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ner explorer 新人类扬升意识

2020-06-04

 

 

Y:Yachak   S:students

 

S: 我觉得现在这个我都是社会反映给我的标签,我觉得自己有些面具想放下,不知道怎么放下过去的自己?

 

Y人注定要扮演他的自然角色和社会角色,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即便有一天能够觉悟,角色依然存在,只不过你会对它有完全不同的认识和理解,你不会让角色真正影响到你“真正是谁”。当然,你的角色会变得简单没有浮华,不会人为地给自己制造各种心灵枷锁。这和没有了解自己真正是谁、仍在沉睡当中的人恰恰相反,沉睡的人活在角色当中并认同它为个人的现实,依附于它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依赖外在的反映,没有任何独立的选择余地。在既定的角色里面,没有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掌控命运,能够真实“做自己”意味着某种无法“做自己”的可能性已经存在于背景当中。事实上这种“做自己”的预想更多是一种激情、主观感受和实属无奈之举。如果你不知道你真正是谁你如何能够做真正的自己,规划自己的命运?你怎么辨别真实的渴求和环境影响、习惯思维的不同?站在角色的角度始终摆脱不了角色的命运。你以为角色是自己选择的,其实它是时间记忆中的一个连续体,既没有作为者也没有主导者。而一旦你认出自己是谁,所有关于“做自己”的想法都变成无稽之谈。

 

首要的问题是要看到你现在这个我不是真我。当你看到它不是真我的时候,当下你还能做什么呢?你就不会追随角色带来的各种激情、占有、自我肯定。因为你知道这只是角色需要的,你是被环境安排的不是你独有的。角色的恐惧和你无关。标签也是如此,标签实质是一种外部反映,没有任何恒常和稳定性。当你认出这一点,那你就一定能够放下这种标签带来的记忆连续体,跳出过去的印象,这时候才是真正有意识思考和选择的开始。你不是个被动的角色,你同时也是一个编剧和导演。从最简单的自然角色和社会角色开始认知,你知道它就是一个面具,一个载体。在社会中、在众人面前扮演的一个角色和真实的你无关。

 

你所收集的一切自我印象,当你意识到它只是标签的时候,它对你来说就不是特别重要,你不会去迷恋它。我们在生活当中经常要扮演角色,扮演一个老板或者职员,朋友、老师或学生,父亲、母亲或小孩。有时也是一个修行人。但是在内在你要知道我并不是这个角色。它只是我临时的一个身份,它不是长久的,它也不是值得依赖和迷恋的。外在的角色在不断更换,但是内在有一个存在性的你始终是一样的。这个和真实的你有关,没有身份认同的你,没有标签,和年龄、环境、时间空间无关的你。这就是“我是”和“我在”,找到“我是”和“我在”的感觉才是时时刻刻要去把握的事情,而不是过去那些记忆。

 

站在“无我”当中,这样你才能去观察你的个人角色,在这个角色扮演里面你寻求的是什么?或者只是一种习惯认同?有什么个人恐惧和渴求在里面,角色和标签有没有让你无法放下一些个人的伪装和自我欺骗?假如你不能分清真实自我和角色认同其中的区别,那它一定会带来很多冲突。就是你这个角色和其他角色会产生冲突,你的自我设定和他人期待也会产生冲突,其中最根源的冲突就是你个人内在的冲突。因为你不知道自己是谁,真正需要什么,所以你只能认同角色和标签。

 

我们也可以从个人的关系或者外在的反映里面去觉察,这个东西有没有给我们带来烦恼和限制。如果有烦恼和限制,我们就要去寻找这个内在的根源,而不是满足简单的宽慰和辩解。因为如果不是服务于最真实的自我需求,虚假生活、角色生活迟早会让人厌倦。你会不断地变化生活和角色,但最终你会发现所有一切角色都是在不停地自我重复,虚假的永远虚假,尽管外在看起来不同。我们需要的是不断去剥离这个虚假的自我认同,虚假的东西包裹在外层层叠叠,它需要在每个“无我”当下去耐心地揭开。

 

你要看到你的思想过程。在整个思想过程里面包含着种种心智的模式和预设条件,这些模式大部分都来自过去,而预设很可能来自对自身不存在的恐惧。在你无法完全清除这些限制之前,你可以去不断消解这些模式,认识到你的恐惧是无意识的,让它保持在一种“不作为”状态。不能去认同它们,更不能去预设任何还没有发生和得到检验的事情。因为如果你去预设、想象任何没有发生和检验的事情,就会增加担忧和恐惧,那你就更放不下你的角色认同了。

 

S:现在能意识到有真我的存在,也能感觉到真实地表达自我很自在,但是对现在这个我有执着,可能是习气,但不知道怎么改?

