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20-03-04

 

 

今天的主题是:回来面对和探索自己,重新认识不同的自己。

 

以许医师为例,我内在的本质是胆小和害怕的。当我在世界各地推广赛斯哲学思想的时候,我需要不断平衡、面对内在胆小的自己,这就是在经历一个冒险的过程。不然,之前我为什么会恐慌发作呢?

 

针对这个问题,我请太太帮我做心理分析,我的内在为什么会有胆小和害怕的那个自己?她开始同理我说:“你看你这么辛苦,明明是老幺,却因为哥哥出家,要扮演老大的角色,所以你气你哥哥是有原因的。其实你不是气他,你更生气的是,为什么自己要担负那么多责任?”

 

攻击就是求助。太太接着说:“这不是你和哥哥的关系问题,而是你内在的自己明明知道,作为老幺,却因为替代了老大的角色,要去过多承担赡养父母的责任,而产生了不平衡的感觉。”

 

 

通过觉察,我们会发现,所有的问题都不是外界引起的,而是源于自己的内心。从小我的内心里,就有个渴望依赖别人的自己存在。

 

太太接着同理我:“你这么辛苦的原因是,一方面你不断告诉自己不要过度承担责任;另一方面,你不能接受自己变成不负责任的人,可是,你的内心又真的存在一个不想负责任的自己。”

 

许医师承认,内在的我有两种需求,一种是被动地想依赖别人的需求,另一种是主动地想为别人负责的需求。

 

比如,每次吃完早餐,我就要准备去看诊,而太太准备返回卧室睡觉。在那一瞬间,一个人往房间走,一个人往电梯走,你能理解那种心情吗?特别是在冬天,明明晚上很晚才从国外回来,结果第二天又要看诊。我内心常常有这样的不平衡,我会把这种不平衡投射到外界,比如,找太太的麻烦或怨恨哥哥。

 

当我们学习赛斯哲学思想后,我们会去觉察自己的行为,开始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然后开始去面对。

 

 

对于我自己而言,我的内在有一个想依赖别人的自己,可是最后变成了我自己过度承担责任。于是我落入了二元对立中,产生了不平衡的感受,并把不满投射给亲人。

 

我们开始向内看:内在有个怕辛苦的自己,有个不想承担责任的自己,有个想依赖别人的自己。可是理性上又觉得,我应该靠自己、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

 

以我妈妈为例,她出去旅游的时候,每天都会叮嘱我要去喂鱼。妈妈的内在明明就是有个很爱玩、不想负责的自己,可是又演变出一个必须负责任的外在自我。

 

回到主题,我继续探索着内在那个恐惧、胆小的自己。我常常告诉别人,我其实很胆小、很害怕。所有人都不相信这个事实,觉得我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家伙。自我觉察之后,我发现,产生这种反差的原因,是由于我一直没有完全接纳内在黑暗、心酸、不平衡的自己。

 

我们内心存在许多的冲突,我们又能觉察到多少呢?人终其一生,都要去觉察和面对自我,不断发现未知的自己。这本来就是一种冒险!要进行冒险,就必须先面对内在那些胆小、脆弱甚至负面的自己,通过整合,才能创造出外在心灵的实相。

 

心境是用来创造外境的。当我们不断地向外求,我们无法改变现状,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瓶颈。许医师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慢慢碰到自己的瓶颈,包括健康、人际关系、婚姻的瓶颈。瓶颈的背后是在指引我们,要回来面对自己的内心。

 

 

当我们沉迷于外在的伪装实相,我们以为一切都会变得很好。可是不要忘记,所有外在实相的改变,都是源自于内在心灵的改变。

 

我也不例外,我也在不断地学习和成长,不断地自我面对。之前我一直在面对害怕胆小的自己,最近开始面对不想负责任的自己。

 

举例来说,我们家有四个兄弟姐妹,除了我二姐,包括我在内,都有痛风。后来我发现,二姐是个不想负责任就不负责任的人。这是我要跟她学习的,她可以接纳内在那个不想担责任的自己。

 

我要面对的问题是:为什么我变成一个家的支柱?为什么同样起床吃完早餐的两个人,一个往房间里走,一个往电梯走?我在表达我的感受,我也在自我面对。

 

 

以前我对“很负责任的自己”察觉不够深入,理性上,我知道自己是个负责的人,可是我没有真正体会到,在负责背后隐藏着那份心酸的感受。我们要去了解自己的思维过程,然后觉察感觉的由来,通过思想和感受两者间的交互作用,造就每个人的心灵实相。

 

我们来地球冒险,最重要的目的是什么?是认识自己。我们要认识不同的自己,认识内在的自己、喜悦的自己、自发的自己,这个认识会让我们对生命产生兴奋感。

 

请问,你准备好开始冒险了吗?请你用生命里的一百种选择来发现可能的自己吧!

 

作者|许添盛 

摘自|有声书《我就是生活冒险王》

文字整理|梅花鹿

编辑 | 麦田心灵

图片|来自网络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如是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