,如果不是如此那外在的一切活动都没有了存在性。你不能把戏剧当做存在性,任何会消失的事物都没有存在性。

 

而对于一个在生活中实践真知的人而言,就是要觉知到任何的评判和分别意识,包括喜欢和不喜欢的分别,包括个性和看法的主观认同等等,都是有限制性的。带着无分别的觉知,你才可能最大限度地去认识事物的本质,认识每个人内在的意识,认识在当下这个多维度现实是如何呈现和被体验的。而对于容易入戏的人而言,他的内在是有某种执着和不确定,他依赖头脑的智力经验,他试图借助入戏来忘我,因为在“清醒”当中一切都将索然无味,头脑的二元性摇摆和分裂倾向会看得清清楚楚。这其实也是头脑的一个诡计。

 

如果你真的没有带着任何分别和评判心理,也没有失去“清醒”的觉知,你不会担心和害怕融入任何群体和当下情境当中。而且你也可以从容不迫地出来。有谁在阻碍你呢?除了你固有的想法和观念没有别人阻碍你,外在是你内在的镜像,别人是你投射的意识。你活在戏剧当中经历各种片段,但是你内在的存在性却始终如一。如果能够做到如此坚定,这个世界有什么戏剧需要迎合的,又有什么需要抗拒的?只有当你忘了你本身就是超脱这一切戏剧的,你把自己认同为某个戏剧角色的时候,问题出现了。而你又想着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这又成为了一个新的问题。事实是当你回忆起你是觉知就足够了,戏剧自然消失了。

 

只有找到那个存在性才有可能发生觉知,没有存在性只有头脑的概念存在,它不是一种体验而是一种纯粹的思想波动。所以如果你想在交流当中也有觉知,那要把你的头脑放慢半拍,不要急着去表达观点,留个空隙在你的每一个观点之间,去感受这个观点,它是有觉知的吗?还是一种头脑过去的习惯呢?当你觉知到这种重复的模式的时候,你就觉得很无聊,没有意义。不是说你从此就不需要交流,你还是可以交流,但是你可以把觉知和存在性带入交流当中,那你就会发现一个全然不同的情境。在这个情境里完全是陌生的,没有任何重复的东西。当你发现它是陌生的,那你就有兴趣去探索,在这个空间里面,在这个当下里面,它没有重复。这样你的智慧、你的洞见才能增长。

 

S 我还发现,我一看电视剧我就没觉知了。

 

Y 也是一样的道理。你把这种戏剧看成你的人生,而你不知道的是人生本来就是戏剧。当你没有觉知整个事情的机制,它的本质属性,它可能带来的影响,你就很容易入戏了。为什么要入戏呢?你明明知道这些都是假的东西,不管拍得好不好都不是真的。但是你还是愿意相信有些东西是真实的,但这些真实的参考不过是你的人生经历和观点。站在戏剧里面看戏剧,你如何能看到真实呢?故事越是吸引人越容易让人产生幻觉,幻觉会强化你的自我感受,而你把这些感受认同为实有的。实际上在戏剧里面真实都是相对的,是共同营造出来的短暂梦幻。世界完全是个人的。

 

为什么我们喜欢这些东西,因为我们都在寻求某种慰藉,想要体验存在感或留恋一些过去的记忆,以避开心灵中的黑洞,以证明生命不是一场虚无。但是这些记忆却象做梦一样。也许你用清醒的眼光去看自己真实的人生你会大失所望,没有任何新鲜感,日复一日地重复和单调,但是记忆却很值得怀念。所以我们才不断去追求这些戏剧当中的新鲜感,追求刺激,追求似曾相识的美好,然后我们就被这些假象抓住了,我们活在虚假的记忆里面,用来逃避现实。

 

就好象你被整个体系编程了,但是你不知道,因为你活在这个服务于感官功能的庞大体系你觉得挺满足的,生活悲惨不可怕,可怕是没有记忆和幻想的能力。久而久之,你的心迟钝了。如果一个人长期处在那种没有觉知的状态,他就会认同这个身体为我,一切都是为了这个身体而活着。就会把身体所经验到的一切现象当做生命的实相。但如果你是带着觉知去生活,你就会发现很多东西都是在伪装和欺骗,目的就是让你意识不到真正的自我,让你在感官追求当中沦丧灵魂的目的。追求快乐的时候我们就是在逃避一些东西,所以每个人都在逃避现实。你只有看到戏剧是如此地浅薄空洞,你才会想追求真理。你才希望每一天、每一刻都活在真相里。因为在真相当中,你才真实存在,在真实存在里面才会有持久的喜乐,在真相当中你才能拥有永恒而不是一些微不足道的记忆,当你忆起你的永恒你就无需逃避了。

