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会死。那么为什么这么多人害怕死亡?作词人兼作家帕拉松 . 约什在此向萨古鲁寻求为什么我们将死亡视为一个阴暗邪恶的过程的答案。

 

   帕拉松 . 约什:为什么死亡总被描述成阴暗邪恶的?你曾经说死亡是一个“宇宙开的玩笑”,但是,大多数文明提到死亡时总带着某种沉重。萨古鲁,为什么大多数人都对死亡心存恐惧?

 

   萨古鲁: 如果我们审视一下在印度人们是如何理解和描绘死亡的,你会发现人们并不将死亡视为阴暗邪恶的。死亡的阴暗面就是这对于活着的人是一种损失。如果人们失去了他们珍视的 - 不管是物;还是人 - 他们会崩溃的。因此,只有对于活着的人而言,死亡才是黑暗的,但是,在这个文化里,死亡本身一直以来都被描述成一件盛世。只是现在,印度人效仿了西方,当有人死了,他们会低着头走路。

 

   死亡是宇宙开的一个玩笑。如果你明白了那个笑话,坠入到另一边将是美好的。––萨古鲁( 2013 8 8 日)

 

   最重要的是,有很多关于死亡的美妙故事。传说早前湿婆把大火葬场(译注: Maha 梵语意为大, Shmashan 梵语意为火葬场)作为他的居所,并且,等在那里。每次有人死了,他就会跳舞庆祝。如果死的是我珍视的人,我会觉得他是多么的变态,他居然会跳舞庆祝?

 

肥皂泡

 

   让我们看一下生命的基本面向。在大多数人的体验中,生命只是他们的身体、思想和情绪。如果我们审视我们生命的本质,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身体和头脑都是积累而成的。生命是超越这些积累的。打个比方–当你是个孩子的时候,吹了一个肥皂泡,那个肥皂泡是真的,但是,肥皂泡里面同样是无处不在的空气。当肥皂泡破裂的时候,一滴肥皂水滴落在地上,但是,肥皂泡里面的东西去哪儿了呢,你是看不到的,因为它是周围一切的一部分。

 

这就是生命的本质。整个宇宙就是活着的生命物质。当肥皂泡破裂的时候,束缚在这个泡泡里面的空气或者生命就得以释放,发生在超越物质层面的东西比束缚在物质牢笼里能发生的要重要的多。湿婆笑着,载歌载舞,是因为一个生命摆脱了死亡的束缚。

 

恐惧死亡–社会环境所致

 

帕拉松 . 约什:曾经有一次,我去了一个死了人的家庭。有一个孩子在那儿玩耍, 他突然跨过了尸体,就好像那是躺在那的一件东西。人们把他拉开,但是,那孩子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对于死亡的恐惧是不是一个被限制的过程。是不是我们被灌输了,我们应该将某人的离世看成是一件大事或者一场灾难?

 

   萨古鲁:将死亡视为一场悲剧,这在身体、头脑、情感以及社会层面上是一个事实——而在存在层面上,则不是。孩子是生命的结果——他还不是社会环境的奴隶。他甚至会同死人玩耍;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因为大人们认为这不合适,他们会努力去限制这个孩子。当某个人对他们非常重要的人死了,大多数人实际上,会觉得就好像是世界末日一样。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他们就恢复过来了孩子们没有这种迟滞——他们很快就会恢复,因为,他们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更小。社会面对死亡的方式,有一个纯粹的心理和情感基础,其实就意味着,这是我们创造出来的— 我们可以以任何我们想要的方式来面对死亡。或许,那些所谓的有教养的人已经放弃这么做了,要不然,如果这个国家有人死了,他们会敲锣打鼓,举行派对的。我不是轻视一个人承受的损失。但是,所有这些心理因素——你的思想、情绪、社会舆论和环境——只有在某种程度上才是有意义的。在存在意义上,你的想法、感情、社会舆论,绝对是毫无意义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始终将湿婆这个我们认为是最高的存在,置于社会的边缘。他始终就在火葬场。

 

尘世纷扰

 

   每个瑜伽士都会像这样开始他的一生。从 8 岁到 17 岁的时候,我在火葬场呆了很长一段时间——仅仅是对此感兴趣。我就会在那里。人们会过来,将尸体点燃。要知道,柴火是很贵的,因此,有一些人想要省点木柴。我不知道,你们中是否有人见到过——当尸体火化的时候,最先烧旺的是脖子。除非,他们铺了很多木柴,否则,烧到一半的头颅会不可避免地滚落。这通常发生在 3 个半到 4 个小时之后。到了那个时候,亲属一个都不在了——他们在一两个小时之后就走了。因此,我会把头颅捡起来,把它们重新放在柴堆上。

 

(关于死亡)过去,每个人讲述地如此之多——我想亲自见证一下。我几天几夜都呆在火葬场,甚至不知道是为什么。如今,我会叫那些真正要去往火葬场的人在那里呆上一段时间,因为,死亡必须浸入你。你必须明白你生命的本质。只有当你意识到你会死亡,那种体验超越死亡的渴望才会升起。

 

   如果想着上帝,你不会变的有灵性——你实际上会变得非常愚蠢。你会认为,你可以在这一生做很多愚蠢的事情,而只要一个祷告,一切就搞定了。你不把你的工作做好,而你却想着有什么好的成绩。你不为准备考试而学习,而你却想着由于你的祷告,你会得全班第一。一旦你认清了你会死亡的本质,想要了悟死亡的一切,以及超越死亡的维度,将是一个自然而然的渴求。那就是修行的过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如是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