 

Y在生活的进程当中会把你的习气都带出来。假如在带出来的时候,你能够去有意识地觉察它,你意识到这个东西不是“你”,但是它会阻碍你的灵性自由。当你能够觉察的时候,这个东西就不会持续下去。可能有一些顽固的习气刚开始是比较难消除的,你要反复地觉察和坚定地“不作为”,慢慢它就脱落了。它既然不是实相,它就无法持久。关键是你对它们的警惕性要足够,随时做好与其“战斗”的准备。

 

S: 我们的习气里,总是有些卡点,就是好像自己觉得自己想通了一些事,但是生活中的经历会告诉你其实并没有过这一关,就还是那个意识的东西没有真正释放掉对吧?

 

Y这个习气它是一种隐藏的力量,它是在你潜意识里发挥的一种力量。在显意识层面,我们可以去明白很多道理。比如我们的头脑知道我们有这样的毛病,但是就是去除不了。因为当你遇到事情的时候,你第一反应不是通过头脑的理性来判断,而是你的潜意识,非常无意识地瞬间反应。就好像别人来攻击你,你的第一反应是回击他。别人批评你,你第一反应就是反驳他,这就是人的习气。这个习气不是受你的理性所控制。所以你的理性虽然明白了这个道理,但是对于去除习气没有帮助。问题在于你在那个当下里面没有觉知,你没有在当下里意识到你头脑的反应。假如你意识到你的第一反应的话,那你就可以制止它。比如我情绪一起来了,我马上就看着它。这个看的意识,就是我们的觉知。假如我们没有这个动作,情绪起来我没有看着它,那它马上就会爆发出来。在那个当下你没有觉知,那这个习气就会导致你产生一个无意识的行为。等你平息下来,你再回头去思考,刚才我确实做得不好,但是没有用。因为你现在对那个当下的思考其实是“后知后觉”。后知后觉就是一种头脑式的反省,它没有力量。如果你想变得有力量,你必须随时保持在那种有意识地觉知状态。这样的话,当你有一些情绪,内在有一些想法的时候,你能够看住它。你看住它了,就等于说你把它控制好了,你就不会去冲动地做事情。你没有看住它,它就会向外投射。所以你就失败了。然后你再去反省,再去后悔,改变不了任何既定事实。

 

所以如果我们想改变我们的毛病、习气、无意识的行为和根深蒂固的业力,我们需要在当它发生的时候我们就去解决它,在当下解决,不要放到后面,不要说等我有时间再慢慢思考这个问题。我们解决问题只能在问题发生那一刻就去解决它。离开了那一刻,你再去思考它,可能那个情境已经发生变化了,你思考的东西可能已经不全面了。因为你思考的时候,你是带着经验主义的,不是当下那个很真实的情况。所以经验主义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但是如果你能在当下看到问题的根源,那就可以立刻把它清除掉。我一旦发现这个问题的根源是来自于我的某种心理,愤怒、恐惧、嫉妒、自私等,我就把它清除掉。所以我们为什么要在这里坐这么久,就是要练你们的觉知,练你们的定力。你没有定力,怎么可能在那种突然的情况下保持觉知?你控制不了自己的。但是如果你能够把握、能够练出这个定力,那在任何情况下你都能够先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然后再去觉察那个根源,这样的话我们的习气、烦恼、业力就可以彻底清除掉。

 

如果我们不这样做的话,烦恼它会一直存留在那里,而且它会不断地循环、重复发生,因为它的机制还在。你必须要深入进去,用觉知深入到它的根部去看,才可以看得到这个机制是如何运作的。它如何绑架了你的情感和思想来实现它自己的目的。而你要拥有这种“看”的能力,你的定力和深入的能力要高于一般的状态。禅修训练就是让你进入到个人很深的内在去观察潜在的意识,去保持觉知。如果我们能做到连续性地保持在觉知状态里,那就拥有使用智慧的能力,再回到生活当中你就会感觉自我把握能力变强了,就没有过去那么无意识,那么散乱、冲动,很多习气没有那么难以改变了。尽可能在当下看清问题的实质就是改变,我们要能够带着觉知去生活,慢慢在生活中磨炼一番,有效解决问题而不是简单明白一些道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如是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