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ner explorer 新人类扬升意识

2020-06-30

 

 

YYachak   SStudents

 

S我在关系中有一次与对方发生矛盾,意识到是自己没有好好倾听对方,而没有好好倾听的原因是自己处在一种以自我为主的状态中,总是以自己的感觉去理解对方。

 

Y如果我们真的想要做到很客观,没有带入个人的喜好和偏见来面对一个人,我们必须先放下自我,这个很重要。如果真的想要让自己全然打开,就不要带着一种先入为主的预设观点看待别人。如果你能在当下放下你的头脑、你的自我,你会看到一个完全不同的别人。为什么会完全不同?你就是镜子,你可以如是地呈现一切事物原来的样子。我们都是一个镜像在彼此反映对方,你可以从对方的镜像中看到真实的你,你也可以真实地反映对方。在这个一体的世界里、实相里,没有什么是彼此分割的。通过镜像的意义我们摒弃我们说不是的,确认我们所是的。

 

有谁和你对立呢?没有对立,对立完全是错觉,是你个人的自我投射。你不能因为有两个身体存在,就产生对立,这是错觉,所以我们必须明白,当你向某个你认为的客体去投射的时候,其实是在投射你自己内在的一切思想和情绪,这个投射的力量迟早会回到你身上。外面是一面镜子。所以我们要如实、客观反映真相,我们就要变成镜子,那你看到的才能是实相。但是如果你没有成为镜子的话,你就会用你个人的判断、观点去投射,那你看到的都是假相。而假象就会陷入到烦恼当中,而你却不知道这一切是你创造出来的。当你成为镜子的时候,你发现不管外在这个人与你多么的不同,在内在的层面跟你是一样的。一旦你认出他内在的那个东西,外在的差异性就消失了,那个平等和慈悲的东西就体会到了。你可以全部忽略掉你感受到差异性,这跟你一点关系都没有,跟你有什么关系呢?它永远都存在,但它永远都是一个假相。假的东西影响不了你。

 

因为你已经看到了真的东西,假的东西就没有意义了。但是如果你把假的东西看成真的,那就会出问题。你将挣扎在日复一日的问题当中,你就会想,我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我怎么让两个人的关系更好?你已经站在一个由自我产生的错误假设当中。所以最终我们是要看到真相,看到我们这个“假我”,它是怎么运作的?如何发生的?一旦看到它的运作模式,当下一次它开始运作的时候,你就不会上当。你发现你在投射,你在期待,你在表达情绪的时候,你就知道这是假的,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这时候你就真的有觉知了。在有觉知的时候,你内心拥有的智慧知道什么是正确的行动,而正确的行动不会带来冲突和矛盾。

 

S:我发现我前段时间能够倾听别人了,也能够很好的交流了。

 

Y: 那你为什么能够倾听了?

 

S: 就是心能够静下来了,可能和打坐的影响有关。

 

Y: 你的心能够静下来了,静下来是不是就象镜子一样把别人的真实内在和需求都反映出来了?所以当你作为一面镜子把别人反映出来,没有个人的预期和投射在里面,你所认识的别人才是最真实的。心静如镜,就把万事万物的本来面目照出来了。

所以,在真实的交流里面,你并不一定需要说很多话,也不一定想着如何拥有说话的能力和技巧,你只是简单到成为一面镜子,去反映那个客观真相,包括你个人的真实和别人的真实,从而做出恰当行为。那一切关系上的技巧就不再重要了。不过你不可能永远是静止的,当你去行动的时候,你还是要有一个状态,“静若镜”,那你动的时候应该是一个什么状态?什么样的行动是最自然、最圆融的,最没有障碍的?它的属性象什么。

 

S: 象水一样。

 

Y: 没错,“动若水”,当你行动的时候就让它象水一样自然而然地流淌。水是没有攻击性的,是擅长走曲线的,可以随环境变化成任意形态。而且性情是温润而耐性十足的,看似柔弱,但却能跨越最坚固的障碍。“外无棱角内有坚持”,在自然随性当中有它的法则存在。有智慧的人拥有水一样的品质,不刻意、不勉强、不迎合、不隐藏、不对抗。所以当我们学会随时回到自己的心灵本位的时候,你不需要再关心外在的形式和处事技巧,你只要在静下来的时候成为一面镜子,动的时候你就可以象流水一样自然没有任何矛盾和冲突存在。

 

无需思考,象水一样自然,让它寻找它最自然适合的路线途径。所以你说在关系当中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根本就不重要,重要的是找到你最自然的那个本位。

 

你学会了静和动的原理,你还要学会如何正确回应别人。什么是最恰当回应别人的方式?如果你意识到你的回应是应他的需要而存在的,并不需要你个人强加的东西,这样的回应就变得很简单。你去敲打一面鼓,鼓给你的回应是立即的、响亮的。因为鼓是空芯的,它依照外在的力量而给以回应,看起来是完全配合的,这是因为它的力量来源中心是空芯的本质。只有这样,它才可能做到完全符合外在的情况而回应。即便如此,当回应完成以后它会很快回到空芯的状态。

 

所以,正确的回应就象没有一个“我”的态度在回应,但却是即时和自发的,它是没有掺杂个人主观看法的。“应若响”,它不应该是迟疑和寡断的,或者故意躲闪隐藏的,它应该是开放而淡定的。当它从完整的角度来寻找恰当的态度和方式,它是在消弭主客之分带来的冲突,并尽可能避免有意“逃避现实”带来的遗漏。它也有一个深入答案和真相的过程,了解了因缘是如何在当下发生的,就有更大的把握去做出进一步地回应。

 

一味的忍让是会带来祸害的,一味的被动是容易软弱的。在这个对外在人事的回应里面,必须要看到什么是最恰如其分的,能慈悲而不能生气,能规矩而不能灵活,能勇敢而不能谨慎,能善辩而不能默言,都不是有智慧的回应。做不到空芯的人,会为名誉和利益而隐含自私的动机,或为迎合世俗而损害自己的身体和需要,为清高的想法而陷自己于绝境,这本身也是有所欲求的结果。善于抉择,这关系到将来的一系列需要承担的后果,有远见的人无不谨小慎微。善于回应还要善于忘记,它才能保证回到最初的自我本位当中流动。当个人无可避免地陷入某种情境当中,就要从容自如地去回应它,抛开所有一切固有的善恶看法,然后完整地去经验它,并耗尽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如是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