 

S: 有一次我碰到一件事情,我已经觉察到我愤怒了,但是我还是发作了,感觉到觉察无济于事。

 

Y: 你觉察到愤怒了。那是在愤怒非常强烈的时候你觉察到它,还是在没有发生之前你就觉察到了?

 

S 我觉得是我觉察到了之后,它就变得更愤怒,然后就控制不住了。

 

Y 那你这个显然不是觉察。你是意识到了,你意识到我在愤怒。这个是每个人都有的识别能力。觉察是什么呢?觉察是你本有的智慧,所以觉察的发生是一种智慧,是一种深刻的洞察。它洞察事情的真相,了解全貌就是它要做的,它不关心表相的东西。如果愤怒发生,在这个意识到的过程当中,你是带有一种深度的思考、深刻的洞察。但是这个思考和洞察发生地非常快,就是瞬间的。所以你不知道自己在思考、洞察,其实在那一瞬间里,你的智慧已经带出来了。真正的觉知是当愤怒一升起来,首先你产生了第一个感受就是,我需要小心了。因为任何的情绪一升起来,你产生的第一念肯定是我要小心了。但是如果你说我很生气,这个就不是觉知了。如果你第一念是我很生气,那你第二念肯定是我想把这个生气的情绪爆发出来,因为我无法忍受,这就是一个错误的道路,这个是头脑的经验。因为头脑对生气、愤怒的观点就是我要发泄,我要把我的不满表达出来,谁让我生气我就攻击他,这是人性。

 

但觉知的第一念是我要小心了,这个情绪来了。我不管它是什么样的情绪,只要有情绪我必须小心。第二念,我看着这个情绪,我不让它增长。当然这个念与念之间可能发生得很快,也可能是同时发生的。如果你有觉知,你一定会特别小心、谨慎,看着它,不让它增长,因为它一增长,就会伤害到你;如果它一爆发,发泄出去,就会伤害到别人,那就会造业。当你有了第一念和第二念,第三念你一定会去看穿它,你要看到情绪的深处,看到它是从哪里发生的。它是不是由这个小我所产生的一种情绪,还是说它是自然就发生的?

 

任何情绪发生的机制,它一定是先过滤到这个小我。当你的外在六种感官经受这个让你生气的情境的时候,它一定会进入“思量、权衡”,也就是这个小我,小我这个时候就会分辨,当然这个分辨是非常快的,或者瞬间就分辨这件事让我生气,或者这个人伤害到我。然后这些情绪过滤到你的小我产生评判的时候,你就会让这个愤怒急剧地增加,因为你看不到根源。你看不到你才会让它增加。如果你看到它的根源,你看到这个愤怒的根源可能是我的自私,嫉妒、害怕,那你在当下情绪就消失了。你的某种情绪,是这些阴暗能量刺激了你的情绪。如果你看到了,无明就已经被破掉了。你没有破掉无明,那个愤怒永远都在。即便你能把这个愤怒压抑住,你可能用头脑的理智说,我不能生气,我要做个好人,但是那个根源还是在。这个情绪被压抑的时候,它并没有消失,下一次你碰到相似的情况的时候,它爆发的时候力量会更加强大,因为你没有在当下去看到它的根源。它就没有消失。

 

所以你所说的意识到愤怒,它不是觉知。觉知就是说你一定要先控制住它,然后深入它的内核,它的根源来自哪里,是你的恐惧呢?还是你的自私呢?还是你的贪求?在亲密关系里经验愤怒的时候,你是不是因为对对方有某种期待呢?还是太依赖他呢?这些都是根源,这些都是在解离你自己的力量。所以你如果要在情绪起来的时候看到根源,你的觉知力要非常强,非常有力量,它一起来我就看到它。甚至当它还处在萌芽状态我就已经“前知”它,这是真正的觉知。当然还可能有第四念、第五念,那已经属于更高智慧的层面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如是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