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层同理是指,了解一个人的每个感受,说出他自己也不是那么明白、体会不是那么深、但一直都有的感觉。

 

比如,问一个父母离异的孩子是否孤单,他会告诉你:“没有,爸爸妈妈离婚是对的。”可是大家可以想象得到,自己的爸爸、妈妈当了别人的爸爸、妈妈,觉得自己是“拖油瓶”的辛酸怎么会没有呢?

 

每个人都需要被深层同理,它不是论对错,而是内心最深层的痛苦、渴望,需要被人明白。

 

比如,台湾新竹的一位同学,她的习性是追求完美,而且她必须让每位家人都配合她的完美要求。例如要先生周六陪她看电影,周日要全家出游,小孩上洗手间时候纸巾必须丢垃圾桶等等,这样她的人生才算完美。

 

 

当我深层探究她吹毛求疵的个性,也许她从小就有一个很严格、有着完美框架的妈妈,完成妈妈交代的标准流程。对于一个只有符合这个要求才能被爱的女孩来讲,这是一场生存保卫战。

 

因为过去,她借由完成所有份内的工作,以获得肯定和赞美,所以她深深地误认为,只有完成各种要求才能被爱,以致她长大了,也不计一切代价一直保留着这种习性,而且要求家人也这样做,相当辛苦和可怜。

 

又如,一个外遇的男人。如果要深层同理这个男人,我们可以理解到,其实他是不想伤太太的心,不想她难过,所以才瞒得那么紧。他有着说不出的苦和委屈。这样讲并不是要合理化每一个行为,行为本身没有对错,可是每个人的行为上,都有自己内在心理上的一个变化,就像没有人一开始就想当小偷一样。

 

 

再举个例子,曾经我接诊过一对姐弟,继母反映,姐姐有偷窃的行为。原来,有时候当继母脾气来的时候,偶尔也会说“你们不听话,就把你们送到孤儿院”这样的话。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她相信这是可能会发生的事情,她担心会随时被送走。所以她觉得,自己需要偷一些东西藏起来,不然会活不下去。她选择偷,是因为不愿意向那个不是妈妈的女人低头,心里在对抗,但是学校、生活很多时候都需要置办东西,所以她只能选择偷。

 

没有一个孩子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做同一件错事,一定是内在有需求和理由,有一个我们没有同理到的地方。

 

所以,深层同理可以让我们看清楚,每一个人每一种行为背后的真正动机。大多数的世人并未深入思考,只是根据表面的对错判断他的行为。深层同理不论对错,就是很深地去明白内心所想。

 

其实,每个人都需要被深层同理。

 

作者|许添盛 

摘自|有声书《情绪修炼》

文字整理|吖肥

编辑 | 麦田心灵

图片|来自网络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如是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