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24

 

 

生活中,你可曾因为期望自己变得更好而患得患失,或者经常对自己、对生活感到不满意?

 

长期以来,萨宾娜都在为自己太胖的现状而焦虑不堪,多方面考虑后,她决定节食减肥。

 

节食刚开始的几天,一切都显得风平浪静,她也为自己能够迈出这关键性的一步而感到很自豪。可当她辛辛苦苦地坚持了一周之后,甜食开始对她产生难以抗拒的诱惑,于是她屈从了,开始大啖各种心仪的甜品,尽管在她的饮食计划里,甜品是绝对被禁止的。

 

紧接着,一股强烈的羞耻感与失望感向她袭来。她开始谴责自己:"真是太过分了!总是这么贪嘴、软弱、没有丁点儿自控能力!难怪减肥总是不成功!你肯定就会一直这么胖下去了!"

 

因为感到丢脸,萨宾娜一直躲在家里不肯出去:"换作别人肯定都能撑过去,谁愿意跟一个管不住嘴又胖成猪样的女人做朋友呢?想想就恶心,还是别出门丢人现眼了。"

 

这一时的挫败感始终折磨着她,脑中的胡思乱想也没有停歇:"我到底是为什么要这么做呀?别人要是知道了这事儿,会怎么想呢?"

 

内心的矛盾使得萨宾娜筋疲力尽,无可奈何她只得投降,放弃减肥,甚至用更多的甜食来自我"安慰"

 

越想变成某个"应该成为的样子",越可能失望

 

一如萨宾娜节食失败后的反应,或许你也有过和她相似的心路历程。对待自己的错误总是显得不依不饶。

 

当我们在人生中遭遇挫折、逆境的时候,常常会觉得,对自己的期待和对生活的规划落了空,倍感失望。

 

我们给自己设置的期望值越高,越是把自己与某个"应该成为的样子"挂上钩,就越容易发生这种风险:一旦事实没有符合期待,我们的情绪就会十分低落。

 

可是如果我们以开放的胸怀、不预设任何期待地去面对低潮中的他人,却能够很容易地感受到自己正在付出关怀。这是因为,当我们接收到的情感主要以痛苦为主的时候,不管它们是由损失、失败、失望、受伤还是身体上的不适造成的,这些痛苦都会自动引发一系列的直接反应。而正是这些反应,放大了我们正在经历的苦痛,并使得我们对痛苦更加敏感。

 

这个被揭露出来的刺激-反应机制大多数时候并不会引起我们的重视。可一旦我们理解了这种"期待-失望-痛苦"的循环实际由自我的期待而起,想从这个自动自发的连锁反应中脱身就容易多了。

 

人类经过逐步的进化,已经成为一个能够抵御外来侵害、保障自己生存下去的有机体。我们的神经上紧了发条,敏锐的反应可以帮助我们随时对抗一切危险,这是人类生存的首要原则。

 

不管身体上的还是精神上的疼痛,都是提醒我们可能发生危险的有力的警示信号。因此不难理解,为何无论在感受到哪种疼痛的时候,人们总会先做出"抵抗"这一类的反应。这是在清楚地告诉自己:"这种感觉,我不想要。"

 

打破"别人会怎么看你"的魔咒,才能活得好好的

 

假设我们在工作中犯了一个错误。常常会发生的情况是,千百种不同的思考方向把我们拽入了万般矛盾之中。我们心中有一个角落在感到羞愧,试图隐瞒真相;另一个声音却充满愤怒,想要奋起反抗、为自己辩护;还有一部分的自我被恐惧所吞没,因为担心不知道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这种内心的冲突会导致我们绝望且分裂。

 

有一种想法能够帮助我们,那就是认识到:我们大脑为什么会"上紧发条",是为了让我们活下去而不是高兴起来。就像我们从属于某个群体,如果好好合作,为团队做出贡献,那么自我价值感就得以提升,就有助于生存。

 

人们总是会对那些可能导致自我价值降低、形象受损的行为保持高度敏感。正是由于不当的行为方式会使我们遭到社会、团队的排挤与遗弃,因而在内心,我们总是和那个不够好、不符合外界价值判断的自己交战。我们要么自我贬低,要么自我攻击,与此同时还怀抱着一个期待--通过这样的方式达到自我改善的目的("打起精神来!知不知道别人都在怎么看你?")。

 

在我们这个社会里,如果一个人能做到有自控力、坚强、成功,那么他就会被视为有吸引力的。因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当萨宾娜觉得自己缺乏自制力并体重超标时,会那样地如临大敌。

 

人生出现麻烦时,不要问"是谁的错",要想"我能做什么"

 

我们完全可以理解,当人处在逆境或低潮中的时候,自然没办法高高兴兴地伸出双手,拥抱眼前令人沮丧的现实;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肯定是排斥和拒绝。

 

比如医生断定你患上了某种疾病,或许下一秒我们就会大发雷霆,抑或是开始抱怨命运:"为什么是我?为什么是现在?这不公平!这可不是我想要的!我正要整装待发,眼下一切却都被按了暂停!"

 

做出以上的反应完全在情理之中。

 

而命运无缘无故地让打击降临在我们身上这个事实,会给我们造成一种错觉,仿佛挫折与不幸都是针对我们个人的特定惩罚。

 

我们总是在计划、在设想我们的生活应该如何进行,却常常忘了,对于事物的发展,我们自己真正能控制的部分,远比我们所认为的少得多。

 

我本人就很清楚这种感觉。由于某种先天的结缔组织缺陷,我不得不从出生开始,就面临着二十种不同的疾病找上门来的风险。痛苦,不便,以及为维持现状所做的各种努力,构成了我日常生活的大部分内容。

 

一开始,我也抱怨老天的不公,总是跟自己的身体过不去。变成这个样子是谁的错?肯定不是我,因为这是由基因缺陷造成的。啊哈,基因!那就是说,我父母有错。可是,在我出生的当下,他们自己的身上完全没有显现出这个问题的踪影,又怎么会知道,我日后将遭受如此的苦痛呢?

 

因为人类很难跟未知与不确定性和平共处,因而总是倾向于,为所有发生的事件找出一个有说服力的答案和解释。我们将会由此获得一种表面上的安全感与确定性--代价却是模糊了焦点。

 

当萨宾娜用甜品中断了节食的时候,她需要一个解释。

 

大家总是在寻找一个承担过错的人。不是我们自己,就是其他的人。我们责备自己,意志太过薄弱,对自我监控不够严格。或者我们怪罪上司,对我们的支持和赏识不够。从短期的效果来看,这样的做法的确会让我们暂时得到放松。可它能够从根本上长远地帮到我们吗?并不能。

 

我们经常像智者一样劝慰别人,像傻子一样折腾自己。有太多的人,把生命虚耗在追求外在事物上,却恰恰忽视了对自己的关怀,等到年华老去、健康不再时才后悔莫及:原来,当下真实的自己,正是最好的。

 SOURCE: https://mp.weixin.qq.com/s/6SCc4jKXiniO2vqcONl1-w

 (图文來自网络,版权属于原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如是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