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我观自己的起心动念有觉知,但对别人说得话,别人的感受的了解就差很多,这是为什么?是自己还不够空吗?随着修行的深入是否会好起来呢?

 

一个人永远也不可能感受到别人的感受,永远也不可能理解别人的理解,他所感受的只是他的感受,他所理解的只是他的念头,因为他所碰触的只是他心的产物,因为每个人都只活在一心的世界。这就是唯识:一切都是意识,一切都是自己的意识,一个人见闻觉知的一切都是他的意识的变化与作用。

 

但基于我们都是人类,都是同一种生物,具有大同小异的心智,大同小异的反应模式——也就是共业,因此,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了解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来试着了解他人,以完成我们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时候,我们的感受与想法相同或接近,但并不代表我们就感受到了别人的感受,感知到了别人的念头。不,不是那样,你永远感受的是你自己的感受,感知的是你自己的念头。你只能用你的感受感受他人,你只能用你的理解理解他人。你不可能体验别人的感受,你不可能感知他人的念头,你只能体验和感知你自己的。

 

要理解他人,我们得寻找与他人相同或类似的故事加以感受,然后去理解他人。我们必须找出与他人接近或类似的故事加以体会和回味,然后以此去理解他人;我们所寻找的故事与他人的故事越接近,越类似,我们理解他人的感受及想法的准确度越高。有时候我们心里堆满了各种故事,我们被埋在自己的故事里不能自由出入,我们完全没有或不能寻找与他人相似的故事来体会,因此我们就无法体会他人的感受或想法——我们说出来的自己的看法或想法,就与他人的相去甚远。

 

作为同一类生物,我们的故事越接近,我们对那故事的反应——感受、想法或行为等就越接近,当我们告诉他人我们的感受或想法时,他人就越有被理解、被认同、被懂的感觉。虽然如此,即使最好的情况,他人高度理解你,或你高度理解他人,其实际情况依然是,他体会的是他的感受,你体会的是你的感受,他理解的是他的念头,你理解的是你的念头。实际上心与心是无法交叉的,你不可能撞入另一个人的星球,你只是以音像的方式出现在另一个人的心里。实际的理解或沟通是不存在的,所谓理解或沟通只是假名的,只是权说的。

 

虽实际的理解或沟通并不存在,但假名的理解或沟通照常运行。基于共业,那个运行还可以进行的不错。这其中,共业是这个运行的基础与保证,而自我理解是这个运行的起点与灵魂。理解自己是理解他人的基础,遇到一件事,你越能深入自己,去寻找与他人接近或类似的故事加以体会或感受,你越能够理解他人。也就是,我们越容易出入自己的故事,越不容易被自己的故事所粘滞,越容易从自己的里面寻找到与他人相同或类似的故事,我们就越容易理解他人,他们也容易感受到被我们所理解。而要做到这点的前提或条件,的确是自己的心越空越好,越清净越好,越不被打扰越好,越容易出入、使用自己的故事越好。

 

因而说,随着修行的深入,随自己的心从那些深厚、多簇、粘滞的故事中出离,随着自己能够更加自由的利用自己的故事……我们就越能体会到和他人接近的感受,感知到和他人相似的念头。因为那时我们很容易从自己粘滞的故事里出来,很容易在内心里找到和他们相同、类似或十分接近的故事,因而,我们能够看起来很好的理解他人,或他们能够很好的感觉到他们被我们理解了。

 

同类生物之间,理解和被理解的故事,也只是如此。不管是谁,理解的桥梁是自己的故事、自己的感受和自己的想法,最后是自己的行为。我们透过自己的故事、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想法和自己的行为完成与他人的连接、理解与被理解。除此之外没有别的途径。去修行吧,在自己的心、故事、感受和想法之上用功夫,当我们的心能自由在故事之上,当我们的心很容易的找到和他人相似或接近的故事时,我们就容易透过感受想法这两大媒质,完成对他人的理解和沟通。

 

我们和他人之间故事、感受和想法,越相同,越接近,我们就越容易被连接在一起。人们的朋友、友谊或爱情等,也是通过相似的故事、感受和想法被吸引或粘合在一起的。故事接近,我们的感受或想法就接近,因为我们都是相同的生物,身心对那相似故事有差不多的反应,因此我们产生类同的感受或想法,人与人之间、朋友与朋友之间或伴侣与伴侣之间正是这样被联合在一起,并显得十分和谐的。一般情况下,我们拥有的相同的故事越多,对同一类故事的反应越接近,我们的感情就看起来越好,我们就显得越亲密。否则,就不是这样。

 

因此,虽然本质上我们不可能感受到他人的感受,我们不可能感知到他人的念头,但基于对相同故事的相同反应,或类似故事的类似反应,我们人与人之间还是能很好的完成理解沟通的,我们还是能很好的、和谐的生活在一起的。而这点的完成可以透过修行而变得更好。因为修行越清理自己的心,我们就越能在自己的内在找到和他人在相同情况下的类似故事,因而我们就有越接近的感受与想法。我们的感受与想法越接近,越相同,我们就越能理解他人或被他人理解,因而修行能对理解感受他人产生良好的帮助作用。

 

当他人遇到事情,我们静下来深入自己的内心寻找相似的事件,感受那时的感受,理解那时的念头,然后再与他人沟通:那样,我们的心从内部来,从内部来理解他,关心他,我们能感受到高度的理解与沟通,因为那样似乎我们同频了(所谓同频,我们信赖相同的故事,我们起相似的反应);若不如此,我们不经深入自己的心来感受和了解这些,而直接对他人的故事或感受发表言说,那是我们的心从外部来,我们极容易流于说教、教育或评判,别人也感到我们和他们是分离的,是两个世界里的人,你从另一极和他说话,这样对你对他都无好处。

 

因此,请继续修行,清理你的心:觉察你的故事,体会你的感受,理解你的念头,以此为基础和媒介,来高效的理解、沟通他人。我们的心越清净,我们对自己的故事越了解,对自己的感受越清楚,对自己的念头越明白,我们就似乎越能感受别人的感受,越能感知别人的想法,达成我们通常所说的他心通。实际上,这就是修行他心通,或他心通的修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如是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